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專門的醃製用鹽,為了便宜200元,平度一食品廠用原鹽醃製大姜鹹菜。市民將這一情況舉報至平度市鹽務局,執法人員在多處蹲守布點,隨後將問題鹽查獲。經過清點,涉案原鹽共計12噸,執法人員對涉案人員進行了處罰。昨天,市鹽務局公布了去年查處的六起涉鹽違法案件,共查扣問題鹽96.4噸。
■案件1
壽光買鹽運到市區
2012年7月20日,有市民舉報稱岙山鎮某碼頭有人在卸原鹽。接到舉報後,邊防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將車輛和人員查扣並控制,隨後通知了即墨市鹽務部門。「一輛斯太爾貨車上裝著滿滿的鹽,這些鹽被分在不同的編織袋子中,袋子包裝上什麼信息也沒有,如果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都會有廠家名稱、地址、電話等。」據司機稱,這些鹽是從濰坊壽光一家鹽場購進的,要將這車鹽送到青島市區。據司機稱,這些鹽全部為漁業用鹽,可以供漁民使用醃製海蜇。經執法人員核實,整車鹽共計40多噸。 2012年7月23日,即墨市鹽務局將此案移交給即墨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
■案件2
下雨延遲卸貨被抓
2012年7月23日,即墨市鹽務局執法人員接到市民舉報,稱有人在岙山鎮某村裡裝卸鹽。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對人員和車輛進行控制,經核實違法鹽共有15噸,也是村民買來用於醃製海蜇使用。據鹽販子稱,這些原鹽來自萊州市某鹽場。為了避免檢查,鹽販子專門挑選夜間送貨和卸貨,誰知抵達岙山鎮後當地下起了大雨,難以卸貨,只好放了一宿。等到第二天準備卸貨銷售時,卻被執法人員逮個正著。
■案件3
用髒原鹽醃製大姜
2012年9月9日,一輛滿載原鹽的貨車從萊州某鹽場向青島駛來,這些鹽即將被送往平度仁兆鎮一家食品有限公司醃製大姜。按照規定,食品加工企業必須使用可食用的醃製鹽,不能使用原鹽。接到市民舉報後,平度市鹽務局執法人員趕到這家食品公司將涉案原鹽查扣。「當時我們打開這些原鹽,上面還帶著泥土、沙石等,很髒。」執法人員說。據了解,每噸原鹽約為400多元,但正規的醃製用鹽則為600多元。經核實,涉及的原鹽共計12噸,執法人員將這些鹽全部查扣,並給予相關人員1.5萬元的行政處罰。
新聞延伸
鹽產品專營 不得私運銷售
這次公布的六起案件,全部為市民舉報。據市鹽務局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介紹,近幾年不少涉鹽案件呈現越來越隱蔽的特點,選擇不起眼的場所進行存放或加工,沒有線索很難查獲。「有的鹽販子還將同一批違法鹽存放在五六個地點,即使查到一個點,其他存放點的違法鹽仍可以繼續販賣盈利。」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的假鹽或非正常渠道的違法鹽主要來自湖北和山東壽光、萊州、昌邑等地區,鹽販子運輸問題鹽時,都避開稽查時間,多數選擇夜晚或凌晨,通過高速公路輸送。「還有的為躲避檢查,將假鹽等違法鹽存放在濃縮劑或其他食品包裝袋中,想要矇混過關。」
「原鹽是一種較為初級的產品,滷水曬乾後直接提取,這種鹽較為粗糙,沒有進行深加工,企業之所以選用原鹽,主要是因為價格低廉。」執法人員介紹,鹽產品都是實行專營,用量通過鹽務部門統一調配,根據市場需求量進行生產。用戶或者其他人員不得私自運輸、銷售鹽產品。上述三家單位使用原鹽醃製海蜇或者大姜,這是不允許的。正規的鹽產品都有嚴格的產品質量要求,比如從正規廠家生產,包裝上有明確的生產廠家、地址、生產時間、保質期及用途等。(記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