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 健康 自然——更多中國年輕人擁抱素食生活

2020-12-22 網易新聞

(原標題:環保 健康 自然——更多中國年輕人擁抱素食生活)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尚昊 王潔潔 楊華)四個木碗、一份水果、一份蔬菜湯、一盤炒青菜、一碗米飯——22歲的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大學生青藍如往常一樣開啟了自己的午餐時間。

在青藍的餐桌上,難覓肉食的蹤影,這已是她第6年的素食生活了。在如今的中國,像青藍這樣的「新素食一族」正在逐漸增多。

「新素食一族」的新理由

在一些老一輩人的眼中,「茹素」顯得些許另類,因為肉類曾經是稀有的食材,代表著營養。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不可食無肉」成為很多國人的「餐桌信條」。

在傳統上,中國的素食者大多來自於宗教群體。但於青藍和她的同齡人們而言,選擇素食的理由已與此前大為不同。

  2016年11月在杭州香積寺舉行的杭州素食菜餚(點心)創新大賽。來自杭州各城區數十家餐飲企業的廚師在現場烹製了百餘道精美的素食菜餚和點心,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賞。(新華社照片)

在22歲的上海大學生文誠看來,素食的普及能緩解肉食產業帶來的環境壓力,也有利於健康。從大二開始,文誠就一直過著以豆製品、蔬菜和穀物為主的素食生活。「我不吃肉、蛋以及任何奶製品,並且可以堅定執行。」文誠說。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素食者約5000萬人。

「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裡的這一段落,顯示著素食紛繁的食材變化,一直為30歲的北京白領許哲所樂道。

對許哲而言,素食意味著健康的生活,是都市人群肥胖症和亞健康狀態的一劑良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促進身體排毒……」許哲列舉著素食對身體的積極影響。

素食給許哲帶來的,還有更多。「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全吃素,我大概一年多才把肉慢慢戒掉,發現自己還蠻能堅持的。素食堅持久了,也是修身養性,很舒服。」許哲說。

「更容易」的素食生活

在今天的中國,成為一名素食者比以前要容易許多。

晚餐時分,在四川成都一家名為「一葉一世界」的素食火鍋店內,一盤盤菜餚陸續上架,卻不見牛肉、黃喉、毛肚這些火鍋「必備品」。

隨著素食人群的增加,新的消費品牌也在不斷湧向素食領域,帶動著更多人體驗這一新的生活方式。

「初期的時候是比較艱難的,但現在發展很好,已經開到了13家。」「一葉一世界」執行長唐月芬說,「特別是那些由猴頭菇、豆製品等製成的 葷菜 ,很受年輕人歡迎。」

  四川成都「一葉一世界」的素食火鍋店內的純素食火鍋,受到年輕人們的歡迎。(受訪者供圖)

青藍說,在素食中同樣可以大飽口福。除了在家自己烹製以外,她也常與家人外出就餐。

若干年前,中國的素食餐廳大多附屬於寺院,菜單也僅有豆腐、青菜、茄子等少量菜品。而如今,以蔬菜、菌類、豆製品等做成的「烤魚」「牛排」「比薩」等仿葷菜品也出現在素食店的菜單上,在不違背素食者意願的同時也滿足了味蕾。

與素食相伴5年來,許哲也感覺到了周圍親朋們態度的悄然變化。

「最初告訴別人我是素食者的時候,別人會很好奇地問我是不是佛教徒,或者覺得這是中老年人的 專利 。」許哲說,「但現在,大多數朋友都會理解,甚至想要去嘗試。」

以包容的姿態傳遞素食理念

「愛健康」「愛地球」「愛生活」——這是許多「新素食一族」的心聲。相似的價值觀,讓他們逐漸走到一起,並以公益的方式增進人們對於素食理念的理解。

今年4月,由中國各省區近30家高校社團成員組成的高校素食聯盟在清華大學成立。截至目前,申請成為素盟成員和自願為素盟服務的公益人士已有160多位,並在持續增加中。

「我們希望提供一個統一的平臺,促進飲食觀念轉變,降低國人對畜牧業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高校素食聯盟主任柳濟琛說。

DIY、觀影會、讀書會、文化節……藉由這些活動的開展,無傷害、可持續的素生活理念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人。

  第二屆北京高校素食文化節期間,北京各大高校「新素食一族」積極參與其中。(受訪者供圖)

在柳濟琛看來,「包容」應該是「新素食一族」的標籤。「並不是說要每個人都接受素食,但我們希望更多人了解其中的健康和環保追求,了解科學合理的營養搭配知識。」柳濟琛說。

