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五行生剋之悔!《資深五行探討》

2020-12-28 帝國命理師

大家好,我們今天來探討什麼是正五行?

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

洪範)不但把宇宙間的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並且對五行的性質與特徵都作了界定。「木曰曲直」是說木具有生長生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說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曰稼穡"是說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金曰從革」是說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說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

古人認為,五行存在相生相剋的道理。相生,是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互相滋生、相互促進的關係,相剋,是指兩類不同屬性的事物間互相制約,克制和抑制。而事實上,這是跟事物的元素屬性有關。

五行相生規律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於火,顧名思義,因木性溫暖,火伏其中,木頭可用於生火。火生於士,因為火能夠贊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化為土,由火而來。土生於金是因為金隱藏在土石裡,所謂金即金屬,金屬多生於土壤山石。金生於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狀,所以金生水。水生於木的道理就很簡單了,木靠水的滋養而生長,即水生木。

而五行相剋則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剋之理更為清楚明白。木植於土石,土石可變松,土石因有吸附性和粘黏性,可阻擋水的來去,水可滅火,毋庸置疑,火可化金屬,熔之進行鍛造金屬利器可劈砍樹木之輩,木最怕尖利之物。

五行生剋,密不可分。沒有生就沒有長,沒有克天地萬物就沒有束縛。互為助力,此消彼長,它如同陰陽、生死一般,有了這一面,另一面相對而言也就存在。

五行生剋理論是中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理論,它具備科學性,也符合事物生長的基本規律,人生於萬物,所以五行生剋跟人生的命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不過,五行生剋只昭示著萬物生克的大道理和大規律,並不能完全表示萬物所有的姿態。當五行生剋太過或不及時,生克關係被打破,出現不正常相剋現象,萬物姿態凸顯他狀,這種情況下就叫做相乘或相悔。五行中的「相乘」和「相侮」,乘是乘虛而入,侮是欺侮。相乘就是過度克制,相侮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

相乘乘,即是以強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而引起一系列的過度反應。當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於強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過,促使被克的「一行」虛弱,又或者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虛弱,因而克制它的「一行」相對增強。這兩種情況引起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異常。

相侮:是指"反悔"。五行中的相悔,是指由於五行的某一行」過於強盛,對原來「克我」的「一行」進行反克,或者由於某一行」十分虛弱,不能克制其相對的「一行」,反而受到了克制!

發掘古法命理,弘揚民族文化!

