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鏖戰建成中國最大內陸港 撐起古城港口夢 - 中國在線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香港《文匯報》:近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僅用三年時間打造出中國最大的「國際內陸港」。在探索「新歐亞大陸橋」大通關模式的過程中,不等不靠、先行先試,實現了自身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高度統一,用實際行動對「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完美的詮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國際大視野、國家使命感以及勇於擔當的勇氣和自信,使我們看到了西部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曙光。

記者 李曉燕

大氣魄 科學決策 撐起古城西安港口夢

西安位於中國地理版圖幾何中心,擁有全國八大鐵路樞紐之一,是中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如何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突破外向經濟發展瓶頸,搶抓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的歷史機遇,是擺在陝西各級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經濟外向度低一直是制約西部發展的一大難題。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更是西部產業發展的沉重桎梏。實現物流業的現代化,不僅是物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突破口在哪裡?一個在不沿邊、不沿海的內陸城市建設無水港的大膽設想應運而生。

經過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論證和數輪國際招標,一個以西北五省和成渝地區為主,兼顧中部地區和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藍圖浮出水面。

隨即,一場以西安國際港務區為主戰場,以建設中國最大的國際陸港和世界一流現代服務業新城為目標的西安突圍戰就此打響。

大手筆 三年鏖戰 建成中國最大內陸港

在內陸城市創建具有國際水準的港務區,絕非普通開發區「圈地、築路、造房子」那麼簡單。「這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涉及硬體建設、軟體開發和配套系統整合的系統工程。」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強曉安說,「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我們只能利用一切機會向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要思想,要良策,要謀略。使命重大,我們必須『摸著石頭過河』!」

短短三年時間,從園區規劃的國際招標,到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從西安保稅物流中心的封關運行,到西安綜合保稅區批准成立;從西安鐵路貨櫃中心站的竣工通車,到西安華南城等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建設,西安市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韓松、管委會主任強曉安,帶領他們的團隊,面對「塊塊荒田」,「深翻細作」,只管 「走東西」,顧不上「水和泥」,終於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內陸港,一舉將不沿邊、不沿海的西安帶入了具有口岸功能的陸港時代,為西安、為陝西贏得了這場「絕地突圍」的勝利,使本地企業「港口後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夢想變為現實。

大格局 合縱連橫 構建國際貿易物流網

「綱舉而目張」。隨著一系列基礎平臺的陸續建成投用,西安國際港務區的臨港優勢所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隨之凸顯,迅速形成了國際貿易、國內貿易、臨港產業、信息產業、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等六個百億產業組團,西安國際內陸港也迅速成為西安乃至陝西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核心戰略資源。

初具規模的西安國際港務區,以通江達海、物流全球為己任,積極與沿海、沿邊口岸聯盟合作,努力探索「公鐵水聯運」新模式,竭盡全力提高物流效律,降低物流成本。

據悉,西安國際港務區目前已與上海港、天津港、連雲港港、青島港等沿海港口和霍爾果斯、阿拉山口等沿邊口岸實現了戰略聯盟和實質性項目合作,一個以西安國際內陸港為核心,東聯西進的國際貿易物流網絡已經成型。

大創舉 負重探索 陸港模式成可循典範

西安國際港務區的迅速崛起,受到國內外政界、學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內陸港運營發展模式,為內陸地區破解發展外向型經濟瓶頸、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典範。

香港物流協會副主席、香港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緝稱:「西安國際港務區把整個西部推進了貨櫃化時代,這是西安自『絲路時代』以來的最大突破。」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包起帆評價說:「中國港口經濟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在內陸地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建設和運營是對中國國際陸港模式的積極探索,也是對中國港口經濟的全新演繹。這不僅在國內,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項偉大創舉。」

