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刪了130多分鐘 導演:這無傷大雅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徐若瑄所代表的賽德克女性溫柔堅毅。

 

 

  青年「莫那魯道」驍勇善戰。

 

 

  有影評人認為,《賽德克巴萊》是臺版《勇敢的心》。

 

    吳宇森傳染「暴力」魏德聖12年磨劍

    「此次上映的版本由4小時40分鐘刪減至153分鐘。但如果在家看DVD的話,那就太浪費電影的震撼力了,我保證觀眾在電影院能享受到DVD體驗不到的效果。」——魏德聖

    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頂著吳宇森監製,《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12年磨一劍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昨日正式全國上映,雖然此次上映的版本由4小時40分鐘刪減至153分鐘,但電影中所展現的史詩感和勇士們赴死拼搏的動人情節仍讓人感動得落淚。在面對好萊塢電影堅船利炮的夾擊下,《賽德克·巴萊》以熱血之心讓好萊塢見識了一場「野蠻的驕傲。」

    暴力

    刪減成153分鐘導演說,這無傷大雅

    對影迷而言,潛意識裡認為,被刪減的電影肯定是不好看的,要看就要看全本。但並非所有刪減都是「無奈」的選擇。比如《賽德克·巴萊》,雖然在臺灣地區上映分上下兩集,如今在內地上映的版本被刪減了近一半的片長。但在魏德聖看來,這一切都是無傷大雅的。

    刪減後的版本更加簡明,電影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講述了1930年賽德克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帶領部族眾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開篇就將賽德克人英勇、生猛的特性基本完整地展現出來,到高潮部分,300多位勇士為了信仰,血戰日軍,「輸掉身體,贏得靈魂!用驕傲捍衛!」看得觀眾熱血沸騰。

    【導演說話】此次上映的版本,刪減了不少血腥鏡頭,主要是考慮觀眾的接受程度。基本上每一場的主題戲都保留下來,刪的都是比較直接的鏡頭,不影響劇情,也不影響訊息的傳遞。比如說殺人,上一個鏡頭是舉刀的姿勢,下一個鏡頭拍人倒地就好了。基本上都是刪除這些鏡頭。但沒關係,要考慮到大陸是沒有分級制度的,要保護小孩子。與原版相比,電影僅做出了2處臺詞修改,以及在片尾加入了歷史年表,以便觀眾能了解那段歷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杜平)

