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披堅執銳的企業改革者

2020-12-22 澎湃新聞

1990年11月至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營業,中國證券市場正式啟航;2020年12月,已是而立之年的中國證券市場正站立於新的起點,壯志滿懷,又意氣風發。

30年,湧現出一批有志之士櫛風沐雨,在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砥礪歌行。現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的宋志平,從技術員到央企掌門人,先後風捲殘雲般重組900多家水泥企業,推動8家央企重組,數次將身陷絕境的困難企業改造成全球領軍者,成功帶出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兩家世界500強。

近日,記者專訪了宋志平,聽他講國企改革的傳奇經歷,感受其從「雙料董事長」到「雙料會長」的內心世界,觸摸一代改革者的氣度胸懷和責任擔當。

1. 改革是逼出來的

宋志平首先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他身上的「30年四件事兒」,其中有三件是發生在「雙料董事長」前後,且都和資本市場密切相關:一是1997年他帶領著北新建材在深交所上市,二是2006年他帶領中國建材到中國香港上市,三是2009年「雙料董事長」的他帶領國藥控股在中國香港上市。

對於國企來說,當年的上市實際就是一段義無反顧的改革與創新史。「國企改革是被市場逼出來的,不改不行,舒舒服服的人不願意改革。」宋志平說,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國企十分困難,表現為兩大問題,一是人多,人往哪裡去?二是錢少,錢從哪裡來?「企業的內部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必須要走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這麼一條道路。」

1994年,國家選了100家企業開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稱為百戶試點,國家建材局只有一家單位被選中,就是北新建材。「百戶試點企業是改革的尖刀班,改革就是要脫胎換骨,要把過去的體制機制變成另外一種新的體制機制。當然,改革意味著勇氣、責任和擔當,還意味著痛苦和付出。」當年僅有38歲的宋志平已經義無反顧、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國企改革這條路。先是工廠改制成為有限公司,接著構建多元投資主體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6日,宋志平在深交所敲響了北新建材上市的鐘聲。

1997年6月6日,北新建材在深交所上市,宋志平敲響希望的鐘

「上市使得北新建材成為規範治理的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家企業,不止是獲得了難得的資金,更重要的是適應了市場,引入了市場化的機制。」宋志平對記者說。

2006年中國建材股份香港上市,那個時候同行業企業為求生存競相降價,拼得你死我活,倒逼出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重組。而這一切發生在2007年4月的那次杭州西子湖畔的「汪莊會談」。宋志平邀請佔據南方水泥市場半壁江山的4家水泥企業負責人一起喝茶,並提出重組4家企業,最終贏得了這場改變中國水泥及世界水泥發展格局的戰役。此後,宋志平繼續率領中國建材風捲殘雲般重組了900多家水泥企業。在宋志平掌舵的10年間,中國建材從資不抵債的無名企業,一躍成為建材行業唯一的世界500強企業。

2006年3月23日,中國建材股份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開啟中國建材水泥重組之路

「中國建材當時重組900多家水泥企業,我覺得是一個奇蹟。不過,我認為作為行業領頭企業,中國建材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有一定的話語權,才配得上是家央企。從集團戰略的角度上來看,當時有必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合;其次,當時水泥行業散亂,價格戰已經讓整個行業出現虧損,市場本身急需集中重組;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之後,投資機構支持中國建材重組擴大規模,倒逼中國建材和民營企業合作,搞混合所有制。」談及改革,宋志平再次用到了「必須」「急需」「倒逼」這些詞。

2009年,時任中國建材董事長的宋志平被任命同時擔任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這一央企歷史上「兼職」委任的首次嘗試很快被隨後目不暇接的併購重組「蓋過風頭」。宋志平推動原國藥集團、中生集團、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和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四大平臺聯合重組。2013年,國藥集團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唯一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

2009年6月就任國藥集團董事長後,宋志平深入所屬企業調研,系統學習,做懂行的董事長

「我是個改革者,很多情況下,改革並不是我的偏好,而基本上是倒逼的。從過往的40年我認識到,只有改革才能解決我們的一切困難,因循守舊、抱殘守缺,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做企業領導人不能實施鴕鳥政策,不能迴避問題,應該銳意改革、一往無前。」宋志平目光堅定。

2. 新徵程新責任

2019年5月,時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的宋志平擔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當年11月因年齡原因離開建材工作崗位之後,他把主要精力用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企業改革發展,深入全國各地企業一線進行調研,從不知疲倦。在宋志平心裡,過去30年最重要的第4件事當屬任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2019年5月11日,宋志平當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從「運動員」到「教練員」

