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撞擊怎麼辦?來進行肩胛骨穩定訓練吧!

2020-12-22 曉曉世界

肩峰撞擊症候群正確的說法是【肩峰下撞擊症候群】,是在肩部外展時,肱骨頭和大結節反覆撞擊肩峰前緣及肩峰下結構,造成肩峰下滑囊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從而產生疼痛,活動受限等一些列症狀。說白了,就是肩峰下間隙由於各種原因變小了,組織沒有空間活動了,就撞到了!

那肩峰下間隙有什麼呢?肩峰下間隙大約有1-1.5裡面的寬度。頂部由肩峰,喙肩韌帶(Coracoacromial Ligament),喙突及肩鎖關節共同構成喙肩弓;底部是肱骨大結節;間隙內存在岡上肌肌腱,二頭肌長頭腱,肩峰下滑囊以及關節囊。

肩峰下間隙變小,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因。原發性就是比如骨,軟組織形態的改變,有肩峰形態異常,韌帶增厚,滑囊增厚,疤痕組織等。我們今天的重點,不是原發性的問題,而是繼發性的,而更要去強調功能性的原因——肩關節的穩定性結構破壞,或動力裝置失衡。

我們來回顧一下肩關節的解剖,它是由肩胛骨,鎖骨,肱骨分別構成了肩鎖關節,盂肱關節,肩胸關節以及胸鎖關節四個關節,周圍的肌肉包羅了肩袖肌群(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大圓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鋸肌,肩胛提肌等。其中,肩袖肌群非常重要,對肩關節的穩定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題目中的問題,肩峰撞擊真的是由於撞擊惹的禍嗎?

當然,肩峰下撞擊直接原因就是撞擊,像遊泳,排球,網球,投擲等反覆過頂的運動,常常造成被動穩定結構的破壞,關節囊韌帶鬆弛,肩峰下組織反覆撞擊造成炎症。而動力穩定性是肌肉,若肩關節肌肉的動態穩定性缺失以及力量失衡,也會造成肩峰下撞擊,這往往是被人忽略的。

說到穩定性失衡這就不得不提【肩肱節律】了,當肩關節外展時,在30度以內,肩胛骨不發生運動,而肱骨發生外展30度;當肩關節外展30度時,肩胛骨開始上迴旋參與運動,並與肱骨以1:1的速度外展;當肩關節外展大於90度時,這個比例變為盂肱關節:肩胛骨=2:1,;總的來說,肩關節外展180度中,60度來自於肩胛骨上迴旋,120度來自盂肱關節外展。

所以對於肩峰撞擊的這個問題,如何進行自我評估呢?

首先,自己有沒有長期進行肩關節過頭頂的運動,如排球,羽毛球,網球,遊泳等。

其次,疼痛來自何方?一般來說是肩峰下間隙的壓痛,還有一個重要的【疼痛弧】,肩關節在外展60度到120度時有疼痛。

第三,觀察肩肱節律是否異常,特別是外展時首先聳肩,這是錯誤的。

最後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圓肩駝背,翼狀肩胛等體態問題?

如果你有以上幾點,那麼你可能就會有肩峰下撞擊了。

對於肩峰下撞擊症候群,表現出來肩關節屈曲外展受限,疼痛,以及看不出來的肩胛骨動力穩定失衡。對於疼痛,可以進行熱療,超聲波等治療,當然這些治療在家裡沒有,需要去康復中心或者醫院。那麼在家裡,應該如何恢復肩關節的問題呢?

我們知道肩關節中的盂肱關節是需要靈活性的,而肩胛胸壁關節是需要穩定性的。穩定性是靈活性的基礎,那麼對於肩胛骨穩定性的訓練就非常必要的——即肩袖肌群的訓練。

肩袖在肩關節運動中對盂肱關節起著支持和穩定的作用,當肩關節外展上舉時,肩袖肌肉的收縮使得肱骨產生向上的滾動和向下的滑動,尤其是岡上肌作為啟動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避免三角肌外展肱骨時強有力的收縮使肱骨頭直接撞擊在肩峰或喙肩弓。肩袖肌力不足會造成,肩關節外展時肩袖對肱骨頭穩定作用降低,導致肱骨頭上移造成繼發性撞擊損傷;而外旋肌力量不足可能會造成肩關節外展時,肱骨頭向上滾動同時向下滑動時,肱骨外旋不足,從而造成撞擊。

