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船王」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雕刻40多艘船模

2020-12-14 騰訊大閩網

他花30年時間,精心雕刻了40多艘船模,做工精緻到連艙內的小提琴都活靈活現。有人出20萬高價想買他的作品,他不為所動。他說:「每一艘船都承載著一段歷史,這是我的心血之作。」

「海上主權號」值20萬 不賣

他叫洪偉雄,今年50歲,家住南山路。在他居住的房子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船模,很是壯觀。這些精緻的船模,都是洪偉雄利用業餘時間,在一個五六平方米的陽臺作坊上完成的。

洪偉雄出身於繪畫世家,從小便接受著藝術的薰陶。10歲,他的父親第一次帶他去參觀船模小組時,「第一眼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想知道它內部的每一個細節和構造」。21歲,洪偉雄用少兒時代在船模小組學來的知識,加上後天的勤學鑽研,開始了他的造船之夢。

對每一艘船模背後的故事,洪偉雄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這是『海上主權號』,這艘英國戰艦建造於1635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艘船,1696年時,船上的廚師忘記將燃燒的蠟燭吹滅,導致整艘船被燒。」而今天,洪偉雄卻把它以船模形式完整地呈現出來了。專業人士看完這艘船模後,讚不絕口,還提醒他:「這船不要輕易出手,可能是目前還原最完整的一艘船模,非常有價值啊!」

後來,果然有「伯樂」願意出20萬高價購買,但洪偉雄沒有答應。他說:「製作船模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從一開始的圖紙設計、材料選擇,到後面的噴塗、焊接,乃至雕刻、裁縫,無一不是心血的付出。」「每一艘船都是一段歷史」,為了貼近歷史,反映當時的文化、經濟、軍事發展等狀況,要查閱非常多的歷史背景資料。製作過程中,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更要精益求精,小到船內的一樣物品、一個人物,包括衣領上的扣子,都力求形象、完美。

廢寢忘食 終得「大師」稱號

洪偉雄說,他對船模的愛,完全發自真心。下班走在路上,他腦中早已設計好了當天船模需要完工的進度。一回到家,有時甚至連晚飯都不想吃,就撲到陽臺,專心開始製作。他說:「每每達到預期的要求後,才會給自己煮點心,吃的時候也覺得是在犒勞自己。」周末的時候,洪偉雄形容「比上班起得都早,6點起來,等到忙完手上的活,幡然醒悟,一看表,已經是下半夜兩三點了」。有時,就連睡覺,腦子裡也滿是船的影子。

正是這樣的付出,在船模界,洪偉雄收穫了「大師級」、「船模王」的稱謂。有一船模,被朋友以10萬元買走放在店裡。一位瑞典客人,無意中在店鋪裡看到洪偉雄的作品,特意「追蹤」到洪偉雄家中,執意要買兩艘小船模帶回國。

眼下,洪偉雄正在製作的作品,名為「英國皇家遊艇卡洛琳號」,是專做給博物館收藏的。對於下一步的計劃,洪偉雄說,「船文化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辦一次自己的船模展覽,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船文化」。

