中央紅軍剛進入廣西的時候,是非常能戰鬥的。灌陽縣紅旗鄉排埠江村農民唐玉甫見過紅軍打仗。他說:「紅軍確實勇敢,一點不怕死。有五個紅軍在鐘山上打了一天,最後只剩下一個人,還在打。」但後來戰鬥力便漸漸地減弱了,這是有原因的。
聶榮臻元帥的紅一軍團進入越城嶺的全州桐油村鷂子江關口
黃克誠將軍打了一輩子仗,只有在廣西看到了「我一個整排集體被敵人繳械的場面。」然而,這樣的事在廣西全州、灌陽一帶是不少見的。為什麼紅軍在廣西會出現被敵人集體繳械這樣的事呢?筆者認為,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極度疲勞。由於桂軍與民團的騷擾,紅軍進入桂北後,紅軍幾乎得不到休息。據曾在紅八軍團六十七團當營長的譚慶榮同志回憶,他們進入廣西到渡湘江前,「沒有停過兩小時不打仗,做飯都沒時間。」(美)哈裡森·索爾茲伯裡著的《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解放軍出版社1986 年版)也記錄了紅軍過全州時極度疲勞的事:「精疲力盡的紅軍指戰員們跌跌撞撞,邊行軍邊打瞌睡。」1955年被授予為解放軍開國上將的李志民也在自己回憶錄裡記載他們行軍時,遇到前面疲勞的山炮營睡覺擋道的事,他寫道:「我又氣又急,連拉帶拽地把他們一個個叫醒,可是這個剛站起來,那個又躺了下去,實在是拖得太疲勞了,一點辦法也沒有。」(《李志民回憶錄》1993年8月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極度的睡眠不足,影響了紅軍的鬥志。另外,許多紅軍一直在行軍當中,體力消耗太大,許多人走得雙腳腫得很大,仍在堅持前行,但有些人實在堅持不了便落伍了。這樣的事,在1934 年11月27日9時彭德懷、楊尚昆給朱德「萬萬火急」的電文裡也提到了:「昨晚落伍的很多」。敵軍的報導也提到了在廣西紅軍戰鬥力減弱,甚至完全喪失了戰鬥力的事。1 934年2月6日《四集團軍總部行營通報(節錄)》(原載《共匪西竄記》第206 頁):「查西竄之匪……自在灌北迭被我軍痛擊慘敗,狠(狼)狽逃竄後, 已(已)成驚弓之鳥,聞槍即逃,甚至我軍一排俘匪獲械恆以百計,匪之戰鬥力實已全失。」1934年11月29日的長沙版《大公報》以《彭委員國鈞談赤匪在道縣灌陽一帝疲敝(憊)不堪不難消滅》為標題進行了報導。1934年12月9日湖南省主席何鍵在長沙中山堂向湖南人報告追殺紅軍經過也提到:紅軍「無論老兵新兵,現在多已拖得疲癃殘疾,而腳多走腫。故人數雖多,並無作戰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感到遺憾的事:「乃竟未能依照計劃乘此聚殲,真是多麼一件抱愧的事。」紅五軍團第十三師師長陳伯鈞在《從第五次反「圍剿」到遵義會議》一文裡說:「這時廣西的敵人側擊、襲擊我們,還搞了一些特務,在我們剛到宿營地的時候燒房子,使得我們沒有房子住,同時把我們和老百姓的關係搞壞。這樣一搞幾個月,弄得很疲憊。夜間行軍行得久了,消耗很大。特別是快到天亮的時候,最容易打瞌睡、掉隊,發生問題。以後形成了一個規律,就是晚上行軍,天亮後宿營,中午敵人追上就打幾個鐘頭,等到黃昏就走。第二天又是這樣。這樣一搞,捎耗很大,部隊有很大的削弱。新兵、民伕不習慣這樣的生活,很容易掉隊。所以有很多人不是打死的,而是拖死的,累死的。……在數量上,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差不多去掉了一半以上,而且戰略目的沒有達到。所以陳毅同志說:走死、餓死和戰死的味道完全不一樣,與其走死、拖死,不如戰死。如果真正以這樣大的犧牲來進行戰鬥,那要打多少漂亮的仗,要消滅多少敵人!」
湘江戰役紅軍阻擊戰戰線最寬的戰場:全州紹水鎮白沙河阻擊戰
二是飢餓。據時任桂軍(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五軍軍長白崇禧回憶:「因民眾與民團之合作,厲行空室清野政策,共軍所經過約60公裡之正面,找不到顆粒糧食。共軍因無法補給,陷於飢餓,計餓斃者不下萬餘人。」(《白崇禧回憶錄》:)第89 –90頁,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1987年5月第1版)白崇禧的回憶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紅軍遭受飢餓也確實是較嚴重的。在敵軍的騷擾下,紅軍連做飯的時間也沒有,有些人被餓昏、甚至餓死。如鳳凰鎮望高村委華村,就有個紅軍因為飢餓,餓死在他所倚靠在樹上。紅五軍團第十三師師長陳伯鈞對此也有所回憶:「我們軍團走在後面,就更傷腦筋,前面走的還可以弄到些東西吃,我們走在後面的就沒有了。有的同志疲勞到這樣的程度:在山路上他靠著休息一下,一坐下來就再也起不來了。又餓、又累,又疲勞,在這樣的情況下,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削弱了。」
三是寒冷。紅軍入境時,天氣較冷。紅軍無鞋可穿,許多紅軍戰士的腳指頭都被凍爛了。如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新必村的鐘貴權,長徵時隨紅三十四師到全州時,由於天氣寒冷,一雙腳的指頭都被凍掉了,以至病死時,雙腳沒有腳指頭。
紅軍血染湘江的董家堰
四是心裡壓力大。桂軍與民團的冷槍與屠殺,讓紅軍的心裡遭到極大的壓力。全州縣鳳凰鎮七裡村委白竹山自然村有位失散的老紅軍名叫唐桂松,由於親眼見到壞人殺了紅軍,以至解放後他都不敢承認自己是紅軍。
紅三十四師鍾貴權所在的部隊,在安和鎮文塘村遭到桂軍伏擊,幾乎被敵人打光,後來改名為唐時全定居於全州縣蕉江瑤族鄉太白地村。聽唐時全的女兒唐光玉說,這一仗他們隊伍僅有11人突圍,他們11人躲在蔣伯文家隹安和村鏊魚洲(今安和鎮政府傍)山下的小巖洞裡。由於饑寒交迫,他們在裡面躲了7天,幾乎餓昏。這時,新屋場有個老人帶著鐮刀無意中來到這裡,發現了他們。當時,這11名紅軍都嚇得抱成一團,哭成一堆。一個老人竟能嚇住11個紅軍抱團大哭!想起來覺得不可思議,但想想當時的環境,也不難理解!
湘江戰役的核心戰場:覺山鋪阻擊戰
蔣廷松原創
清鹹豐年間,九歲小孩唐孝禎救了整個彰甲村的百姓!
「十萬紅軍」的聲勢與桂系軍閥的「讓路」的緣由探秘
這個全州的從二品官,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曾向他祭拜
走訪徐霞客走過的地方,我想在這裡徐霞客很可能是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