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同,體味當地美味,品嘗當地的美食,讓我們去欣賞大同的美麗風景,讓我們的靜下來,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韻味,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同讓我們的去體會鮮活人生;現在,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大同的美食吧。
紅燜兔頭,大同市帥府街是著名的兔頭一條街,馬路一側「胖胖來」、「老六」、「帥府」等兔頭店食客如雲。燒兔頭,這是大同當地人較愛吃的一種食物,把兔子的腦袋用姜蔥辣椒八角等十餘種香料加以紅燜,熬的時間至少得三小時以上,直至香料的味浸透到軟爛軟爛的兔肉裡,屬典型的北方菜式,口味比較重,味道不錯。
風味涼粉,大同地區盛產山藥,當地人除直接食用外,還有加工製成粉面的習慣。由此,粉面又制,各種食品,最常見的便是粉條和涼粉了。到了夏季,涼粉便成為家家戶戶的消暑佳餚。 大同涼粉一年四季都有,風味獨特,主要用鹽湯、醬油、辣椒油、醋、香油、味精、芥末、蔥花進行調味,配以黃瓜絲、蘿蔔絲、香菜、豆腐乾等,吃起來清涼可口,其味具佳。
大同刀削麵,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同的刀削麵。大同刀削麵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嘗之後,都讚不絕口,可稱「麵食王中王」。 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大同烤羊排,大同烤羊排是招待賓客的一道佳餚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闊大地上的狩獵和遊牧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隻獵物和整羊進食。人們逐漸發現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後腿,便經常割下羊後腿烘烤。單獨烘烤羊後腿不但比烤整羊時間快,而且更加味道鮮美,食用方便,於是烤羊腿逐漸代替了烤整羊。
大同油炸糕,大同油炸糕大同、雁北一帶盛產黍子,胡麻油產量也很高,所以,炸油糕是大同雁北一帶群眾非常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招待客人,以炸油糕為上等食品。這裡的油炸糕面軟、油香,炸出來的油糕皮脆裡嫩,綿軟可口。並且配以精緻的豆餡、土豆餡、韭菜、肉餡,更有風味。
大同羊雜,大同羊雜即羊下水,是以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淨,煮熟、切碎,配以蔥、辣椒、鹽等調料熬製成湯,因為裡邊雜七雜八應有盡有,故稱羊雜。羊雜湯裡面摻些山藥粉條,有葷有素,油而不膩,質醇味美,撈出鍋來熱氣騰騰,香氣襲人,吃起來味道鮮美,具有明顯的驅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較好的食療保健食品。
什錦火鍋,大同的什錦火鍋是一道年菜,也就是過年時候吃的菜。繁花似錦的銅鍋端上來,就會懂得了為什麼叫年菜——在沒有蔬菜大棚、交通不便的時代,北方冬季漫長、食材匱乏,所以冬季吃暖和的火鍋是非常好的選擇,火鍋裡的菜品大多都是高熱量的肉類,如丸子五花肉,輔以一些可長期保存的幹豆角等乾貨,有的還加有海參、魷魚、蝦等海鮮。
塊壘,大同不勝枚舉的美食會讓人們在大快朵頤之時更加享受,在茶餘飯後也津津樂道。塊壘,其貌不揚但卻好吃易做。主要原料是莜麵和土豆。 莜麵,學名「燕麥」,所含蛋白質和脂肪量為五穀之首,它的營養價值是其他麵粉的7倍。後者澱粉含量很高,所以炒塊壘是大同地區獨特的美食,不過很多外地來的朋友難以下咽。
百花燒麥,大同的燒麥出現在明代。明初,朱元璋為了鞏固邊防,派十三子朱桂來到重鎮大同。這位王爺以美食為樂,發現邊鎮肉類食材居多,便琢磨製作燒麥以供口腹之樂。御膳房的大廚們巧心獨具,製作出的燒麥外形俏麗,味道鮮美。邊口雪白,如同梨花開瓣;皮薄似玉,透過麵皮可以看到肉餡。由於色香味形俱佳,朱桂十分開心,常在府中大擺宴席,用燒麥招待文官武將。眾人深感燒麥味美,紛紛探聽製作方法,以便能在家中品嘗。後來配方留入民間,各大飯店也做開燒麥,品種花樣不斷增多,出現菜葉燒麥、水晶燒麥、翡翠燒麥、金絲蝦燒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