在中國不少地區,面對非素食人士的「Green Monday」活動也正在開展,以期通過「一周素食一天」的方式倡導綠色的生活理念。

「希望我們能夠換個角度看待我們的星球、我們身邊的動物和我們人類自己。」許哲說。

(原標題:環保 健康 自然——更多中國年輕人擁抱素食生活)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包容、健康、可持續 更多中國人擁抱素食生活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攝多傑東東認為,在全球化時代,選擇素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接受素食文化是文化包容性的體現」。2017年,多傑在西寧鬧市區開了一家名為「一葉一世界」的藏式蔬食火鍋餐廳,走進這家餐廳,清靜的音樂和古樸的裝飾讓人們的節奏都慢了下來。
  • 健康環保新體驗——素食窗口來襲,讓我們一起回歸素...
    本文原標題:《健康環保新體驗——素食窗口來襲,讓我們一起回歸素食,擁抱自然!》在綠脈的積極推動之下,經過長達幾個月的準備,期盼已久的素食窗口,七月九日,終於在西區頤一食堂和大家見面啦,熱烈歡迎同學們來捧場嘗鮮,共同感受素食的獨特魅力。
  • 天然純淨的素食——回歸自然 回歸健康
    時下,素食之風正在流行,素食主義已經淡去了宗教的味道,和環保、動物保護一樣,代表了一種文化品位和環保意識。
  • 「中華素食環保文化工程」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辦
    11:25: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官志雄   啟動儀式上,北京福慧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安在迪致辭中介紹了「中華素食環保文化工程」緣起,她表示,中華素食環保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體現了中華民族愛護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文傳統,並深深植根於當代社會。素食環保不僅是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應對全球生態危機的有效手段。
  • 綠色消費助力環保 天然工坊引領健康生活
    竹妃紙巾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漂白這一環節,不含二惡英等致癌物,對河流不造成汙染,從而將環境汙染降到最小,讓消費者在健康用紙的同時也推進了環保,是一種真正的「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上線之初,天然工坊就提出了「使用6箱竹妃紙=拯救1棵樹」的綠色消費理念,倡導一種更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
  • 瞄準5000萬素食人群,她想要做中國素食生活的潮流引領者
    發端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素食主義風潮在近年來蔚然流行,與嬉皮及雅皮運動中的反戰、反權威和環保等議題共同成為時代的風向標,當運動的硝煙散去,素食主義越來越成為一種流行取向和身份標識。出於信仰、環保以及食品安全等原因,國內素食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據2015年4月新華社報導,中國素食人口已經超過5000萬,彈性素食人口更多。
  • 低卡路裡啤酒還不夠 如今的年輕人想要「素食」啤酒
    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追捧「健康養生」。就像中國的年輕人談論喝啤酒加枸杞、貼著風溼藥膏蹦迪一樣,對海外年輕人來說,酒精濃度很低的輕啤還不夠,低卡路裡、成份健康,甚至素食、無麩質的啤酒逐漸成為新風潮。越來越多的人把商品的「低卡路裡」概念與「健康」關聯在一起——儘管健康食品有更多複雜且廣泛的定義,但低卡路裡顯然是更容易理解的概念。在英國,有超過35%的消費者在選擇啤酒時在意其是否低卡,其中女性比例更高。這促使更多品牌開發卡路裡更低、但酒精濃度保持不變的啤酒。
  • CBR特稿|那些素食的年輕人
    區別於老奶奶們「吃齋念佛」的刻板印象,素食近年來發展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具有明顯的年輕化特徵。也有專家作出提醒:在營養知識不足的情況下,盲目嚴格素食可能會對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傷害,比較明顯的是維生素B12的缺乏和對認知功能的危害。有媒體在報導中估計,中國目前約有4%-5%的人屬於那個「小眾化」、「邊緣化」的素食人群。
  • 素食淨心,環保護生—「中華素食環保文化工程」啟動儀式在京成功舉辦
    北京福慧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安迪女士致辭活動期間,首先由北京福慧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安迪致辭,並介紹「中華素食環保文化工程」緣起:隨著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環境汙染問題愈演愈烈,甚至已經開始威脅人類的健康生存。
  • 素食新說:六年素食感悟:健康 環保 合天理
