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期待的周末是真麼來的,一周七天誰定的,周末是「七曜」
大家好,又到了周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休息好呢?在享受著周末閒暇的同時大家知道周末是怎麼來的嗎?它是什麼時候開始有明確規定的呢?首先,有些事情先要弄明白以前的「周末」並不代表「星期天」,而是「周六」。星期天又叫做「禮拜日」,由於上帝在第七天休息,所以是西方人在這天去教堂的日子。現在很多人已經把「周末」和「星期天」混在一起了。雙休日就是指周六和周日加在一起的時間,是最近才有的說法。周末或星期天在大家的心裡已經成了放假的代名詞。
周末在現代是休息,但在在歐美卻是基督教徒們祈禱的重要日子。何為「周」?以七天為一個循環單位,每年有52次循環,大家可想過,各國立法有所不同,但為何一周這個說法卻留下來了呢? 原本周末是西方人的假日,後來因為西方文化大規模的傳到了我國,我國才有了周末這個說法。從1995年5月1日開始的,中國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開始實行一周雙休制,即俗稱的「大禮拜」(每周休息兩天)。從此,國人開始有了每周兩天的假期。
而一周的概念最早來自古巴比倫,「星期制」是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人發明的。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倫人就能區分恆星和行星。他們認為行星一共有7個: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太陽、月亮。在他們心目中,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其餘星球都圍繞地球運動。巴比倫人根據月相的變化,將7天定為一個星期,又叫一周。「星期制」後來傳播到猶太地區。猶太人把它傳到埃及,又從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星期制」傳入歐洲各國。明朝未年,星期制隨著基督教傳入中國,我國開始有星期這個概念。
但在日本、韓國和朝鮮,一星期中的各天並不是按數字順序,而是有著特定的名字,是以「七耀」來分別命名的。月耀日是星期 一,火耀日是星期二,水耀日是星期三,木耀日是星期四,金耀日是星期五,土耀日是星期六,日耀日是星期天。這是從拉丁語直接轉變過來的,在明朝時期,我們起初也是以七耀命名這七天,到清末才逐漸改為現在的叫法。在不同地區,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埃及人的一星期是從土曜日開始的,猶太教以日曜日開始,而伊斯蘭教則把金曜日排在首位。
再說「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後來借用作七天為一周的時間單位,故稱星期。因為受到了我國文化的影響,所以朝鮮韓國日本才把星期用作這種叫法,可惜的是我們有很多人都未必分得清這「七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