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用的每周七天星期制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科學依據?

2020-12-19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每周七天的星期制,是世界通用的一個計時制度,工作和休息交替成為現代星期制的重要內容。那麼這樣一個計時制度是何時開始怎麼形成的呢?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讓我們一起來追溯歷史的蹤跡,尋找這個制度形成的脈絡。

時間度標是人類對客觀時間的認識和運用,當然而且必須有科學依據。

一周七天是一個時間刻度。

在我們世界,時間是客觀存在的。時間是描述物質運動、變化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

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但生老病死發生在一切生物身上,從微觀粒子到宏觀天體,都在不停止的運動變化著,這些就是時間存在的證據。

時間、空間、物質是一體的,缺了誰這個世界都沒法子存續。

人類在長期的進化和實踐中,對客觀的時間有了認識,就用自己的主觀刻度去描述計量時間,比如年月日、時分秒,星期也是一個計時刻度。

星期介於日與月之間,讓時間跨度變小了一些,方便了社會生活和事件的記錄。

星期與大自然規律牽扯最深的是月球的運行。

我們知道,月球是圍繞著地球運動的一顆天然衛星,由於月球已經被地球引力潮汐所鎖定,因此公轉一圈,和自轉一圈完全重合。

這樣月球自轉一圈太陽就圍繞著月球照一圈,我們看到的月球就有了陰晴圓缺,而這個周期對月球來說是27.32天。

作為觀察者的人類,看到月亮從最初的沒有到漸漸出現,越來越多,到達滿月;之後又開始慢慢虧損,月底時又到了看不見的時候。

這樣每半個月約15天,月亮就有一個盈虧過程,為了讓這個時間更好劃分和記憶,古巴比倫人就把月球的陰晴圓缺過程劃分為4個周期,每周7天,差不多正好是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

因為月球圍繞著地球在公轉轉,也在跟隨著地球公轉,太陽相對月球的位置就在變化,這樣月球的陰晴圓缺實際上就並不與月球自傳完全吻合。

從我們觀察者的角度看,月球的陰晴圓缺為29.53 天,這就是相對於太陽的塑望月。因此過去的月曆(陰曆)一個月就大約29~30天。

古巴比倫人創立了星期制,但主要用於祭祀。

巴比倫人使用星期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

他們把每個月分為4周,每周有7天,這個方法是有一定科學意義的。巴比倫是一個遠古的文明古國,曾經十分發達和繁榮,但後來由於墮落而滅亡了。

他們把一周七天的月相曆法用於祭祀,就是愚昧和神話了,但這也是「星期」的來歷。

古代人們對天體的認識完全憑感官表象,天上星辰千萬,人們只認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最大。因為只有這幾顆星辰會移動,其他的恆星都年復一年在一個位置沒有變化,因此他們認為這些「神仙」都是站崗的,地位比較低下。

而太陽當然是最大了,月亮就是老二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一年四季到處巡邏,肯定就是管事的,「官」也比較大。古人把這七星叫「七曜」,崇拜的五體投地。

古巴比倫人建造七星祭壇祭祀星神,就是拍這七個天體的馬屁。

巴比倫人的七星壇從上到下為七層,依次代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神,它們每周各值日一天,這樣每天就祭祀一個星神。

太陽主管星期日,稱日耀星;月亮主管星期一,稱月曜日;火星主管星期二,稱火曜日;水星主管星期三,稱水曜日;木星主管星期四,稱木曜日;金星主管星期五,稱金曜日;土星主管星期六,稱土曜日。

既然一周都是祭祀星神們的日子,而每位星神都輪期當值,因此把一周叫做「星期」就順理成章了。

星期制開始為宗教使用,羅馬大帝將其推廣為世界通用。

古巴比倫人創立的星期制,先傳到了古希臘,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這樣開始在歐洲盛傳開來。

這期間,不同地方和宗教為星期注入了不一樣的內容。

古羅馬人用自己信奉神的名字命名一周各天:星期日為Sun\'s-day(太陽神日),星期一為Moon\'s-day(月亮神日),星期二為Mars\'s-day(火星神日),星期三為Mercury\'s-day(水星神日),星期四為Jupiter\'s-day(木星神日),星期五為Venus\'-day(金星神日),星期六為Saturn\'s-day(土星神日)。

傳到英國,盎格魯-撒克遜人又用他們自己的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個名稱;伊斯蘭教、基督教開始以星期為單位進行的宗教禮拜活動,因而,「禮拜」漸漸成為「星期」的另一種稱呼。

中國古代也有「七曜」,也是指日月和五大行星,夏商時期就有流傳,是天文星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的「七曜」一直沒有用於時間度量。

一直到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國傳播興盛,教民們用星期計時禮拜,民間才漸漸知曉。到了民國時期,政府規定使用公曆之後,星期制才在中國普及開來。