「我在思考上市公司群體的發展、問題和未來,這又變成了我的一個新的責任。我退休了,但我身體還好,精力還有,而且我也有經驗,所以我希望再為國家、再為社會多做點事兒。」宋志平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經過了30年的發展,成績是巨大的,但還存在不少問題,投資者也都對我們上市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上市公司的質量問題,是現在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因為資本市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資本市場出了問題,會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在宋志平眼裡,上市公司如何進一步提高質量是目前最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質量、運營質量和創新質量。「我這個人抓事情喜歡抓主要矛盾,我覺得目前上市公司的主要矛盾就是質量問題。無論政府、監管部門及投資者、上市公司,都希望提高上市公司發展質量。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這3年至5年的時間扎紮實實地做,絕不能只喊口號。」

緊緊圍繞著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宋志平提出主要有3點:一是要提高認識,特別是董監高關鍵少數要提高認識;二是要進行大量的調研,研究上市公司質量到底是什麼?做得好與做得差的內在原因是什麼?怎麼才能夠對標優化?三是增加實踐能力,把做得好的企業的經驗總結出來,促使後進公司迎頭趕上。「去年下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開展了6000多人次的培訓,參加這個培訓的都是董監高關鍵少數。今年在線上做了1萬多名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培訓。」宋志平欣慰地說,「最近疫情緩和後,我們線下也加大了培訓,我剛剛在廈門給58家上市公司450多人,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進行輔導,效果非常好。」

這麼難啃的「骨頭」,為什麼宋志平敢啃?

「我喜歡挑戰,喜歡去解決問題。我在大學的時候最大的一個愛好就是解難的數學題。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面對的是各種難題,我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也是一道難題。我現在也是全力以赴地去為它求解。我有信心,我前期走訪了60多家上市公司之後,認為上市公司的質量能夠提高,上市公司能夠做好,整個資本市場也會做好。」此時,坐在記者對面的宋志平,更像是一位時刻準備衝鋒陷陣的熱血青年。

懷揣責任,使命必達。宋志平除了做各種調研尋求方法,還在理論總結、傳經布道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央企市營」「整合優化」「格子化管控」「輔導員制」「八大工法」等一系列新的理念與舉措,強化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創新,使企業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廣為業界所推崇。央企、地方國企、地方國資委……留下了宋志平分享企業管理經驗的身影。

「我講『三精』管理,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也講企業創新轉型,還講國企改革。我會協調好自己時間,慢慢給大家講,同時我自己要做一些調查研究。大家反映都是積極正面的,總體不錯。」宋志平繼續說, 「我過去的研究和經驗很多是關於建材和國藥,有一定局限性,現在我覺得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對數十家上市公司的調研,我的視野寬了一些,實踐的一些素材也就越來越多了。這樣一來,我覺得也能夠豐富今後的研究,可以給大家提供更多的研究視角和成果。」

3. 達則兼濟天下

2009年至2014年,宋志平不停穿梭於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兩大央企間,這5年,他用了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管理企業,做出了兩家500強。不過,宋志平沒有覺得很豪邁,而是很艱難。不過,他慶幸,這5年裡他給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制定了非常清晰的戰略。「我最重要工作就是戰略決策,決策不能拍腦袋,決策要靠大量的調查研究,要靠集思廣益,但最後這個決策要在方寸之中進行,別人替代不了,所以才會有制定決策的煎熬,這是決策者的責任。我在做兩家公司董事長的時候,其實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是很豪邁的。」

2010年1月,宋志平任國藥集團董事長期間赴國藥中生武漢所調研,雪中駐足了解企業發展情況

中國歷史上有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宋志平都做到了。在他的眼中,優秀的企業家是什麼模樣的呢?

採訪中,宋志平向記者素描了一幅優秀企業家畫像。優秀企業家3點尤為重要:一是創新,二是堅守,三是責任。

「創新方面,企業家要做一個永不知疲倦的,永遠創新、持續創新的帶頭人;堅守方面,企業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做好,企業家則要樹立終身做企業的這種人生目標,做企業家不是人生跳板,而是要信奉一生做好一件事,扎紮實實把企業做好;責任方面,達則兼濟天下,企業家就是達者,所以其任務是兼濟天下,尤其是上市公司,要為全體股東賺錢。我們要講ESG,E就是環境,S就是社會責任,G就是治理。」