海峽導報(微博)記者 林少蓉/文 陳巧思/圖

相關焦點

  • 東山復古非動力船模試航成功
    10月7日,在東山島美麗的梧龍礦泉湖,一艘沒有安裝任何動力設施,以有數百年歷史、東山澳角村獨有的澳角大翹船型設計製作的「文章號」船模,乘著5-6級東北風起航,半小時後,從湖的一邊順利駛達彼岸。這是東山島船模師孔炳煌人工製作的船模第一次試航成功。
  • 民間藝術家朱宇:雕刻界的「江東船王」(圖)
    民間藝術家朱宇:雕刻界的「江東船王」(圖) 」上,有「江東船王」美稱的我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一級民間藝術家朱宇選送的紫檀木雕《九龍寶舟》獲得參展木雕作品唯一金獎,實現了我省在這一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展會中金獎零的突破。
  • 百年歷史的木雕船模,每一刀都雕刻出老武漢的船運記憶
    木雕船模 武漢木雕船模創始於清末,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歷史。以宜昌藝人龍啟勝開設的小作坊從事船模製作為發展雛形,經過五代人的傳承發展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船模技藝,從此在武漢地區流傳。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船模」傳承人龍從發及他的三個徒弟
    他的另一件傾心製作的復古戰艦《五牙戰艦》,由中國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木雕船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傳人龍從發今年已有八十二歲高齡,其親手打造的木雕船模,已令中外收藏者們趨之若鶩,但木雕船模這門手藝的高門檻卻讓令多想投身其中的愛好者們望其項背。
  • 《宜昌記憶》:消失的工匠——宜昌船模
    清末時的宜昌碼頭二是宜昌地處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川江放灘出三峽的各種柏木船,經過洶湧湍急的峽江航道洗禮,經不起考驗的到不了宜昌,而那些歷經驚心動魄、九死一生的船工把把川貨運抵宜昌後,多是連船帶貨一起賣給宜昌的貨老闆或者「板垸子」。
  • 廈門最後的龜糕印雕刻師 尋找傳承人讓技藝活下去
    廈門惟一一位龜糕印雕刻技藝人潘海員,靠著一張從祖上傳下來的老桌子、一套100餘把各式各樣的刻刀、一副眼鏡和一盞檯燈,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龜糕印手工雕刻工作。  1979年,潘海員開始跟著父親學龜糕印雕刻,這刻刀一握便是近40年。雖然現在龜糕印的需求越來越少,但作為龜糕印雕刻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他始終沒有放棄的念頭。為了留住這門手藝,左腿天生殘疾的他以頑強的意志扛起重任,努力尋找傳承人。
  • 非遺·匠心|木雕船模
    非遺·匠心|木雕船模 2020-06-25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自建徽派雕刻博物館,作品被故宮館藏,他將「孔子學禮」搬上抖音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產的毛竹為原料,再運用線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等工藝,雕出名人書法墨跡、山川風貌、民間神話故事、珍禽異獸等不同種類的作品。 從選竹子、砍竹子、修理竹子到真正進行雕刻,徽州竹雕的過程是複雜而精細的。
  • 14年造船艦模型60多艘 他花5年製作「重慶號」被館藏
    央廣網葫蘆島5月8日消息(記者張靜 葫蘆島臺記者馮玉興)14年、幾百張塑料板、1噸多原材料、60多艘船艦模型,這是一個企業工人閒暇之餘的心血結晶。尤其是用5年時間巧手製作的「重慶號」巡洋艦模型還被博物館收藏,更經常引來多地多名船艦模型的慕名來參觀求教學習,由此獲贊「船模王」。
  • 海綿寶寶:動畫中那些造型奇葩的船,透明船很有趣,而這艘船是章魚哥...
    海綿寶寶:動畫中那些造型奇葩的船,透明船很有趣,而這艘船是章魚哥專屬!說到《海綿寶寶》這部經典的動畫,應該不用介紹,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在動畫中有很多可愛的角色,而角色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交通工具,而且各個造型都很奇葩。
  • 小口玻璃瓶,是怎麼裝下一艘船的?