世界上真正通用星期制是始於公元321年3月7日,這一天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宣布7天為一周,這個制度就迅速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一直沿用至今。

星期制的使用,是人了文明進步的象徵,是計時制度的完善。

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從最開始對時間的懵懂認識,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老病死,草木枯榮,到結繩記事,有了時間刻度,是慢慢完善的。

古代,人們用日晷和滴漏計時,以12個時辰為一天。但那個時代,人們的計時工具和計量刻度是比較粗糙的,而且全世界並不是統一的。

現在已經有了一整套完備的計時制度,全人類通用。人們知道了地球約365.25天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因此定為一年,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約52周。

並且精確的把一天劃分為24個小時,每個小時60分鐘3600秒。

在科學研究中,時間還劃分的更為精細,如:1s(秒)=1000ms(毫秒),1ms=1000um(微秒),1us=1000ns(納秒),1ns=1000ps(皮秒),1ps=1000fs(飛秒)等等。

別認為這些太小的計時單位是吹毛求疵,沒什麼用。現在人類製造的皮秒級攝像機,可以在1秒鐘拍攝10萬億幀照片,1幀照片用時就是10皮秒,也就是1/100飛秒,10萬億分之一秒。

這些都是人類通過對客觀時間的認識,根據方便社會生活活動形成的主觀統一時間刻度,人們有了這個統一的時間度標,就能夠更好的溝通和協作,也讓人類認識世界、思考世界、記憶世界有了更為精準嚴謹的工具。