蒙古國外交關係與貿易部長貢布扎布贊登沙特爾一行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考察後說:「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建設令我們很震撼、很興奮,內陸港運營發展模式是適合內陸地區經濟貿易發展規律的,是同樣深處內陸的蒙古國值得借鑑的發展途徑之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員魏際剛指出,中國正在向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邁進,面臨著兩大歷史性任務,一是從第二大經濟體向第一大經濟體轉變,二是從第一大經濟體向第一大經濟強國的轉變,其中關鍵問題是如何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流通大國向流通強國轉變。因此,陝西探索打造國際內陸港是深刻把握了時代背景,順應了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相關焦點

  • 騰飛吧陝西丨建成國內最大內陸港口 讓陝西「一帶一路」勝友如雲
    西安港(圖/黑蝙蝠航拍中隊)11年破繭成蝶 建成國內最大內陸港口改革開放後對外貿易大力發展,我國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從成立至今歷時11年,西安國際港務區不辱使命,西安港已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獲得國際代碼(CNXAG)、國內代碼(61900100)的雙代碼內陸港口,進入全球航運體系。
  • 黃金水道長江上的內陸港口排名
    中國第一大河流長江,加上它不遜色任何獨立河流的眾多小弟支流,撐起了中國內河航運80%以上的運輸量,雄踞世界第一。長江和其支流串聯了廣闊的地域,為沿岸發展提供了無比優渥的航運條件,讓深居內陸的城市也可以便捷出海。
  • 中國港口協會陸港分會會長楊明瑞:內陸港建成後不能成「孤港」
    5月16日,由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牽頭的中國港口協會陸港分會成立,至此,我國內陸港正式結成了「發展聯盟」。在行業協會的指導和協助下,各地有望抱團建設、共同發展。為了對內陸港建設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以更加理性和審慎地看待內陸港建設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中國港口協會陸港分會會長楊明瑞。
  • 「中國內陸港的建設成就著實讓人震驚」 - 中國在線
    3月20日,美國加州穆瑞塔市市長瑞克·吉布斯率領美國胡商國際集團副總裁翁利勝等一行前來西安國際港務區參觀考察,對西安華南城、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貨櫃中心站等進行了實地考察,了解中國內陸港的建設運營情況,以及其良好的投資環境和西安綜合保稅區的各項特殊政策優勢。
  • 西安成中國首個內陸港 將連接陸海「絲綢之路」
    西安成中國首個內陸港 將連接陸海「絲綢之路」 2014-12-19 18:34:14中新網西安12月19日電 (馬智峰)19日,記者從西安官方獲悉,「西安港」國際、國內代碼已正式啟用,成為中國首個獲得這兩個代碼的內陸型港口。
  • 厲害了「中國港」!全球前十的港口中國佔7席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題:厲害了「中國港」!全球前十的港口中國佔7席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均佔有7席。中國的港口,代表了大國樞紐的風採,展示了國家崛起的戰略支點。
  • 中國公司與阿爾及利亞籤約共同興建阿最大港口
    新華社阿爾及爾1月17日專電(記者黃靈)兩家中資公司17日與阿爾及利亞政府籤約成立合資公司,共同興建阿爾及利亞境內最大港口。  阿爾及利亞交通部、公共工程部、財政部官員及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楊廣玉出席了當天的籤字儀式。
  • 遼寧省最大港口推合併計劃,背後「央企一哥」操盤三年
    6月19日,遼寧省最大的港口大連港(601880.SH)終於發布了擬吸收合併營口港(600317.SH)的公告。公告顯示,大連港擬以向營口港股東發行股票的方式換股的方式吸收合併營口港,同時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目前(6月22日),兩家公司股票自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 中國東北內陸地區步入港口經濟時代
    2016-12-21 10:11:41    華夏經緯網     新華社長春12月20日電題:中國東北內陸地區步入港口經濟時代
  • 建設果園港:重慶「瞄準」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平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則了解到,在鐵水公路聯運模式下,果園港有意成為重慶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的重要功能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同上海洋山港相比,果園港不屬於保稅港區;而在今年9月1日海關總署新增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6個港口中,果園港也未被納入。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在打造內陸最大鐵水公路聯運港口的道路上,果園港還需要在政策紅利上有所突破。