相關焦點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不知道導演從什麼地方找到了那麼多合適的演員,他們的臉型、膚色和皺紋,配上黑色額紋、粗布戰衣、短刀長槍,活脫脫就是一群天生地養的「化外生番」。如果僅僅是皮相有質感,做得再好也不過是模仿秀。這群賽德克人之所以出場不到十分鐘就給人以浮凸逼真感,是因為他們不只擁有傳說中的生猛氣質,更有難以化解的部族仇視和野蠻殺戮。
  • 《賽德克·巴萊》:展現了日據時代的可怕,告誡我們銘記歷史
    正因如此,這才有了後來的第二個國際版,也就是送去美國放映和參選奧斯卡的導演剪輯版,片長155分鐘,簡稱國際通行版。毫無疑問,第二個國際版比第一個要強,也肯定比臺灣的上、下兩集連映要強(276分鐘)。可能考慮到影片實在太長,無異於「膀胱大作戰」,香港上映時,下集被刪減到109分鐘,大大縮減了長度,無奈依然評價反響不佳。到了引進內地時,那肯定是在第二個國際版的基礎上刪改。
  • 《賽德克·巴萊》曝前導海報 採用原住民色調
    《賽德克·巴萊》前導海報(橫款)   電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耗資七億臺幣新作《賽德克·巴萊》,春節前在臺灣公布首波前導海報、預告及系列書籍發行計劃。  《賽德克·巴萊》自籌備到拍攝,能否成功始終受到外界「關愛」與質疑眼神,在險惡的拍攝環境、資金匱乏情況下,所有工作團隊同仁們從未曾埋怨,自始至終堅持信念,齊心相挺冒險完成。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日本、韓國電影工作者,甚至吳宇森導演,都認為在各地,甚至美國都不可能以這樣的條件完成。
  • 《賽德克·巴萊》:「不只是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故事」
    獲得今年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已在港臺兩地引發影迷的極大關注,多國海外版權也已售出,大陸觀眾何時能在大銀幕上領略帶領族人抗擊侵略者的賽德克壯士莫那·魯道的慷慨悲歌呢?他成為那種在電影中傾注大量獨立創造力和個人意旨的作者導演,從編劇到導演,再到諸多事宜都親力親為。電影是他最執著的夢想,也是時時給他帶來痛苦的原因,他說當壓力大到難以釋懷,就在睡覺前喝瓶啤酒,「起碼這一天還有喝啤酒這件事值得高興」。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他讓諸多不可能成為可能,用相當勵志的方式過了兩關。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請點擊輸入《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
  • 內地版《賽德克-巴萊》更緊湊 導演不奢求票房
    5月6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京舉行內地首映禮。導演魏德聖,監製黃志明,率主演林慶臺、遊大慶、羅美玲、蘇達等片中原住民演員出席了活動。導演魏德聖表示,相比臺灣版,內地版將會更加緊湊。對於票房,魏德聖表示對內地市場不熟悉,因此不做過高期待。
  • 野蠻與文明對抗,看過賽德克·巴萊後我更敬重野蠻
    圖片來自網絡十二年磨一劍2000年,霧社事件被臺灣著名導演魏德聖改編成電影劇本,題為《賽德克·巴萊》。雄心勃勃的魏德聖自掏腰包試拍了一個五分鐘的短片,想要以此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然而事與願違。暫停該片拍攝的魏德聖在2008年轉而投拍《海角七號》,卻不想《海角七號》上映是反響極好,大獲好評,這無形中為《賽德克·巴萊》的重啟拍攝奠定了基礎。
  • 影視點評:《賽德克·巴萊》真正的野蠻,既醜陋又震撼
    魏德聖的這部《賽德克·巴萊》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早在12年前,魏德聖還是寂寂無名的時候,就一口氣花光畢生積蓄250萬元新臺幣(約70萬元人民幣)拍攝一段5分鐘長度的試看片,目的僅是用來募集資金,結果被臺灣影壇人士笑稱為「全世界最傻的人」。
  • 華語電影史詩級巨作:真實事件改編《賽德克·巴萊》背後的故事
    我們的小孩,每天都坐在教師學習歷史,學習政治,但可能他們對其的理解並不深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我可以告訴你,這真的比課本書上傳授的還要多。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了解到臺灣還有過這樣一段歷史,島上還有過這樣一群讓人肅然起敬的賽德克人。
  •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7分
    這部電影,叫《賽德克·巴萊》,意思是「真正的人」。而這部電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史詩級《賽德克·巴萊》改編自霧社事件,同樣描述這個事件的還有電視劇《風中緋櫻》。在接觸到這部電影之前,我從不知道這個事,一個屬於臺灣島的抗爭。有人說:《賽德克·巴萊》太過於血腥和暴力,從開始的族群混戰到後面屠殺婦孺,都讓人感覺到不舒服。
  •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臺灣土著與大和民族的戰爭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2011年上映,導演魏德聖,故事講述了1930年發生在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人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發生的故事。聽著用臺灣泰雅族原住民語言唱的歌曲,心靈莫名的寧靜,不管你能不能聽懂他唱的什麼,但是你就是可以產生共鳴,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彩虹橋後哪裡有肥美的獵場,我們祖先在那裡等我們,只有最勇敢的獵人才能到哪裡。
  • 歷史電影:《賽德克·巴萊》愛情簡單粗暴,《臺灣往事》感人
    歷史類型的電影得心看過不少,像這個國家的歷史電影拍得確實牛,其中有二部特別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部看得我淚流滿面《賽德克·巴萊》,一部深入到了我心靈深處《臺灣往事》。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1.《賽德克·巴萊》:臺灣版勇敢的心,原住民版阿凡達。畫面精緻,配樂動聽,劇情緊扣人心,原住民獨特文化風俗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 這部電影因為血腥刪減130分鐘,依然看的熱血沸騰
    《賽德克·巴萊》有人說:這不像一部電影,更像是上課,甚至比課本書上傳授的還要多。因為它講訴了一段真實的故事,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1930年10月,臺灣。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這段歷史,這些奮力反抗的英雄靜靜躺在被後人遺忘的大山深處。魏德聖知道這段歷史後,感動不已下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這段歷史拍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當時的魏德聖還沒有拍《海角七號》,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導演,沒有投資商願意給這部戲投錢。
  • 七七事變81周年之際,新華社刊文紀念《賽德克·巴萊》原型
    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照「七七」事變暨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新華社刊發文章,紀念了一位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對於觀看過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讀者而言,莫那魯道的名字並不讓人感到陌生。這部電影以1930年「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巴萊」在賽德克語中意為「真正的」,片名含義為「真正的賽德克人」。
  • 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人不能失去尊嚴,民族不能沒有靈魂
    《賽德克·巴萊》於2011年在臺灣上映,改編自真實發生的歷史「霧社事件」。主要講述了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臺灣賽德克原住民一直在日本統治下,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忍辱負重的莫那魯道遭受三十年的殖民壓迫後,在1930年為了部落的尊嚴與自由奮勇反抗,率領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用生命換來部落民族靈魂和信仰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內地版本出爐 直觀血腥鏡頭被刪
    4月11日,去年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大獎的《賽德克-巴萊》在北京舉辦媒體看片會。此次看到的版本不同於之前的威尼斯參賽版和在臺灣上映的5小時上下集版,而是由導演魏德聖重新剪輯的內地過審版本,片長兩個半小時。
  • 尋找土家族「賽德克·巴萊」之歌
    「穿插於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中的賽德克語歌曲,將賽德克族馬赫坡社居民的淳樸夢想及民族願望穿透出了自然的高地,熔鑄成一曲結合了歷史民俗、文化信仰和神話傳說的民俗文明之歌。」其中一位實踐隊成員由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觸發了對土家族的民俗文化的研究興趣,希望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屬於土家族的「賽德克·巴萊」之歌。
  • 《賽德克 巴萊》內地版本出爐 直觀血腥鏡頭被刪
    此次看到的版本不同於之前的威尼斯參賽版和在臺灣上映的5小時上下集版,而是由導演魏德聖重新剪輯的內地過審版本,片長兩個半小時。《賽德克-巴萊》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闡述的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臺中州能高郡發生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三百多名族人對抗日本三千大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