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茶性,茶性分溫涼,我國是個茶葉大國,民眾飲茶成風,茶葉的種類繁多,主要可以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等六大類別。不同的茶葉由於製作工藝不同、發酵程度不同,其茶性也會不同。下面,一起看看你喝的茶葉是溫性還是涼性,你喝的茶是降火還是上火?
一、綠茶
綠茶,不發酵茶,在新鮮嫩芽的基礎上,直接炒制高溫殺青的茶葉,其最大程度保留了鮮葉的原始風味。綠茶,茶性溫涼、苦寒,比較適合容易上火的人群飲用,去熱消暑是綠茶的殺手鐧。

二、紅茶
紅茶,紅茶與綠茶剛好相反,處於南北兩極。紅茶為全發酵茶,其最大程度地把鮮葉的營養物質轉化為茶紅素以及芳香物質,有紅茶、紅湯、紅葉,以及香味高醇。紅茶茶性溫潤暖胃,但不上火。有人喜歡在冬季飲用,不過也要看體質,不能一概而論之。

三、青茶(烏龍茶)
烏龍茶有很多種,半發酵茶,簡單理解就是把一半鮮葉的營養物質轉化為芳香物質,是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的一款特色鮮明的茶類。
烏龍茶的茶性也剛好夾在紅茶與綠茶之間,一半半的。因此,原則上來說,烏龍茶茶性是平和的,適合四季飲用。不過,烏龍茶類是一個極其特別的茶類,品種不同發酵程度差別也巨大。

我們以最有名的鐵觀音和大紅袍來做個對比,鐵觀音的發酵偏輕,大概只有18~20%左右,論茶性鐵觀音偏涼性一些,去火效果更好一些。而大紅袍發酵程度很高,達到50%以上,其茶性就相對溫潤一些,暖胃效果更佳一些。至於廣東省的鳳凰單叢茶,其發酵和大紅袍差不多,這裡就略過了。
而臺灣的東方美人茶,也是屬於烏龍茶,其發酵程度就非常高了,達到了75%以上。因此,要論茶性,其更接近於紅茶了,因此上不上火,最終還得看是什麼茶,不能一概而論哦!

四、白茶
白茶為微發酵茶,製作方法特殊,白茶鮮葉採回家後,不用殺青揉捻,只有曬青和文火烘乾等環節。當季的白茶茶性偏向溫涼一些,也就是去熱效果好一點。而老白茶,就貌似於老普洱、老鐵觀音之類了,這類茶茶性比生白茶更溫涼了,降火效果有過之而無不及。

五、黑茶
說到黑茶,黑茶顧名思義就是黑色的茶。黑茶屬於陳化類的茶葉,茶性與老白茶、老鐵觀音差別不大,降火效果好一些。同時對於胃部的刺激也降到最低值。

六、黃茶
黃茶的製作方法跟綠茶最相似,無非就是在綠茶的基礎上,加一道悶黃的工序,使茶葉變為黃色,同時也改變了其香味風格,不過黃茶的發酵程度也偏輕。因此,原則上黃茶的去熱效果也還是不錯的。

七、花茶
花茶,花茶為後加工茶,雖然不在六大茶類之列。但花茶獨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獨有特色,很多愛美的女生,經常會選擇喝花茶美容。
實際上花茶的種類有很多,可以以綠茶作為茶坯加上鮮花製作而成,最典型的莫過於茉莉花茶了,茉莉花茶的降火效果也很顯著。
又比如桂花烏龍茶,也屬於花茶類。也就是用鐵觀音作為茶坯,加上幹的桂花,一起製作而成,桂花烏龍的降火效果也相當不錯,也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受到不少茶友喜歡。

結論:
上邊囉嗦了半天,不知您發現了沒有,無論是六大茶類,還是花茶類,多多少少有一定的降火效果,而上火的茶葉木有。這是對的,實際上茶葉的營養價值極高,常喝茶具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最後,我想套用時下最流行的一句話:「喝茶=喝營養」。感謝您的閱讀,如您有更好的建議或點子,歡迎下方評論區踴躍發言,更多精彩茶葉知識分享,盡在鐵觀音100茶葉網,期待與您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