就是這樣,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全世界都使用星期制?因為七天的星期制符合月相變化
    現在全球都在使用星期制,對於這個制度所有人都習以為常了,我們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都是按照星期制安排的。我們現在看時間出來會表示年月日後面通常還是會加上星期幾。但是為什麼一星期是七天而不是5天或者10天呢?為什麼現在全球都使用7天一周期的星期制呢?
  • 英語中的一周七天是怎麼來的?
    在不同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從宗教的觀點來看,《聖經》中認為,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萬物,在第七天休息,這七天是從星期日開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猶太教以星期六為安息日;在基督教成為古羅馬國教後,因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將禮拜日改為星期日;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創造工作,這一天應該慶祝,所以將星期五定為重大禮拜的主麻日。中文世界教會常以「禮拜一」、「禮拜二」、…稱呼星期諸日。
  • 一周有七天。依據是什麼?東西方各有各的看法
    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一周七天,五天工作兩天休息,學生上學也是遵循這個規律。但這個日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其依據是什麼?為什麼是七天,而不是九天或十天?其實,東西方各有各的看法。事實上,在很早的時候,中國的曆法是以十天為周期的,一個月分為三天。
  • 星期制的來歷
    星期制起源於公元前約2000年的古代兩河流域。巴比倫人認為日、月、火、水、木、金、土這七個星神是輪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即為星的日期的意思。另一傳說則與《聖經》有關。說連續工作六天創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安息了」。於是,這天就成了星期天。
  • 我們最期待的周末是真麼來的,一周七天誰定的,周末是「七曜」?
    我們最期待的周末是真麼來的,一周七天誰定的,周末是「七曜」大家好,又到了周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休息好呢?在享受著周末閒暇的同時大家知道周末是怎麼來的嗎?它是什麼時候開始有明確規定的呢?以七天為一個循環單位,每年有52次循環,大家可想過,各國立法有所不同,但為何一周這個說法卻留下來了呢? 原本周末是西方人的假日,後來因為西方文化大規模的傳到了我國,我國才有了周末這個說法。從1995年5月1日開始的,中國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開始實行一周雙休制,即俗稱的「大禮拜」(每周休息兩天)。從此,國人開始有了每周兩天的假期。
  • 文化冷知識:一周為什麼是七天,而不是六天、五天、四天、三天?
    周末,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癱軟在沙發裡的時候,可能會發出這樣的抱怨:一周七天好累啊,如果一周只有六天、五天、四天或者三天該多好。當你為此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周為什麼是七天呢?事實上,這事還真不能賴咱自己的祖先。
  • 省城可推汽車「星期制」
    提案人:呂善勇(省政協委員、省僑辦副主任、農工黨山東省委副主委)  伴隨著人口的增加,濟南市的車輛也急劇增多,目前,濟南市機動車保有量約100萬輛,而且平均每天都有200
  • 高深莫測的魯班尺怎麼用,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魯班尺是戰國時氣魯國公輸班所作,經過後世加工後形成的一把風水度量工具,從外觀上其實一塊帶有刻度的木板,上面刻有風水鎮字,主要用於度量門口的尺寸,以確定房屋的兇吉。魯班尺魯班尺有什麼科學依據嗎?魯班尺一般用於屋宅的尺寸測量,現在科學表名,一般一些兇宅在房子的內部都形成很強的次聲波,這種次聲波會對人類形成不知不覺的傷害,按照魯班尺的度量過的家具,窗戶門口都會很大程度減少次聲波的產生。魯班尺的標準尺寸為46釐米,古代魯班尺長46.08釐米。魯班尺的長度也有其科學性。黃金分割比是一種隱藏的科學美,傳統工藝造出來的精品多數遵循著這一比例。
  • 為什麼一個星期要過七天
    雖然也剛好是七天,但契合月相的巴比倫星期顯然跟我們今天通用的連續、固定的星期計算法大相逕庭。現在的七天星期應該追溯到猶太人的傳統。按照《創世紀》的記載,上帝在創世的第七天看著完工的世界滿意地休息了一日。極重視宗教傳統的猶太民族因而定下每七天就有一個安息日(Shabbat)。
  • 人類文明探索:為什麼一個星期有七天?
    他們通過對月亮圓缺的觀察,發現由半圓月至滿月需要七天的時間;由圓月至半圓月,也需要七天的時間;由半圓月至月消失,由月消失至半圓月,仍然需要七天的時間。他們由此發現,七天是月亮盈虧的周期。於是,他們把一個月分為四周,七天定為一周期,並分別用太陽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為這七天命名,這就是「星期」名稱最早的來歷。古猶太人受到兩河流域文明影響,也接受了「星期制」。
  • 應對高油價 韓國欲全國推行--汽車星期制
    韓國政府為應對高漲的油價帶來的關聯影響,韓國政府計劃擴大實施「汽車星期制」。「汽車星期制」已在06年在首爾和公共機關運行,即讓有車人從星期一到星期五自願選擇其中一天不開車,形成市民運動。參與該活動的開車人可得到一系列優惠,如免費車檢、過隧道費減半、修車費減10%、在居住地有優先停車權、在公共停車場及公園綠地停車場停車費減20%等。  據韓國知識經濟部等政府相關部門9日表示,隨著美元的疲軟,投機資金流入到商品市場,因此今年第二季度油價可能不會下降。
  • 星期制是怎樣進入國人生活的
    星期制影響的擴大和增強,主要原因有三條  《論西國七日各人休息事》發表之日,上海開埠僅二十九年。星期制影響的擴大和增強,主要原因有三條:  一是由於租界裡的外國人日益增多。在1865年,居住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外國人已過2000人。據統計,到1870年,住公共租界的英國人有894人,美國人為255人,德國人在200人左右,居兩租界的法國人達297人。
  • 「不上頭」的衡水老白乾有什麼科學依據?
    有什麼科學依據呢?了解衡水老白乾是不是真的不上頭前,先來了解一下影響酒後上頭的物質,據科學研究表明,影響白酒上頭的主要因素有醛類物質、酸酯比例、分子結構和雜醇油的含量。接下來,我們來對比一下衡水老白乾這幾種物質的含量,看看「不上頭」的衡水老白乾是不是真的有科學依據?   一、衡水老白乾醛類物質含量低   衡水老白乾採用傳統的地缸發酵。
  • 一個星期有七天?這究竟是神明的旨意,還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一個星期有七天,有一個十分官方高大上的稱呼,那便是——七日紀日法,有的人對這個稱呼感到非常奇怪啊,七日紀日?用七天記錄一天?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並能讓現在的自己得到短暫的休息,又或者是對未來的七天,有一個明確的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們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使我們所處的虛無的時間有了一個較為系統的概念。
  • 什麼是清宮圖 清宮圖有科學依據嗎
    清宮圖的起源清宮生男生女表相傳是由一名中國科學家發明的,是依據陰陽五行和八卦的演繹,再加上時間推算而得。他同時為此畫成生男生女圖,埋在一個有700年歷史的皇陵下。清宮圖的原理是什麼有種說法認為,可以通過清宮表測男女——通過對照孕婦懷孕月份以及懷孕年齡,可以推測出胎兒的性別。那麼,清宮表測男女是否可信?清宮圖萬年表是清代宮廷的太醫們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套預測生育的方法,目前尚無科學依據證明它的準確性,所以僅僅通過清宮表預測男女是不科學的。當然,清宮表測男女可以作為日常娛樂,但切勿迷信。
  • 《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今起實施 冰激凌、漢堡等每周食用不超過一次
    6月15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等聯合發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正式實施。《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作為我國第一項專門針對兒童零食制定的標準,對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規定,對零食、兒童零食的概念進行了科學的梳理和定義,明確了兒童零食的生產原料要求、感官、營養成分、理化指標、汙染物指標、真菌毒素指標要求、微生物指標要求、食品添加劑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