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長徵在雲南的英勇戰鬥:絕境重生創奇蹟

2020-12-15 人民網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于都縣參觀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時指出:「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中央蘇區和長徵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蹟。」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關於弘揚偉大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要求,必須加強學習黨史國史,特別是長徵歷史的回顧學習,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從1935年2月到5月,中央紅軍長徵先後兩次進出雲南,在雲南境內活動28天,經過威信、鎮雄、巧家、平彝(今富源)、曲靖(今曲靖市麒麟區)、霑益、馬龍、嵩明、尋甸、宣威、會澤、東川、富民、昆明、祿勸、武定、元謀等17個縣境,攻克威信、宣威、會澤、尋甸、馬龍、嵩明、祿勸、武定、元謀等9座縣城,經歷了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實現了偉大轉折。

四戰進雲南

1935年4月,中央紅軍再次進入雲南,首先在平彝縣(今富源)進行了白龍山、車心口、老巖腳、沙寨四場戰鬥。

4月23日,紅三軍團先頭部隊進入富源縣黃泥河,隨後中央紅軍分五路進入富源,4月24日,紅一軍團前衛一師二團到達富源營上的白龍山地帶,與攔擊紅軍的滇軍李菘獨立二團遭遇,從下午激戰到天黑,勝利佔領了白龍山主峰,殲敵百餘人,俘敵數百名,李菘部星夜向霑益方向潰逃。

隨即,紅軍先頭部隊連夜急行軍70多裡,於25日清晨到達前進路上必經的險關車心口,這裡僅有一條狹窄的石階路可通過。李菘部有險可據,守住兩座山頭,封鎖了道路。紅軍聲東擊西,以一部分兵力向隘口輪番進攻,主力從兩側迂迴形成鉗制之勢,打得敵軍屍橫遍野,斃敵200多,殘敵繳械投降,李菘得到飛機支援,帶著殘兵倉皇逃脫。

老巖腳是進入富源縣的又一個重要通道,此地懸崖絕壁,崖上有段險路寬不足五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4月24日,中央軍委縱隊和殿後掩護的紅五軍團進至老巖腳,突然響起一陣槍聲,毛澤東和周恩來鎮定地從槍聲判斷這不是敵人的正規軍,當機立斷,命令通信連從側邊山坡衝上山頂,擊潰以傅崇華為首佔山為王、無惡不作的100多人的民團,順利越過老巖腳,當晚宿營於富源縣富村一帶。這一天,國民黨還派出8架轟炸機由貴陽起飛,濫炸進入雲南的紅軍。在富源業外、沙寨上空時,敵機投下20餘枚炸彈,給紅軍造成了一些傷亡。飛機還向尾追紅軍的滇軍安恩溥旅空投通信袋,令其急驅所部追趕前方不遠的紅軍。奉命擔任阻擊的紅軍1個團在馬鞍山梁子對緊追的安恩溥部迎頭阻擊,從黎明打到次日中午,為主力部隊擺脫敵人贏得了時間。

兵逼昆明城

中央紅軍在富源境內取得幾次戰鬥勝利後,隨即又圍霑益、曲靖二座縣城,攻克馬龍、嵩明、尋甸,兵逼昆明城。

4月26日,紅三軍團一部趕到霑益城北,以小部兵力包圍霑益、曲靖縣城,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還在珠街鄉堡子一帶開倉濟民,召開群眾大會,成立農民協會等,牽制住敵人。4月27日,紅一軍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馬龍城。中央軍委縱隊及大部隊則通過霑益、曲靖沿公路向昆明方向挺進,同日,中革軍委在曲靖西山鄉關下村麵店坡附近,截獲從昆明開往貴陽的敵軍車,繳獲雲南軍用地圖20份,這批軍用地圖為紅軍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發揮了重要作用。4月28日,中革軍委首次作出搶渡金沙江的部署。

中革軍委以紅五軍團為殿後,以紅一軍團為左翼,從馬龍分路挺進尋甸,在嵩明、尋甸交界處的大竹園山一帶,擊退聞訊前來堵截的滇軍先頭部隊,智取白龍橋,以摧枯拉朽之勢襲取楊林兵站,佔領楊林,接著攻克嵩明縣城,佔領尋甸縣城,兵鋒直指昆明。紅一軍團從楊林、嵩明縣城出發,分三路向昆明方向推進,經昆明市西山區的稗子田、阿基格德進入富民縣境,當晚抵達羊街、冷水溝,先頭進至款莊,在距昆明不到40公裡的山林中設障礙、布疑兵,繼續對昆明實行威逼封鎖。