其實,在宋志平眼裡,已經有一個十分清晰的企業家榜樣。

「我很佩服任正非,同樣也是因為這3點:一是他的創新精神,表現得特別突出;第二點,任正非的一種英雄主義精神,他對成功充滿渴望,這就是我們企業家急需的精神;第三點,他倡導『財散人聚』機制,其前提是情懷,華為選擇了全員持股,激勵技術人員,有財富給大家,這確確實實需要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學習。」宋志平進一步補充道,遭受美國的打壓,華為依舊能夠眾志成城,除了任正非企業家精神引領之外,還是這個『財散人聚』的機制,大家能擰成一股繩,共同度過艱難時刻。

談到企業家的特質,宋志平還提到了「憂患意識」。同樣以任正非為例。

「一次和任正非深談,他拿給我他的三本書,有兩本是他們內部的武功秘籍,還有一本是田濤、吳春波寫的《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我問任正非,『這代表你的觀點嗎?』因為我很想知道,任正非是不是也這麼想,他是不是真的一天到晚去憂患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任正非確實也是這麼想的,而且他還送給我這本書。」宋志平娓娓道來,講述了兩位企業家之間的一次心靈碰撞,「作為一位企業家來講,不能只想成功,不能只想一往無前。我們要想到風險,想到陷阱,想到各種各樣的危機時刻。企業家不會光打勝仗,所以我們還要能夠戰勝風險,處理危機。過去,我常講企業家要有情商、智商,還得有逆商,其實逆商就在逆境裡邊,能不能走出去,是對企業家很大的考驗。所以企業家真正能成功,情商、智商很重要,但如果沒有逆商,十有八九不會成功。」

「其實,我這40年做企業,很多困難都遇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2002年SARS、汶川大地震,還有今年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次次的結構調整等等,我從這些年的困難中逐漸成長過來的。企業家的一個特質,是能夠迎著風雨茁壯成長。」宋志平繼續說。

4. 會學習與巧讀書

熟悉宋志平的人都知道,他在演講時多次提到熊彼特、德魯克、克裡斯汀和費爾普斯等美歐管理大師的創新觀點。他的床頭也總會有個塑料筐,裡面放著近期想讀的書。每天臨睡前,他都會從裡面拿一本出來讀。他不停地讀書,在管理研究上學貫中西,推出一整套「三精十二化」的管理模式。近年來,對於中國經濟轉型和國企改革,他提出了許多深邃睿智的觀點,又使自己成為備受關注的中國企業思想家。

無疑,宋志平學習是勤奮的,讀書給了他思想上的啟發。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企業家有著繁雜的日常工作,該怎麼讀書、怎樣學習?如何處理時間上的矛盾?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沒想到我的喜好和企業管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我每天晚上必讀書,晚上10點以後一般要讀兩個小時;早晨是我寫作和思考的時光。我是把學習時間很好地做了分工,效率高,而且常年堅持。」談起自己的讀書習慣,宋志平輕鬆地說,「我認為做企業最重要的是實踐,但是別人的實踐也可以變成書,變成理論,供我們來學習。讀書就相當於和這些成功人士進行交流。多年來我在管理過程中不停地學習。我主張活學活用,急用現學。」

接著,宋志平分享了他的讀書方法:「我們要讀的書很多,是讀不過來的,所以還是要讀和自己的工作有關的書,企業家要更多地讀一些管理實踐的書。另外,讀書分精讀和泛讀,拿到書以後我們可以先泛泛地看一下,看到重點或對我們有用的內容,再認認真真地精讀,不然的話我們精力有限,讀不了那麼多書。」

比起讀書,著書更需要毅力和精力。而宋志平這個大忙人,卻已經撰寫了16本書。用他的話說:書,不是寫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實際上,這16本書是我在過去10年裡陸陸續續寫的,我的書是有兩大特點,一是都結合實際,包括《央企市營》《整合優化》《經營方略》都記錄了做大型企業一把手的經驗、體會和失敗教訓,結合了我的工作的經歷;二是我的書其實不是寫出來的,都是做出來的,是一種記錄,記錄了我實踐中的一些歸納和體會。優點是很真實,沒有編的,缺點是一個人的實踐有一定局限。」

《經營方略》

談及著書的初衷,宋志平的一席話更是樸實而又感人:「對於我這個企業管理實踐者來講,我還是做了一些工作,我的書是實踐的一個積累,說明我沒有把這些實踐都扔掉。另外,把自己的實踐寫下來,讓後邊的一代一代人看,讓他們不要從零開始。後代人踩在我們的肩膀上,會有更大的成就。」