謝謝大家閱讀,喜歡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淺談《黃帝內經》與兩種「五行」觀
    一種是以河圖為代表的天地時空五行觀,其以道為統,以天地立極,四時、四方與中央分別對應木火金水和土以象天地之位,表達的是,五行為天施地受的結果,四時為五行之主,陰陽氣之多少和性質為五行之性,其特點是客觀自然、開放有容、天地人生。
  • 看懂了五行,你就領悟了中國人的天地人生
    圖片|萬誘引力-攝源於這種透明和暗黑交織的屬性,命中屬水之人比較複雜難懂,水有流動和靜止之分,所以人也分兩種:流動水型的人積極主動,甚至陰險厚黑、攻於心計;靜止水型的人安寧無爭,屬於老子說的「上善若水」。但他們的共同屬性是性情至陰至柔,心有天地。水在五臟中主「腎」。
  • 人體五行是按照天地之五行變化的,五臟養生就看懂不懂五行了
    在說人取法天地的具體方法,我們還是有必要再把天地人三者的五行再重新捋順一下。因為這三者五行,都是按照東西南北中央五個方向來說的,所以內容非常豐富,但是在《我與內經》專欄,還不到全部展開的時候。所以還是只能進一步加深大傢伙兒對五行的一種理解,如何去理解五行能達到這種程度,那麼知道這五個方位說的是什麼意思就可以了。天地的五行這裡不說,從人體五行說起,也就是從人體五臟說起。黃帝內經原文較長,只選擇東方位置說下,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 人體中的五行之術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這五者的關係主要是兩個方面,即相生相剋。五行中相生的關係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從五行相生的關係可以看出,任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兩個方面,如以木為例,生我者水,我生者火,故借母子關係來說,水為木之母,木為火之母。五行中相剋的關係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五行相剋的關係中,任一行也都有我克和克我兩個方面。再以木為例克我者為金,我克者為土,也就是金為木所不勝者,木為土所不勝者。
  • 或應考慮五行生剋
    或應考慮五行生剋。心理抑鬱,是現代人很常見的一個問題。而這種所謂的抑鬱,很多情況下,又被一時間的情緒變化所掩蓋,從而讓人忽視。其實,嚴格說來,我們很多「正常人」都會或多或少有點抑鬱的傾向。為什麼這麼多人有心裡的抑鬱傾向呢?我認為,這主要和現代人生活習慣有關。現代人的競爭壓力,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 中國智慧如何探討天地萬物?除了陰陽範疇,還有五行八卦等學說
    與人相較,天地具有其優先性。天地的優先性在於自然的自身給與性。天在人之上。它有日月星辰,藍天白雲。太陽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天不僅有晝夜的變化,而且還有四季的更替和年度的輪迴。一年去了,一年又來了。地在人之下。它有大地山川,植物動物。地作為人居住的地方,是人的所來之處和所歸之處。
  • 五行與陰陽的關係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它不僅僅代表五種具體的物質,主要是代表五種基本的屬性。金代表清正、肅殺,木代表生發條達,水代表寒冷潤下,火代表炎熱向上,土代表長養化育。古代的先哲們根據五行的基本屬性,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進行分類,與五行建立對應關係,並納入五行的系統之中。比如,五方、五味、五臟、五官、五聲、五氣、五色、五星…………不勝枚舉。五行的生克制化與反侮。五行代表五種基本的屬性,它們之間相互發生著作用。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持這種說法者沒有明白五行之奧義
    鑑於此,我認為需要就天幹相剋寫篇文章出來,闡述下我對五行生剋的看法。五行需要幫扶,但不能幫扶太甚。有生才能成長,而無序成長則反而有害。比如某小孩受到家裡的溺愛過甚,長大則無法無天,肆意妄為,闖出禍端則反而有害——這就是「生」可致害。如果正印多自是無妨,偏印多則需多留意,這是因為正印乃仁慈之心,而偏印則未必仁慈。
  • 知識小科普:五行的源起以及應用
    此後成書的《黃帝內經》則廣泛地應用五行概念、事物的五行屬性、五行之間生克關係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並且深刻、全面地體現於所建構的醫學學科各個知識層面,從而使這一發生於先秦時期的五行理論蘊涵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元素,並成為中醫藥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天地五行 少年,我猜你「五行」缺鞋
    天地五行 少年,我猜你「五行」缺鞋 《易經》言「五行」 金木水火土 是出生的命理、天賜的姻緣 是玄妙的哲理、是天地萬物 相生相剋 IDX插畫師蘇冇 帶來全新解讀 出走《易經》 歷經國潮風雲
  • 解析四柱命理學中為什麼陰陽五行學說是極為重要的?
    我國的陰陽五行之說,在很長時間被認為是文化的詬病,把它當作迷信。若知五行本質只是氣候的代名詞,人們會不會啞然失笑呢?並且不單命理由寒暑氣候演變而來,我國中醫理論也是以陰陽五行為根據,來自寒暑氣候的變化。
  • 桂海傑講易經:五行的起源和五行的思維
    那這個五行的出現,五行的應用,它的理論依據在哪裡,所以這一章我會大家一起來聊聊關於五行思維的起源和作用。在很遠的遠古時期,我們的人類對於我們自然界的認識不夠,仰望著天,發現著天上的風在動,雲在動,日月都在動。這些動態的現象給我們的人類產生了極大的作用,尤其後來我們發現這些現象制約著我們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的生長。
  • 從五行談中醫養生
    這裡,薛寶釵寥寥三語,卻道出了傳統養生中有關五行生剋的真諦。 [ 中華養生理論·五行生剋的系統論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古人認為,五行是構成宇宙萬物的五大基本要素。《國語》有云:「故先王以土、 金、木、水、火相雜,以成百物。」五行的基本規律是相生與相剋。所謂「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每一生都有「生我」和「我生」的相向關聯。
  • 墨家著作墨學中的「五行」思想有何內涵?
    但這又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五行」的內涵的多樣性。實際上,《尚書》「甘誓」中說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這裡的「五行」是不是也是類似「五常」的涵義,這樣也才能說得通。如果是我們通常理解的「五行」的話,在《墨經》中關於「五行」內涵的相關詞句的第二處在《經說》下:「五,合水土火火,雖然火爍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合之府水,木離木,若識糜與魚之數惟所利。」
  • 從數學上的極圓概念來理解洛書,洛書是天地五行之極圓狀態
    今天,我們就從數學的極圓概念來描述洛書,探討一下。也有人把洛書,當做是天地的交匯圖,天圓地方,融匯在一個平面圖上面,其實是一個立體圖,甚至是一張天地的全息圖,如下:而洛書就是相對於天地、五行、八卦、天地之數的一個極圓情況。洛書是一種數象的極值狀態,所以無所不包,天地萬象均可解釋。
  • 風水師傅以五行看人體結構
    古代星命術士推算人的疾病主要根據五行學說,以五行的屬性聯繫人體臟腑器官,並通過五臟為中心,運用五行生剋造化的理論說明一些生理現象。其基本內容:首先,以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徵。其次,根據命柱中五行的情況,以生克造化原理為指導,演繹出各種變化情況,然後判定此人一生中主某種疾病。認為五行扶抑適當,五臟則處平和狀態,身體便能康泰;如果五行太過或不足,生旺或死絕等都會患上某種疾病。它是強調事物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樸素觀點,在某種意義上,它與傳統醫學是一致的,對古代醫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 你想像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什麼樣子?
    你想像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什麼樣子?很多人腦海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如圖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對比較簡單,機械化,也比較形象直觀,其實五行在人體,大自然中,天地萬事萬物體現出來,是很自然的,非常具體的模型,比如,觀察人體的結構:最深層是骨骼(腎水),外面一層是筋膜(肝木),再挨著的是血脈血液血管(心火),在血脈周圍是肌肉(脾土),在最外面一層是肌膚,皮表,皮毛(肺金),
  • 五行在人體中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五行學說在人體運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體組織聯繫起來,利用五行生剋關係說明臟腑之間互相運行的準則。五行可代表萬物,我們平時知道的東方木,西方金,中央土,北方水,南方火,這就是木火土金水在五行中的體現,在人體我們以肝心脾肺腎為中心。
  • 天地之初,五行的由來,以及中國五行早期的應用
    五行的定義最早出自《尚書·洪範篇》武王與箕子的對話中,五行:一曰水 而早期的醫者把身體的各個部分分別以五行來代替,比如 1、木屬肝,
  • 暗含天一生水五行生剋含義 古人獨具匠心的藏書樓設計
    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建藏書樓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防火問題,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