紅軍巧妙用兵,確實迷惑了敵人。如坐針氈的龍雲在昆明成立城防司令部,還把駐在建水的第三旅、滇越鐵路路警大隊和附近各縣的民團全部抽調到昆明,連昆明市的憲兵、警察也都拼湊起來,交給城防司令部統一指揮,進行防禦演習。還不分日夜地築碉挖壕,從北郊蓮花池到東郊古幢公園,沿金汁河構築數十座立體碉堡和若干散兵壕,把昆明城鬧得雞犬不寧。

調虎離山襲金沙

紅軍兵臨昆明城下,迫使滇軍回防昆明,有力地掩護了軍委縱隊的行動,為紅軍主力乘勢西進搶渡金沙江創造了有利條件。

4月29日,中革軍委在尋甸縣魯口哨發出《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30日,軍委總部進駐柯渡丹桂村。在丹桂村,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劉伯承等緊急布置從元謀龍街渡、祿勸洪門渡、祿勸皎平渡分三路搶渡金沙江,決定以幹部團為渡江先遣支隊,由總參謀長劉伯承指揮,並派保衛局局長李克農帶領工作組一同協助完成任務。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各族貧苦群眾把紅軍當親人,給紅軍挑柴、做飯、打草鞋、做乾糧、帶路,許多青年紛紛要求參加紅軍,有十幾個回民青年參加紅軍後編為一個回民班,走上了革命道路。

正當龍雲還在全力為固守昆明折騰時,5月1日紅一軍團已從富民進抵祿勸,攻克祿勸縣城,2日,先頭部隊又攻佔武定縣城,接著又馬不停蹄向元謀前進,於3日佔領元謀縣城。楊成武將軍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由於我們採用了化裝奇襲的手段,拿下了三個縣城,解除了民團武裝,繳獲了大批的武器、物資,為我們直插金沙江畔贏得了時間。」

5月2日子夜,幹部團三營連長肖應棠帶領前衛連到達皎平渡口,在江邊獲得木船2隻。次日凌晨,在當地船工的幫助下,紅軍順利佔領了江對面的中武山渡口。之後,幹部團主力趕到,經過激戰,全殲川軍劉元瑭部兩個團,佔領了皎平渡通往會理之間的重鎮通安,為全軍順利渡江創造了條件。但由於紅軍架設浮橋未成,只能利用搜尋到的6隻木船,晝夜不停地在江面上穿梭,從5月2日夜至9日,經過7天7夜,中央縱隊和紅一、紅三、紅五軍團3萬多人馬,全部安然渡江。

距皎平渡70餘裡的祿勸石板河(今坎登鄉),位於縣掌鳩河上遊。毛澤東在赴皎平渡途中經過石板河,看到這裡地形險要,令五軍團到此布防,阻擊追敵,掩護主力渡江。5月6日,五軍團進入陣地第三天,蔣介石嫡系部隊吳奇偉縱隊十三師追至石板河,被紅軍擊潰。隨後幾天的戰鬥異常激烈,紅軍堅守至5月9日,保障了紅軍大部隊順利渡江後,才撤出石板河趕往皎平渡,最後渡過金沙江。

迂迴牽敵滇東北

中央紅軍紅九軍團是一支精幹靈活、長於機動作戰的隊伍,在長徵中一直奉命擔任後衛及牽敵任務。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二佔遵義之後,為掩護主力渡過烏江,紅九軍團留在烏江北岸牽制迷惑敵大軍,迂迴運動於數倍追敵之中,之後經貴州的老木孔、貓場等多次與敵激戰後,連續急行軍甩開追敵,於1935年4月25日從貴州盤縣進入雲南富源,奉命向滇東北宣威進發,吸引追敵向北。4月27日,紅九軍團進佔宣威縣城。