5. 站在當下看未來

與30年前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已經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從規模、結構還是行業變遷上,30年來的發展均映射出中國經濟的發展變遷。在國企改革上,也呈現出迥然不同的目標。

2020年12月12日,宋志平出席央視財經論壇暨上市公司峰會,圍繞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作主題演講

「當初,黨的十四大、十五大提出國企改革的方向,就是多元化的股份制,我們已經做到了這一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提出要加大國企改革的力度,今年,我們又提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三年內把改革的主要問題解決掉。當下,我們面臨著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既有國企在現代企業制度上要繼續完善,同時也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另外按照『兩個毫不動搖』支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分析了當下的改革方向後,宋志平繼續表示,30年前的改革是解決『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今天的改革是如何實現企業高質量的發展,如何能發揮國企的帶動引領作用。在整個中國經濟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上,國企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如何布局?今天的國企改革,是向著一個高層次的改革。

在當前人人創新,企業都在創新的態勢下,宋志平明確說道:「我主張企業要進行有效的創新、有質量的創新、有目的的創新。尤其做企業,創新必須有良好的效益,如果沒有效益,再好的創新,企業都不能輕易做。」另外,並非只有高科技才是創新,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的商業模式創新也都是創新。「企業的創新不光需要顛覆性創新,同樣需要持續性創新。在創新上還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假若盲目創新,會導致巨大的風險。」

宋志平與本報記者合影

在專訪最後,宋志平對資本市場的未來做了一個展望。「過去兩年,圍繞著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整個資本市場在穩中向好。展望未來,我們的資本市場會進入一個長期的穩定的發展時期。」他說。

宋志平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基於4點:一是「十四五」規劃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上市公司展現了一個廣闊的市場平臺、一個市場新視野,對每個企業來講都是重大的歷史性機會;二是中央對於資本市場有非常明確的指導意見,全面推行股票發行的註冊制,要建立常態化的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三是上市公司群體邁開了提高質量的堅實步伐,大家也都充滿信心;四是投資生態變好,大力發展機構投資,積極推動中長線資金入市。(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趙學毅)

責編:龐越峰 姜辰雨

校對:張健

監審:褚崢

 