  • 這座城市,傾力打造中國內陸第一大港!
    西安市自2008年組建國際港務區以來,始終堅守為中國內陸「造港開埠」使命,按照「先建內陸港、後建開發區、再建東部新城」的發展路徑,創立「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內陸港模式,著力打造「『一帶一路』上最大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商貿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東部城市新中心」,目前基本形成臨港產業、電子商務、新金融、現代商貿物流、文體健康等五大主導產業體系,先後獲得「國家級現代服務業創新基地」「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核心區
  • 規模、技術穩居全球第一:請收下中國港口這張「國家名片」
    中國掌握大型、高效港口機械裝備核心技術。1992年誕生時起,中國港機企業中交集團振華重工就提出「世界上凡是有貨櫃港口的地方,都要有中國振華生產的貨櫃港口起重機在作業」的口號,如今這一目標早已實現。目前,振華重工產品已成功進入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約300座碼頭,岸橋產品連續22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 辨析河北省的沿海城市滄州市:有渤海港口,卻被誤認為是內陸城市
    在中國各個沿海省份當中,最容易被忽略就是河北省,但河北省至少還有著名的秦皇島市;在中國眾多的沿海城市當中,最容易被忽略就是河北省滄州市。河北省滄州市就是一個沿海城市,這裡面有著面積巨大的渤海新區、黃驊港。
  • 中國在海外有哪些「港口」
    馬欣達表示,斯裡蘭卡將全力支持中國對科倫坡港口城、漢班託塔港等大項目的建設。本文所指的海外「港口」,就是中國在海外購買或租賃而獲得港口經營權和周邊土地使用權的港口。類似於科倫坡港和漢班託塔港的重大項目,中國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
  • 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 港口物流等板塊爆發
    原標題: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 港口物流等板塊爆發   受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消息刺激,港口、物流、紡織服裝
  • 中國要在馬來西亞打造下一個杜拜!這個港口建成新加坡就悲劇了
    而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正好位於馬六甲海峽口,憑藉獨特的天然優勢,新加坡成為了整個東南亞最核心最繁忙的港口,同時馬六甲海峽航運也成為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然而中國現在在馬來西亞的一個計劃讓新加坡坐立難安。
  • 山東港口48小時密集籤約三城 同時啟動泰山內陸港建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解強民 通訊員 代新興 濟南報導6月18日至19日,山東港口在48小時內連續走訪了泰安、聊城、德州3個城市,與當地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啟動泰山(新泰)內陸港建設,在山東港口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版圖上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內河第一大港口城市,遊客無數,但至今沒建機場,你怎麼看?
    港口城市一般來說位於海洋的沿岸,發揮著強大的水陸交通樞紐功能。自從1979年起,我國開始在在沿海港口城市開放深圳、珠海、廈門、汕頭等經濟特區,1984年又相繼開放了上海、寧波、溫州、福州等14個經濟技術區。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說,起到了一個先驅者的作用。
  • 中國將新添一港口城市,通航能力達500噸,並不在海邊而是在內陸
    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帶動,中國現如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世界性的城市,而現如今中國又新添一港口城市,通航能力達500噸,並不在海邊而是在內陸,這是哪呢?一起來看一下吧。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境內有眾多的山川大河,很多的地方被開發成為旅遊景點,更多的是造福當地的居民,尤其是水資源。
  • 【共舞長江經濟帶】四星級綠色港口——南京港龍潭港區
    南京港龍潭港區  中工網訊(記者陳思南)7月4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記者一行走進南京龍潭港區,近距離感受這區域航運物流中心。 岸上的貨櫃  南京港是長三角唯一實現貨櫃鐵路與水路無縫對接的港口,國家實施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南京一躍成為最深入內陸的國際型深水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