4月30日,紅九軍團從宣威進入東川(今會澤)縣境,順利渡過牛欄江,次日到達者海壩子,開倉濟貧。5月2日,紅九軍團攻佔會澤縣城,擴紅1500餘人。為了搶渡金沙江,頭一天軍團參謀長郭天民已奉命率領偵察連和七團組成先頭部隊,到達巧家縣湯丹鎮樹桔渡口(現屬昆明市東川區),擊潰民團後,在當地群眾幫助下,打撈起被敵人沉埋在江裡的40餘只鹽船。5月4日下午,紅九軍團主力離開會澤縣城,向樹桔渡進發,於次日全部趕到渡口,並立即組織部隊渡江。5月6日,紅九軍團全部人馬從樹桔渡口順利渡過金沙江。按照中革軍委的電令,5月7日至12日,紅九軍團沿江而下,嚴密防守,保證紅軍主力在皎平渡渡江。

中央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取得長徵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蔣文中 作者單位:雲南省社會科學院 圖片提供: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雲南省檔案館)

(責編:徐前、朱紅霞)

相關焦點

  • 理想信念是紅軍長徵創造奇蹟的精神支柱
    偉大的長徵,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蹟和中華民族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而且紅軍指戰員在長徵中用血與火鑄就了偉大的長徵精神,給黨、國家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固原將臺堡參觀紅軍長徵三軍會師紀念館時指出,紅軍長徵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
  • ——中央紅軍長徵過粵北啟示
    ——中央紅軍長徵過粵北啟示這是一種力量,20多天晝夜急行軍,一往無前。1934年10月25日起,中央紅軍長徵主力部隊先後經過粵北的南雄、仁化、樂昌、連縣(今連州)、乳源梅花鄉(今樂昌梅花鎮),成功突破國民黨設置的封鎖線,順利通過廣東,向湖南方向挺進。這是一束光,二萬五千裡志之所向,不可阻擋。
  • 10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譜寫紅軍長徵的壯美史詩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長徵的悲壯史詩  1934年11月,國民黨軍利用寬闊的湘江構成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向西戰略轉移的中央紅軍消滅於湘江以東。  前有湘江攔阻,左有廣西軍、右有河南軍、後有中央軍和廣東軍閥窮追不捨,處境萬分險惡。
  • 回憶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溯源
    表現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場景的油畫作品紅軍以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壯舉,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因此,當時紅軍總部所發布的命令、訓令,均把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突圍行動"和"長途行軍與戰鬥",並沒稱為"長徵"。甚至為了對敵鬥爭的宣傳需要,紅軍總政治部還把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反攻"。到了12月1日,中央政治局、中革軍委、總政治部在給紅1、紅3軍團的電報中,把紅軍的行動又統稱為"西進",此後一段時間,"西進"在較大範圍內被用於代稱紅軍的戰略大轉移。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造成的被動形勢和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被迫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餘人分別自瑞金、於都地區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長徵。
  • 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深遠影響
    原標題: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深遠影響   ■開欄語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豐碑。   紅軍長徵過廣西,經歷了長徵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湘江戰役,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暴露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路線的嚴重危害,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提供了契機。
  • 解讀長徵(11):紅軍長徵先後翻越了哪些雪山?
    「雪皚皚,野茫茫」,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經過的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爬雪山,過草地」,是對紅軍長徵艱苦狀況、奮鬥精神最簡潔最生動的描述和概括。 雪山行軍,是紅軍長徵中最艱苦的行軍之一。紅軍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人跡罕至,白雪皚皚,山高谷深,氣候變幻無常。
  • 重走長徵路:穿上紅軍草鞋 追尋紅軍當年足跡
    1934年12月12日,在長徵中,中央紅軍和紅二、六軍團長徵途經湖南懷化的通道境內時召開了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史稱通道會議。會議放棄了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方針,而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從而挽救了紅軍,從危機中挽救了3萬多中央紅軍,拯救了中國革命。
  • 紅軍長徵隊伍中,到底有多少女紅軍?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裡長徵的勝利結束。
