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股風掛過,好像農副產品不搞直播就落伍了,搞了直播就又打開了市場的金鑰匙,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到底什麼樣的直播才真正意義上的打開了市場的大門,談談個人看法,不喜勿亂噴,歡迎理性研討。
什麼叫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是指通過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以及抖音、快手、小紅書等 公有網際網路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近距離商品展示、諮詢答覆、導購的新型服務方式,或 由店鋪自己開設直播間,或由職業主播集合進行推介,其核心目的,是銷售自身經營的商品。
不要被天花亂墜的外表迷惑,任何商業行為,萬變不離其宗,說得通俗易懂,就好像一個傳統農村集市趕集的一個成功商販,他想銷售好他的產品,是不是會有四點重要因素
第一:那個市場人氣旺,走過路過,不會錯過。
第二:在集市有沒有影響力,或者會個把戲一下可以匯聚人氣
第三:如何讓別人信任,相信你,並且感覺錯過就沒有機會享受到如何好的產品。
第四:下一次集市還會不會在來,成為常客,不僅自身消費,還帶動更多身邊朋友共同分享。
通過以上表述,搞懂了直播帶貨的實質,作為鄉村從事種養的農戶,應該如何做好直播帶貨,實現自身優質的農副產品銷售啦?
第一平臺選擇:
不選擇不出名平臺,本身人氣不足,並不存在銷售潛力,對平臺選擇不能盲目聽從別人推介,一定要多了解,選擇網民經常網購知名平臺,避免後續銷售效果不理想。
第二是否具備潛在流量並如何兌現:
這一點很多人容易犯錯誤,認為只要開了直播,就能銷售產品,哪有那麼容易,你看到的僅僅是表象,你還得了解事物的本質,比較常用的手法有如下方式
1.比如利用縣長推介區域品牌或者名人效應,交由專業團隊做營銷造勢,匯聚人氣。行業有專屬,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不可盲目迷信自身能力。
2.如無其一所屬條件,也可以找專業團隊合作,他們有自己特殊的推廣策略,講好合作條件和佣金分配原則,既然是合作,許遵守合作共贏契約,不能還沒賣貨,整出一大堆費用。
3.自身原本具備網絡銷售能力,可以發揮原屬流量通路,通過讓利原老顧客方式,帶動直播間氛圍,營造火爆現場,遵守國人從眾心理,拉動銷售。
特別注意:利用名人效應,要避免資源浪費,注重現場效果,如某明間歌手,一直給人感覺憨厚純樸,最新兒子新娶一媳婦,急功近利,一會搞直播,賺粉絲流量費拉人氣,緊接著搞直播流量變現,直播全程除了不停換衣服炫美,既不懂宣傳產品,也不懂解釋功能,其兒子完全像一個傻子,自顧自己在旁邊吃東西,哈哈!這樣直播翻車是必然,全程基本不賣貨,如果在不靜下心認真學習,其父多年建設人設,原本在村裡人拍其個人生活,讓網友已經感覺像牛皮癬,不厭其煩,現在家人如此透支名人效應,連父親都會殃及,最後失去熱度。再次成為普通人,又如另一影視名人,面對別人質疑,完全不懂尊敬別人,宣傳已經高於市場價商品,張口胡說,一味強調,自己賺的錢足夠自己花兩輩子,做直播就是為了幫朋友,就是為了便宜消費者,少給我扯犢子,你承認你賺錢沒人不認同,直播過程也是面對質疑傲慢無禮,當然翻車告終是肯定的,別拿顧客當傻子,如今信息爆棚時代,商業價格,產品哪有什麼太大隱蔽性,少搞原價888,現價88老套,就像當年電視購物,會有幾個人真正購買。因此,直播過程,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多學習一下帶貨王辛巴和嘴炮羅胖子,他們成功不是沒有道理。還是老話,「先做人,後做事」。
第三:推廣農副產品時候,多讓消費者了解,學會辨別,強過吹品牌,強過吹價格。
不要空白的強調「省優,部優」,消費者不是傻子,人家花錢買的不是一個空洞的牌子,而是優質的商品。比如帶貨水果,你解釋一下如何在市場玲琅滿目的水果中,辨別優質的生態水果,其外貌特點,口感特性,是否噴過甜蜜素,農藥殘留是如何一回事,如何漂洗和去除,表皮拋光打蠟又如何發現,什麼水果才是真正的原生態優質水果,不當季水果保鮮黑幕,當然你自己本身得是,不然你這不是教會別人打你假。也不可搞虛假價格讓利,太便宜你做不好,消費者也非常清楚商品市場行情,只要產品足夠好,價格合理,讓消費者了解水果的成長過程,學會辨別知識,你肯定可以帶貨成功。
第四:學會二次營銷
不買也許是消費者的錯,但是買了不在買一定是你的錯,有了銷售,就要想辦法建立關係,產生二次銷售可能性,而不是一錘子買賣,建立專屬粉絲團,學會經營粉絲經濟,建立長期的供給關係,初次成交始往往是難度最大,而回頭在來一定讓你發動二次銷售攻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