1.岡上肌訓練

岡上肌是肩關節外展的啟動肌,需要在肩胛骨平面(肩關節水平內收30度時)進行訓練,外展30度之內是岡上肌的作用。用重量小的啞鈴或者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子進行,15個,3組。

肩胛骨平面圖如下:

岡上肌練習如下:

2.岡下肌和小圓肌訓練(外旋)

肘關節貼緊軀幹(很重要,否則練不到),做肩關節的外旋,15-20個,3組。注意要保持身體的固定,不要用軀幹的旋轉。另外阻力不宜過大,否則會代償。

3.肩胛下肌訓練

肘關節貼緊軀幹(很重要,否則練不到),做肩關節的內旋,15-20個,3組。注意要保持身體的固定,不要用軀幹的旋轉。另外阻力不宜過大,否則會代償。

內外旋的進階訓練是將肩關節外展到90度(之後再進行外展30度,45度,60度等各個方面的練習,訓練多角度的肩袖肌群)保持不動,進行旋轉。

4.前鋸肌訓練

前鋸肌非常重要,它是拉著肩胛骨緊貼胸廓的唯一肌肉,其穩定肩胛骨的內側緣和下角,防止肩胛骨內收(翼狀肩胛)和前傾。

撐牆練習,這是前鋸肌激活性練習,力量不需要太大,關鍵是要做出正確的肩胛骨前伸的動作。15個,3組。注意不是肘關節的運動,肘關節不要屈伸,保持伸直,運動運動肩胛骨。

將彈力帶放到肩胛骨後方,用肩胛骨的前伸帶動上肢。15個,3組。另外阻力不宜過大,否則會代償。

5.YWTL訓練

激活背部的菱形肌,斜方肌等肌群,可以與前鋸肌協同保持肩胛骨的穩定性。

肩胛骨穩定性訓練的進階

以上是單塊肌肉的訓練,是肩胛骨穩定的基礎,但是肩胛骨的穩定性需要許多肌肉協同完成,這就需要一些協同工作的穩定性訓練了。

原則:

穩定平面——不穩定平面

單手——雙手

靜態——動態

仰臥——俯臥——站立

1. 瑞士球撐牆

將雙臂撐在牆上的瑞士球上,雙手後推,激活前鋸肌。之後變成單手。當靜態的做完之後,可以進行動態的強化,單手撐在瑞士球上做畫圈運動等。

2.背橋瑞士球

將肩背部放在瑞士球上,雙手上舉,拿起一個小啞鈴,保持穩定。可以動態做一些上肢前伸,外展等運動。

3.瑞士球支撐

相關焦點

  • 肩部疼痛、無力,活動受限,可能是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在作怪!
    4、 肩關節功能性不穩,長期頻繁的肩關節上舉、外展、前屈等活動會導致喙肩弓和肩峰發生碰撞,進而易造成肩關節靜、動力穩定結構損害。當肱骨頭輕度前上移位後即可造成肩峰下間隙狹窄。一方面肩峰下骨贅、喙肩韌帶的退變與肩關節撞擊症候群互為因果,既可能是引起肩峰下間隙狹窄的原因,也可能是肩關節撞擊的結果。
  • 肩胛骨「咔嚓響」的3大原因,這3個動作可以幫您改善~
    關節咔嚓響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我們知道有些是生理性的,響完就沒事了但有些是病理性的,可能是關節的預警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時常被忽略的彈響肩胛肌組織周圍的瘢痕撞擊、疼痛,並進一步發炎,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滑囊纖維化和二次瘢痕形成,造成疼痛和彈響。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肢體過度不當使用後,如遊泳,網球、棒球等揮拍運動及投擲運動。
  • 含情脈脈氣質健身女神之肩胛骨的控制與穩定:訓練效果加分,擺脫肩頸疼痛
    肩胛骨的運動解析及其意義肩胛骨的主要功能是讓肩關節進行運動,同時,在需要時使肩關節穩定,從而讓張力安全地在上肢傳導,降低肩、肘、腕關節的受傷風險;所以,在我們所有上肢訓練中,肩胛骨的狀態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都容易多一分顧慮。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是不怎麼珍惜自己。打底褲讓你看起來纖細並且腿型十分的細長!穿了它讓你天然並且輕鬆的穿出你的身段的包容性。治癒率不斷的提升。
  • 肩胛骨疼痛難受?三招教你告別傷痛!
    原標題:肩胛骨疼痛難受?三招教你告別傷痛! ★ 什麼叫肩胛骨 ★ 肩胛骨也叫胛骨,位於胸廓的後面,是倒置的三角形扁骨。肩胛骨介於第2~7肋之間,和鎖骨和肱骨一起構成肩關節。肩胛骨位於背部的外上方,在體表可觸及。
  • 槓鈴臥推時的活動範圍與肩胛骨靈活度有什麼關係?
    運動範圍與風險關於運動範圍這點你首先要知道,當運動範圍越大的時候受傷的風險就會越高,這也就表示在臥推訓練時會遇到的風險及困難度,將會依照不同身形的人而會有所差異,尤其是前臂較長的人在全範圍臥推訓練時更需要留意這個問題,尤其是進行大重量訓練的時候。
  • 肩部訓練:為什麼肩膀訓練不見效果,如何正確訓練肩膀?
    健身路上,我來陪你!肩胛肱骨關節擁有很大的活動自由度,但同時在帶有重物和大角度移動的訓練中相對不穩定,所以我們在所有涉及肩部的練習裡應多加小心。三角肌是覆蓋肩關節並讓這部分身體看起來圓滑的肌肉,它的主要作用是進行肩關節外展和向前伸展。三角肌(前束):起始於遠端第三根鎖骨,止於肱骨三角肌突起處,與三角肌中束和後束一起在此處終止。
  • 3步循序漸進糾正訓練,快速修復肩關節損傷,消除健身肩關節疼痛
    肩胛骨穩定肌肉:肩胛骨穩定肌群由斜方肌上束、前鋸肌、斜方肌中束、斜方肌下束等組成,這些肌肉群通過肌肉間的力偶關係為肩胛骨提供動態穩定性,並且在盂肱關節允許的120度基礎上提供更大的上提角度。肩袖肌群和肩胛骨肌群為肩關節提供動態穩定性,肌肉群之前形成力偶關係(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對平行力稱為「力偶」)來動態穩定肩關節和給肩關節提供運動。通過以上肩關節的解剖結構,我們再來分析形成肩關節疼痛的原因就相對簡單了。
  • 側平舉:其實並不是從側面舉起來!
    側平舉:其實並不是從側面舉起來!▼ 更安全流暢有效的方法:肩胛面側平舉  比起在正側面(冠狀面)進行外展的動作 肱骨在肩胛骨平面進行動作所受到的限制是較少的 或者說在這個平面進行手抬高的動作是較為理想及安全的
  • 背部的長度怎麼訓練?
    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關注健身傑說想要練好一塊肌肉必須要了解其解剖功能,因為我們訓練動作都是根據其收縮功能設計的。俗話說新手練胸,老手練背,那麼今天就給老鐵們分享下背部淺層肌肉的構造,只有了解背部肌肉構造,我們才能遊刃有餘的進行背部的訓練。
  • 如何訓練改善?
    據說現在最性感是——露背,在這樣的趨勢下,網上還衍生出一種「美背標準」,肩胛骨要像這樣凸起才算作是美背!網友形容說:「這樣的背如蝴蝶破繭般的美!」翼狀肩胛並不是一種損傷,它其實是一種姿勢,主要是指肩胛骨不能緊貼胸壁,而是在靜止或完成上肢運動時,肩胛骨內側緣出現翹起,遠離胸廓的現象。因此被比喻成翅膀,也被稱為「斷翼的天使」。
  • |清華大學體能訓練與康復中心線上指導訓練...
    |清華大學體能訓練與康復中心線上指導訓練課程(一) 2020-02-04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