  • 中央紅軍長徵先遣軍團過桂北為什麼出奇地順利
    紅六軍團在灌陽縣的文市此渡口打了一仗中央紅軍長徵先遣隊是紅六軍團,該軍團過廣西時只打了幾仗小仗,最大兩次仗一時在灌陽縣的文市,一時在全州縣的鹹水,雖然每次戰鬥紅軍都犧牲了一個團長,的桂軍面前,紅六軍團居然平安地從全州東山瑤鄉清水關進入廣西,又從全州鳳凰鎮和平村渡過湘江也絲毫不受損失,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蹟。紅六軍團能平安入關過湘江,並順利地走出廣西,肯定有領導者機智靈活指揮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則是桂軍對待紅軍過境的政策。
  • 凝聚起救亡圖存的磅礴力量——追記紅軍長徵大會師
    1936年10月,中國的西北角,見證了中國工農紅軍在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之後,完成一場彪炳人類歷史的軍事奇蹟。紅軍三大主力先後在甘肅會寧和寧夏將臺堡會師,標誌著歷時兩年之久的紅軍長徵勝利結束。而今邁步從頭越。
  • 紅軍長徵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1934年10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徵。紅軍首先從江西瑞金於都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裡,排除萬難,1936年10月最終勝利會師陝北。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80年前的長徵,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那是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 高華揭秘長徵:紅軍過貴州暢飲茅臺 進雲南啖火腿
    紅軍長徵艱苦卓絕是事實,特別是過草地的那一段,紅軍戰士犧牲最多,在川西北藏區,也是紅軍糧食極度短缺的的最艱苦的階段,但是長徵途中,紅軍大部分時間是行進在漢區,一路革命宣傳,發動群眾,一路打土豪,補充給養,過貴州,暢飲茅臺酒,進雲南,大啖宣威火腿,時時有勝利的喜悅。
  • 紅軍長徵時期的物資籌措
    1O月9日,總政治部發出《關於準備長途行軍與戰鬥的政治指令》說:「政委與政治機關必須加強對供給、衛生部門工作的直接監督與檢查,保證武器、彈藥、衣服、行軍鍋、米袋、草鞋等物資材料的必要補充與適當的分配和調劑」;【《總政治部關於準備長途行軍與戰鬥的政治指令》(1934年10月9日),中央檔案館編:《紅軍長徵檔案史料選編》,學習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頁。】
  • 重走長徵路|No16: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
    其實,當年中央紅軍並沒有走定西,而是從哈達鋪到榜羅鎮,於1935年10月7日翻越六盤山進入寧夏,10月19日經甘肅平涼、慶陽抵達吳起鎮,同紅15軍團會師。至此,中央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結束。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地區會師,是中央紅軍1935年10月結束長徵之後第二年(即1936年10月)發生的事了。
  • 紅軍長徵除了強攻智取外和軍閥還有"默契"
    1936年5月,紅2、6軍團進入雲南中甸(今香格裡拉)地區。為消除藏民對紅軍的誤解,紅軍發布《布告》,指出了紅軍「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痛苦,興番滅蔣,為番民謀利益」的目的,闡述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得到了藏族僧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2. 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長徵途中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爭取和團結少數民族的工作是長徵途中群眾工作的重點。
  • 《絕境鑄劍》央視開播,看紅軍戰士淬火成鋼
    電視劇《絕境鑄劍》再現了一批革命戰士在古田會議精神號召下,淬鍊成紅色鐵軍的故事。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張禎希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今年是古田會議勝利召開90周年,展現古田會議精神內涵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境鑄劍》昨天登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電視劇再現了一批平凡的革命戰士在古田會議精神號召下,淬鍊成紅色鐵軍的故事。《絕境鑄劍》編劇錢林森說,在當代新的歷史發展下,更應銘記革命歷史,勿忘革命先烈。希望螢屏中的革命史詩能夠成為當代青少年革命價值觀養成的積極引導力。
  • 中央紅軍到達哈達鋪剩下八千人,主席:不用悲觀,勝利屬於我們!
    9月22日,中央在哈達鋪召集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於形勢和紅軍整編問題的報告。他首先回顧了長徵的歷程,說:「同志們,今天是九月二十二日,再過幾天是陽曆十月,自從去年我們離開瑞金,過了於都河,至今快一年了。
  • 清明時節想起紅軍英烈
    長徵跨越了15個省份,翻越了40多座高山險峰,其中包括20餘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皚皚雪山,渡過了近百條江河,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在一、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6.5萬裡徵程中,紅軍與重兵「圍剿」的敵人作戰,先後進行了600餘次重要戰鬥,犧牲營以上幹部約430人,其中師職幹部80多人。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會寧,是一片被深深打上紅色烙印的黃土地,是一塊充滿著朝氣希望的熱土。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