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紅軍長徵隊伍中,到底有多少女紅軍?

2020-12-14 天天拉呱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裡長徵的勝利結束。

那麼,你知道究竟有多少女紅軍參加了長徵嗎?關於長徵中的女紅軍的總的人數,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至少有兩千多人參加了長徵。這個數字是確定無疑的。在參加長徵的四路紅軍當中,女同志的數量差別比較大,最少的是紅二十五軍,只有七名女戰士參加了長徵。這七名女戰士能夠參加長徵也並不是容易,經歷了一番風波。在部隊出發之前,要求女同志一律不得隨隊行動。但是當時紅二十五軍看護班的七名女戰士知道了以後,她們堅決要求參加長徵,要跟部隊一起行動。七名女戰士,他們的名字叫周東屏、戴覺敏、於國清、田喜燃、張繼蘭、張桂香,曹宗愷最大的還是十八九歲。

最小的才十四五歲,就是因為考慮他們年紀太小了,隨軍長途行軍作戰會有很多困難,所以軍首長給他們每個人發了八塊大洋,讓他們回家去自謀生路。應該說八塊大洋在當時也不算一個小數,但是七名女戰士堅決不要,他們說離開紅軍,他們沒有家無家可歸,強烈要求跟部隊一起。她們找到軍部首長據理力爭,最終她們堅定的態度打動了軍首長。副軍長徐海東破例允許他們參加長徵,而這七名女戰士,在長徵途中的確是以頑強的毅力,經受了各種艱難險阻的考驗,在紅二十五軍官兵中深受喜愛。把他們稱為紅二十五軍的「七仙女」。

中央紅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最初是三十二人,其中有兩個同志黃長嬌和彭儒出發不久,就得了重病,最終就不得不留下來,最終只有二十七名女同志,跟著大部隊走到了陝北。在參與長徵的部隊中,紅一方面軍有二十七名女紅軍,紅二十五軍有七名女紅軍,紅二方面軍中參加長徵的女紅軍人數卻沒有確切的統計。現在能查到姓名的呢,只有二十多個人,這其中有母女,也有姐妹。女戰士人數最多的是紅四方面軍,應該不少於兩千人。紅四方面軍創建了川陝蘇區以後,通江、南江、巴中、平昌等地的大批貧苦婦女,都積極要求參加紅軍。

因此,紅四方面軍組建了一個婦女獨立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是張琴秋。這個團很快發展到一千多人。後來由於要求參加紅軍的這個勞動婦女人數太多,這個婦女獨立團又進行了擴編。另外,在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下面還編了一個五百多人的女子工兵營。主要的任務是做軍裝運輸軍需物資,都是女同志。在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當中呢,也有數百名女戰士,就是醫護人員、護士醫生。另外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下屬的這個劇團和宣傳部門,也有大批女同志,後來他們都隨部隊參加了長徵。

所以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是各路紅軍當中最多的。長徵創造了舉世矚目的長徵奇蹟,也成就了堅強不屈的長徵女兵!