    瓶中船   「   電影《加勒比海盜》中,有這樣一幕,黑鬍子船長用魔法把整艘船,裝進了玻璃瓶裡。瓶子中的船還在風浪裡馳騁,像魔法一樣吸引人 。
  • 一艘紅船心向黨 嘉興藝人用美工刀雕刻出旅遊金名片
    正是因為從小的喜愛和仔細觀察,他的船模做工之精細,從窗稜製作可見一斑:每道窗稜,條上打孔、切割出梢子,用榫卯結構拼接。如今做船模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做出韻味和風採來的不多。對此,有許多慕名而來的人也認為:「就是說不出來的感覺,別人做的船模很木,但他做的船模就是有種生命力在裡面,仿佛是一艘在運河上迎風行駛的船。」
  • 全球非遺傳承人比拼技藝 漢繡木雕船模傳承人獲獎
    原標題:全球非遺傳承人比拼技藝 漢繡木雕船模傳承人獲獎   18日在成都落幕的第六屆國際非遺節傳出消息,我市國家級非遺漢繡傳承人姜成國和木雕船模省級傳承人龍勇,分獲「新生代手藝之星」和「新生代工匠之星」獎。
  • 英海域打撈四百年前沉船 船舵雕刻著鬍鬚武士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考古學家在英吉利海峽發現一艘17世紀荷蘭失事船隻殘骸,打撈的8.53米長的船舵一端雕刻著帶鬍鬚的男性武士頭像。這個帶有雕刻頭像的船舵發現於多塞特郡普爾市海域,其歷史可追溯至400多年前。這是挖泥船意外發現的,之後展開了為期6年的水下勘測工作,考古學家稱這是繼「瑪麗-羅斯號」之後最重大的水下考古發現。
  • 廈門港有船擱淺?大部分船身下沉海裡!原來是……真·高端操作!
    這艘船是什麼船?真的擱淺了嗎?對此,廈門日報(xiamenribao)記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核實↓↓↓這裡到底發生了啥?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昨日介紹,這兩艘自升式起重平臺船分別名為「QMS Nouf 」輪和「QMS Omar」輪,單條船長63.6米,船寬40米,型深6.2米,總高度106.68米(包含支柱),吃水2.73米,裝載於半潛船「HAWK」輪後,將預計航行18天,抵達阿聯阿布達比,是廈門高端海工裝備的首次出口,是我市建設海洋強市的重要成果。
  • 阜陽市鼓樓劉家祠堂發現巨型月餅模
    2日,家住潁州區鼓樓辦事處文德社區的劉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劉家祠堂院內發現了一個巨型月餅模。經業內人士鑑定,此月餅模來自廣東老字號「陶陶居」,對研究中國中秋文化具有特殊價值。
  • 設計者拆解鄭和寶船模型:所有活動部位都能動
    19艘按比例微縮的船模正在南京寶船廠遺址公園西側的古船模內展出。進入船艙,這裡仿佛就是一部船舶衍生的穿越史,遠古的獨木舟、秦漢的樓船、清代的江船……最吸引目光的是鄭和船隊中的五大主力船型——旗艦船、八櫓船、馬船、糧船和戰船。  「這些船模都是在5年前設計製作出來的,所有船隻都是純手工製作,整個過程耗時兩年多時間。」
  • 全英最後的船模師。他做了50年古船船模,每一件都是藝術品
    倫敦郊外的一所小房子裡,一位名叫Philip Reed的老人每天醒來,就坐到工作檯前開始畫圖紙,鑿木頭,量尺寸…他做的是一份早已被時代淘汰的全職工作,掙錢不多,卻始終樂在其中。彼時的Reed有老婆孩子,收入也還可觀,可是他決心義無反顧投入船模事業,從康沃爾的一個船模作坊的學徒做起,要一步步從美術老師轉型成為了專業的船模手藝人。誰能想到,Reed這一幹就是近半個世紀。
  • 湖南老人手工製作木帆船模型 冀建船文化博物館
    老人介紹,這些船都是幾百年前至上世紀70年代末行駛在湖南各地水域上的船隻。  眼前的這位老人名叫王芳德,在他的工作間裡,那已經完工的四艘木船模型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讚嘆不已:長2米、高1.5米的雙桅古木帆船模型,船體流暢、白帆高揚,不但錨、舵、櫓一應俱全,位於船身中央和船尾處的兩處船艙更是精細入微,連涼棚編制的經緯都一清二楚。更為巧妙的是,這艘船的配件和真實的木帆船一樣是可以挪動的。
  • 廈門討海人家的野生海鮮豐收季 魚滿倉船歸來
    相比漁工們兩個小時一遍的機械化作業,廈門鮮之源水產產銷專業合作社閩龍漁66769號捕魚船王船長則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他告訴導報記者,目前正是漁獲豐收的季節,每天要放網10次左右,總的能捕撈到一噸多的漁獲,毛利萬把塊錢,「如果不是碰到颱風天,漁船出海個把月是非常正常的,都是靠交通船將海鮮運送回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