相關焦點

  • 新書《企業迷思》,2020年宋志平的新年禮物
    來源:企業觀察報做企業常會遇到哪些困惑?讓企業家和管理者睡不著覺的難題是什麼?如何在兩難或多難中做出抉擇?如何撥雲見日發現企業真諦?2020新年伊始,宋志平新著《企業迷思》以寬闊的視角、深邃的洞見,帶領讀者穿越迷思,觸碰靈感,超越自我,奉上一份珍貴的思想盛宴。
  • 宋志平:做好上市公司是我們的初心和良知
    成為會長後,宋志平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們有了更深、更頻繁的互動。大家都願意聽宋會長講講企業的問題,而且都能聽得進去。因為他總能站在董事長們的角度看問題,是更懂他們內心世界的「知心大哥」。去年5月份,在央視錄製的一檔《對話》欄目中,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在與宋志平對話交流後動情地說,自己今後一定要對標宋總,努力把企業做好。
  • 臺胞宋志平在廈門圓「田園夢」
    黃詠綢 攝 中新網廈門5月16日電 (黃詠綢)位於廈門市翔安區的一個水果觀光園,種植著桑葚、芭樂、鳳梨、蓮霧、蜜棗、火龍果等數十種臺灣水果,吸引許許多多人慕名而來觀光、採摘、遊玩,也走進臺胞宋志平的「田園夢」。 經過近四年的探索培育,宋志平的果園已經可以一年四季開放採摘。
  • 宋志平:國藥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改革與創新
    圖為宋志平在訪談中  2013年6月27日上午,中國醫藥集團、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就「國企創新與責任」主題接受新華網的專訪。宋志平表示,近幾年政府對國企的支持越來越公民化待遇,國藥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市場化改革,以及制度和經營模式的創新。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在過去這麼多年中,中國醫藥集團有哪些改革措施?以至於有今天這樣一個成績。
  • 趙明恩:改革者永遠年輕
    是的,趙明恩的一生,是革命者的一生,也是改革者的一生。 車行竹林鎮,所見,窮道路之迂迴,即崗巒之體勢,有茂林修竹之屬,全富裕小康之貌。 事實上,竹林以前並不是鎮,只是一個偏遠山村。山色雖美,卻難掩窮山本質;民風淳樸,世代只有貧窮傳家。 為啥窮?鞏義多山,山上少石,也少肥土。大山深處的竹林村,貧瘠尤為明顯。
  • 楊國安、陳龍、陳春花、宋志平,本年度企業家最應該聽的4堂大課
    疫情衝擊之下,危與機並存,企業怎麼辦?我們精選了本年度企業家最應該聽的4堂大課。12月5日至7日,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北京等你。一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企業陷入困境;數位化加速帶來的機遇,又讓一些企業絕地反擊、破繭重生。新發展格局下,一批植根行業的千億公司快速崛起,展現了實體經濟的根基作用;消費升級和產業數位化並行,帶來了新賽道新機遇。而危機面前,對組織和管理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宋志平:當了18年央企領導,5件事讓我睡不好覺
    來源:正和島宋志平一人帶領中國建材、國藥集團兩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被譽為「中國稻盛和夫」。去年年底卸任後,他花費很多功夫將自己的管理經驗與理論形成文字,造福商界。這篇文章是宋志平先生最新的總結與思考,期待假期裡為企業家帶來洞見與啟迪。
  • 宋志平:如何理解從管理到經營——問道管理—二
    此文依據宋志平《問道管理》一書整理而成,讓我們沿著宋志平的管理之路,去探尋他創造傳奇的秘密。聚焦經營經營與管理的區別管理:面對的主要是人、機、物、料之間的關係,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其出發點是讓人、機、物、料更好地配合。
  • 《經營方略》記略: 大企業思想家的思考
    《經營方略》是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的新著。全書36萬字,279篇短文,幾乎涵蓋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和宋志平董事長還是比較熟悉的。第一次採訪宋志平董事長,還是他當北新建材董事長的時候,主題是如何看待股東、客戶、員工三者之間的關係。當時資本市場上這個話題很熱,議論紛紛,看法分歧很大。在我的印象裡,宋志平董事長是第一個把這個問題講明白的上市公司老總。
  • 接替宋志平!中國建材新任董事長揭秘……
    2019年11月18日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發布《關於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暨落實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精神研討會的邀請函》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定於2019年11月26日下午,在中國建材大廈(海澱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2號樓)6層會議中心第2會議室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暨落實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精神研討會
  • 央企董事長宋志平解析國企萬華成長的秘訣
    12月18日,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實地參觀了煙臺萬華實業集團。雖然參觀學習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基本了解了萬華發展的主要動因,探究了一些萬華發展的奧秘,概括起來就是創業文化、自主創新、激勵機制。
  • 央企董事長宋志平解析國企萬華成長的DNA
    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國有企業要深化改革創新,努力建成現代企業。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鬆,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10月12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煙臺萬華公司召開工業類「雙百企業」現場交流會。
  • 張寶文等領導出席世界領袖與企業領袖高峰會並講話
    在9月27日舉行的世界領袖與企業領袖高峰會上,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寶文首長發表了重要講話。據了解,本屆世界領袖與企業領袖高峰會是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全球眾企聯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主題峰會,旨在「倡導領袖精神、引領經濟未來」,引導企業調整產品出口方向,完善企業結構鼓勵企業發展原創研發技術,促進國際風投機構與中國科研項目合作。
  • 「產業發展百日衝刺進行時」紅坊鎮:深入企業走訪 服務企業發展
    為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攻堅2020」六大行動」百日衝刺」行動,連日來,紅坊鎮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了解企業發展難題,助力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紅坊鎮各掛鈎企業負責人員深入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走訪,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現狀和發展戰略,傾心聆聽企業需求,共同探討發展良策。同時,鼓勵企業要堅定信心,瞄準產業發展目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增強企業實力和競爭力;並要求企業要繼續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促進紅坊鎮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首屆中國企業思想家論壇_財經中心_中國網
    下面讓我們有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先生致辭,大家歡迎。  宋志平: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還要特別祝賀宋總,因為我們宋志平董事長既是中國建材董事長,也是中國國藥董事長,兩家世界500強的董事長,中國唯一,世界少有。
  • 新又好企業管理服務,企業尾牙活動的標杆企業
    承包式餐飲服務是指企業、學校、酒店等根據需要將餐飲管理服務承包給專業的餐飲公司來管理(打理),然後選擇餐飲公司所提供的各類菜式就餐。廣東新又好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立志將傳統飲食文化與現代健康理念完美結合,引導行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跨越,成為行業的創新者、改革者與實踐者。
  •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以「勇者」精神向改革開放40周年致敬
    圍繞40年來企業家的作用、企業家精神等話題,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等眾多知名企業家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馬建堂,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兆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等作了精彩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