相關焦點

  • 長徵中紅軍女戰士動人故事:綻放在冰雪的雪蓮
    閱讀長徵中那些普普通通甚至沒有留下姓名的紅軍女戰士的故事,會讓人們很自然地聯想起雪蓮那美麗、堅韌、高潔的形象。紅軍女戰士以特有的堅強,書寫著漫漫徵途上動人心魄的詩篇,她們如同一朵雪蓮花。  太陽暖和和,戰士笑呵呵……     歌聲穿透風雪,驅散了寒冷與疲憊,給前進中的隊伍帶來陣陣暖意。大家抬頭望去,山坡上一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跳著、唱著,揮舞著手裡的快板,快樂的身影像一團跳動的火焰。「我們的小太陽又升起來了!」戰士們笑了。     這名唱歌的女戰士是紅軍隊伍裡的小衛生員,誰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 長徵中紅軍到底走了有多遠?並不止二萬五千裡
    在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的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兩萬五千裡長徵是哪支部隊的行軍裡程?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三組數據。二、四路紅軍的長徵路總共約六萬五千裡紅軍長徵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四路紅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後編為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長徵。四路紅軍的行軍路都叫長徵路。那麼,另外其他三路紅軍的長徵裡程是多少呢?
  • 紅軍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
    昨日,「重走長徵路」第三路記者來到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紅軍長徵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1935年7-8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相繼從這裡經過。如今,紅原縣最後一位老紅軍已去世,要想還原這段歷史的細節,已經越來越難。
  • 重走長徵路:穿上紅軍草鞋 追尋紅軍當年足跡
    1934年12月12日,在長徵中,中央紅軍和紅二、六軍團長徵途經湖南懷化的通道境內時召開了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史稱通道會議。會議放棄了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方針,而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從而挽救了紅軍,從危機中挽救了3萬多中央紅軍,拯救了中國革命。
  • 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深遠影響
    在偉大的長徵中,數百名廣西紅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為這部壯麗史詩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將永遠銘記,精神會歷久彌新。紅軍長徵鑄就的偉大長徵精神,集中展示了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敢於勝利的革命風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
  • 誰在影視劇中做過女紅軍?
    誰在影視劇中做過女紅軍?描寫紅軍題材的影視劇頗受歡迎,然而在歷史中偉人們的革命伉儷也在紅軍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起來認識一下影視劇的女紅軍吧。張晶晶《紅色搖籃》中飾演賀子珍張晶晶,中國內地女演員。
  • 長徵紅軍過草地爬雪山,走過的雪山有幾座,你知道?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故事漸漸被人們遺忘,現如今戰士犧牲無人看,戲子離婚天下知。我只想說如果沒有紅軍,根本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徵直到至今時隔80多年,你可曾知道紅軍爬過的5座雪山,現如今在哪裡?到底怎麼樣了?
  • 紅軍長徵時期的物資籌措
    (上海200234)  紅軍長徵勝利已經八十多年了,相關的研究論著汗牛充棟、異彩紛呈,但是細化到某一專題,尚有一定的研究空間,長徵時期的物資籌措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在以往對此問題的研究中,偏重於政治路線、軍事行動,對於後勤保障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兩路紅軍三條線路,長徵經過楚雄地區的8個縣、市,歷時18天,行程1300多公裡。所到之處,紅軍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綱領和政治主張,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浮財」鬥爭,在楚雄地區各族人民群眾中播下了革命火種,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楚雄地區的傳播,為後來恢復重建黨的組織和黨組織在楚雄地區領導開展革命鬥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長徵途中的川籍女紅軍,共約8000人,佔了整個長徵女紅軍的90%以上。  在我們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封面新聞從四川出發,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經過史料收集與縝密考證,我們獲悉長徵途中的川籍女紅軍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她們絕大部分都壯烈犧牲或流落失散各地。
  • 紅軍長徵過八桂 留下故事千古傳
    莫文驊推讓說:「黨代表,馬還是你留下馱行李,或者換著騎吧,我另想辦法解決。」劉少奇認真地說:「你的腳腫了,比我和其他同志更需要馬,不要再推了!」站在旁邊的羅榮桓也插話說:「快要出發了,黨代表決定給你,你就要了吧!」莫文驊有了這匹馬,如獲至寶。在頻繁的行軍戰鬥中儘量少騎它,寧可自己多走路,也不使它過於勞累。
  • 他15歲參加紅軍17歲長徵,是黃平縣唯一健在失散紅軍,如今101歲
    在近現代革命的道路上有很多革命的先烈早早的就參加革命事業,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就是從15歲的時候就開始加入了紅軍隊伍,17歲的就參加了長徵,曾經還被人送了一個外號叫做「三國產」,也是現在黃平縣目前還唯一健在的一名失散的紅軍老戰士
  • 追尋紅軍足跡「報導長徵第一人」範長江
    這篇文章由《大公報》特約記者範長江所寫,是當時國內第一篇客觀真實描寫紅軍長徵的新聞報導,打破了國民黨散布紅軍是匪徒且即將被消滅的謊言。 範長江,1909年生於四川內江。1935年7月中旬開始,他追尋紅軍長徵足跡,在長達3000公裡、歷時10個月的新聞採訪活動中先後寫下了一系列關於紅軍長徵的詳細報導,引起了強烈反響。
  • 伊川一職工巧手繪出詳細紅軍長徵路線圖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之際,伊川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職工李廣欣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悉心研究紅軍長徵史,精心繪製了一幅中國工農紅軍長徵路線圖(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該圖在近一個月的巡迴展出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 女紅軍家屬回憶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光腳單衣,糧食不夠嚼草根
    80年前,三支長徵的紅軍隊伍,在甘肅會寧會合,最終匯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滾滾洪流,成為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巨大標誌。東西長,南北窄的甘肅,不僅有著古老的歷史文化,更有著豐富深厚的紅色文化。甘肅是紅軍長徵經過的重要省份,不僅是紅軍長徵的終點,而且也是四支長徵紅軍都經過的省份。
  • 紅軍長徵過雪山
    這是紅軍長徵時經過的雪山——川康邊界的夾金山(資料照片)。從1934年10月到次年11月,面對國民黨軍隊重重「圍剿」,四路紅軍先後離開養育過他們的中央根據地、鄂豫皖根據地、川陝根據地、湘鄂川黔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這時編為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勝利結束二萬五千裡長徵。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落腳陝北,中國革命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 紅軍長徵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然而,對於中國革命史上這樣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蹟,歷史虛無主義者們對其中一些事件卻肆意污衊,更有一些涉世不深的年輕人提出質疑。因此,透過歷史的眼光在今天重新思考當年紅軍為什麼要「長徵」,到底「走」出了什麼 ,是有必要和重大現實意義的。
  • 「紅軍」、「長徵」、「六萬五千裡」的由來和演進
    後來,中共中央把紅軍寫進了文件中,各地部隊開始使用紅軍的武裝稱號。1928年5月25日下發的軍事工作大綱裡,宣布了一則消息,決定採用廣東省委擴大會議軍事問題決議案中的內容,認為建立紅軍迫在眉睫,不必有大型的起義鋪路,只要能有自己的割據地區,就可以把創建紅軍提上日程。
  • 凝聚起救亡圖存的磅礴力量——追記紅軍長徵大會師
    部隊離開會寧時,有400多名會寧子弟加入紅軍。80多年前,敵機轟炸會寧縣城,炸彈落到正在玩耍的兒童魏煜身旁,一名小紅軍將小魏煜撲倒護在身下,自己卻不幸犧牲。魏煜成家後有三個兒子,為紀念這位小紅軍,三個兒子分別起名為繼徵、續徵、長徵,合起來就是「繼續長徵」。
  • 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這是紅軍長徵以來吃得最豐盛的一頓飯。當時,大家還有幸嘗了一種叫雞蛋糕的特產,毛澤東同志誇它香甜酥軟。朱總司令在長徵中親自下過廚。有一次,一位紅軍戰士殺了一頭豬,不知怎麼處理豬肝和豬肚子,著急忙慌的問自己的戰友:「這些東西怎麼做?」在一旁的朱德聽見了,便和藹地回道:「切碎了,我來炒,我燒這道菜很在行。下次有豬肚的時候,搞一些醋和辣子,我幫你一起炒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