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項科技成果、1000餘名專家服務產業轉型
北京大學為邯鄲帶來前沿技術
4月29日,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與邯鄲市邯山區籤約,雙方將合作建立生命科技研究中心產業基地。北京大學等首都高校及科研機構與邯鄲的深度合作再度迎來成果。
邯鄲是冀南重工業城市,發展中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對此,邯鄲市與北京大學合作成立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研究院成為北京大學在河北設立的唯一一家政產學研機構。五年來研究院已申請獲批各項專利77項,催生了生物多肽技術、大數據精準招商平臺、區塊鏈技術應用等一批前沿技術成果,帶動了地域產業集聚式發展。
北大帶來轉型機遇
早在2012年,北京大學就對研究院的建設開始了反覆論證。研究院2014年9月掛牌成立,2015年正式運營。邯鄲市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邯鄲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在新時代要實現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就必須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不斷推進協同創新。
研究院建立伊始,劉紅燕博士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省校合作人才交流計劃人選,由北京大學黨委派到邯鄲市人民政府掛職,任市政府黨組成員、市長助理、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紅燕對記者表示,北京大學集中優質資源,緊密結合京津冀區域發展趨勢、產業布局,在鞏固校地合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與河北省政府在教育、醫療、人才、創新技術等方面開展合作與交流,將研究院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省級研發平臺。
科技資源互促互補
作為區域重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研究院積極對接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發平臺在河北開設分支機構,實現了京津冀科技資源的互促、互補。
圍繞地方產業規劃,研究院先後成立了5個研究中心,聚焦新能源、智能裝備、生命科技、現代農業和大數據,以產業發展為導向,開展獨立研發,突破關鍵技術。目前已完成柴油發動機尾氣處理、兆瓦級二氧化碳熱泵技術等項目中試及產業化。
2019年,研究院生命科技研究中心開展了高效專用酶製劑應用開發技術研究,建立了蛋白功能肽生產製備過程中生物活性和穩定性控制體系,優化了多級分離純化體系和梯度洗脫製備方法,形成了新型蛋白功能肽終端產品開發及產業化應用技術,這些高科技技術將在邯山區的產業基地進行產業化。劉紅燕說:「研發中心已生產出小麥胚芽肽、膠原蛋白肽、葛根肽等產品。產業基地將以大健康領域關鍵技術為攻關目標,打造國內一流的生物活性肽研究、應用平臺及臨床營養產業化示範平臺。」
「項目庫」「專家庫」服務企業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與24個科研院所、機構建立廣泛的技術轉移合作關係,建設擁有5000多項技術的項目庫,1000餘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庫,持續為企業提供委託開發、企業診斷、技術諮詢等各項服務工作。劉紅燕介紹,通過與地方各區縣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建立定期聯繫機制,實現了產業需求與科研成果的精準對接。目前研究院與60餘家科研機構建立了溝通合作機制,與27個技術團隊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5年來廣泛走訪調研企業近1000家,組織召開需求對接會100餘場,遴選技術團隊150個,惠及企業達800餘家。研究院藉助平臺優勢,幫助地方區縣搭建省市級產學研合作平臺6個,服務企業數量近100家。(記者李如意)
【來源:河北日報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