    營養問題實在無需多說,中外的科學家已經早已證實素食只要注重搭配,營養完全沒問題。我在這裡願意多說一說倫理問題。2005年春天,聽過了郭耕的講座之後,我就開始行動了。我採用的是漸進的方式。大概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戒掉了地上跑的,天上飛的。到了年底,又戒掉了水裡遊的。2006年春節,戒掉了牛奶。2008年春節之後,又戒掉了雞蛋。我的素食理由有三:健康、環保、合天理。
  • 吃素的不只有佛教徒:更多中國人擁抱素食生活
    佛教界高僧大德率先為素食文化站臺,包括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覺醒大和尚、妙江大和尚,江蘇東臺彌陀寺本源法師,江蘇圓通禪寺雲靜法師,上海、成都、東莞、山東淄博等地的小夥伴,分享了自己心目中最好吃的素食以及素食餐廳。他們的推薦也獲得了網友們的共鳴,眾多網友在點讚之餘,也開啟推薦模式,眾多微博網友自發分享素食圖片、素食心得,並添加#佛誕吃素積福報#話題,成為素食倡導者。
  • 青島帶頭建立素食餐廳,杭州醫院開展素食革命,中國在改變!
    是一個更加強健的民族在擁抱更加美好的生活;是14億中國人,個個成為健康生活代言者!012019年我國推出健康中國行動2019年7月15日,我國公布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的行動綱領。該綱領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人們應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 更多素食,更少糖尿病,吃素的年輕人糖尿病風險可能降低23%
    中國的糖尿病發病趨勢已經呈現「年輕化」「多樣化」以及「範圍擴大化」的趨勢,年輕人們也該把糖尿病預防提上日程了……而說起降低糖尿病風險,無論如何也繞不開「吃什麼」的話題。今天要介紹的這項研究,就是關於年輕人怎麼吃可以預防糖尿病的。
  • 恬淡靜謐的青島素食餐廳,跟隨素食主義者,享受應季而生的健康餐
    吃素有利健康,大概是我對素食最初的認識了,低碳環保,健康生活,也是這些年人們不斷追求的生活方式,我們開始講究營養均衡,合理搭配的膳食結構,而素食文化,也已成為一種健康時尚,被更多的人接受,並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每年的11月25日,也是國際素食日,愛因斯坦說過「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
  • Get節能環保小知識,擁抱低碳生活
    Get節能環保小知識,擁抱低碳生活 2020-07-15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素食生活的別樣滋味
    無關宗教信仰與禁忌,素食的飽和脂肪含量低、可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含量等好處已得到認可。素食主義逐漸成為一種風尚,以溫存的姿態,影響著中華飲食文化與現代人的餐桌。吃素是不是就要選擇清淡寡味的「齋菜」呢?當然不是。素食要品味的是更加健康的食材,要享受的是更為科學的營養平衡與配搭。本期,消費周刊特集合知名營養學家、素食餐飲老闆以及相關專家和企業家就「健康與美味」的新素食主張,掀起了一股「食尚」風潮。
  • 素食名人:環保地理音樂家李志輝
    環保地理音樂家李志輝環保地理音樂家李志輝吃素對我來說,不是壓抑食慾,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素食可以更容易的被體內消化吸收,令人感覺身心舒暢,潔淨、輕盈。使心靈感到寧靜和愉快,使你更富有愛心,獲得更多心靈的智慧。在吃素之後還意外的發現,素食更有助於我萌發更多的音樂靈感,完全融入於自然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可以是雨露、山川、也可以是大海。希望將大自然的音符譜寫出清澈的旋律,隨著自然的節奏,隨河水流動與樹葉起舞。
  • 素食文化:素食7日功 讓身心與自然漸近相融
    於是現代人更有了吃素食的理由,素食可以讓腸胃清淨,也可以叫心思安穩。雖然吃素已經流行了好幾千年了,不過不同人吃素食的理由不同,佛家食素的出發點是為了不殺生。古代文人雅士食素多是崇尚樸素清淡的生活方式,而現代飲食男女吃素則更多從健康考慮,或者為了環保的宏大理想,食素清淨悠遠的理想漸漸被減肥的實用主義代替,不知道以後是什麼名目,但很明顯,素食會一直流行下去。
  • 亞洲綠色生活及素食市場最佳專業商貿平臺 2017樂活博覽及亞洲素食...
    一站式盡覽天然、有機、綠色產品的高效採購平臺為期3天的2017樂活博覽(LOHAS Expo)與亞洲素食展(簡稱VFA)將雲集來自逾25個國家及地區,近200家展商到場,一站式展示在樂活天然、綠色環保生活範疇多個領域的優質產品,包括:食品及飲品、健康及膳食補充劑、環保家居用品、美容及個人護理、有機服裝、保健衛生、休閒或生態旅遊
  • 宜家IKEA中國,向素食進軍! 周一請吃素
    而令人欣喜的是,從前方傳來的報導讓我們覺得,素食越來越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魔都站 -6月的上海,帶著黃梅天的潮氣2015年,宜家在全球推出的這款名叫GRÖNSAKSBULLAR的素食丸子,原料全部取自健康蔬菜,包括鷹嘴豆、豌豆、胡蘿蔔、羽衣甘藍、玉米粒、甜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