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滿文的溫室大棚
中國甘肅網4月8日訊(本網記者 呂庚青)調整傳統農業種植結構,推動農業增產增效,是促進農業農村工作、增加農民收入的有力抓手。臨夏市折橋鎮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又靠近富臨農貿市場,發展鮮果蔬菜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8日下午,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折橋鎮大莊村的蔬菜大棚,看一座座溫室大棚如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路上的「香餑餑」。
大棚內種植的西紅柿
近年來,大莊村充分發揮產業化扶貧能動作用,著眼發展現代城市高效農業,探索出「合作社建基地、聚資金、育市場,帶貧困戶共同發展」的推動式精準脫貧新模式,成立了益盛無公害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合作社+市場」的運營模式,以折橋鎮千畝城市農業建設基地項目為依託,積極動員吸納185戶貧困戶入社,流轉土地200畝,建成82棟高效日光溫室大棚。
金滿文察看溫棚內蔬菜長勢
年逾半百的大莊村村民金滿文此刻正仔細察看著溫棚內西紅柿、辣椒長勢。他介紹,自己的大棚裡主要種植西紅柿、辣椒、芹菜、黃瓜等蔬菜。
4年前,政府投資建設的溫室大棚讓一直在外地打工的金滿文選擇回到家鄉搞種植。「政府每年都給我們舉辦免費培訓,讓我們學習各種種植技藝。」他說,在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幼苗成活率得到極大提升。
溫棚內長出的雙孢菇
如今金滿文每天帶著自己種植的蔬菜前往集市上售賣,再加上時不時有客人自己前來採摘,僅僅依靠1個溫室大棚,他一年到頭淨收入就能超過2萬。
臨夏市市長郭維安說,像這樣的溫室大棚,臨夏市現在有5千多畝。在正常情況下1個大棚年收入可達到2萬5千元左右,對於貧困戶來說,只要你精心運營好1個溫室大棚,那麼脫貧不是什麼大問題。
郭維安表示,目前,臨夏市的蔬菜供應主要來源於外地,所以溫室大棚的蔬菜可以很好的自產自銷。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