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富順縣李橋鎮腰塘村村民鄒興富從村裡領到了今年的村集體經濟分紅,一家三口共4350元。拿著厚厚的一摞錢,鄒興富臉上笑開了花。
鄒興富是腰塘村的脫貧戶,和弟弟鄒興明一樣,鄒興富也在村裡的集體經濟產業園務工。通過產業園中務工,加上土地流轉收入、集體經濟分紅,鄒興富實現家庭年增收超2萬元。
鄒興富兄弟倆只是腰塘村眾多脫貧戶實現脫貧增收的一個縮影。現在的腰塘村戶戶有產,家家有業,誰曾想2018年前,腰塘村還是一個有貧困戶145戶569人的省級貧困村。為鞏固脫貧成果,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近年來,腰塘村堅持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凝聚黨心民心、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產帶富、以產治村、以產安民。
2018年,腰塘村選址廢棄村小學校,依託產業周轉金和幫扶單位扶持資金,建成年發電量達13萬度的130千瓦光伏發電站,每年可實現穩定收益5.2萬元。
2019年,腰塘村為盤活土地資源,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流轉村民撂荒土地1500餘畝,進行集中整治,引進業主發展茵紅李、川佛手種植項目,每年固定收取土地出讓金15萬元。在此基礎上,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向千畝「川佛手種植示範園」提供託管服務,每年每畝收取管理服務費15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餘元。同時,利用扶貧專項資金,通過投建500畝「茵紅李種植示範園」基礎設施,定期參與分紅,每年獲取保底收益2.5萬元。
今年,村「兩委」幹部自籌資金3萬元,村集體經濟組織投入10萬元,種植生薑15畝。通過送機關、超市和農貿市場售賣,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餘元。同時結合自身優勢,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把富餘勞動力組織起來,在川佛手、茵紅李、生薑種植基地提供勞務服務,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萬餘元。
除此之外,腰塘村集體經濟組織還通過收購農戶土雞、土鴨等特色農產品,對外打造農產品集中銷售平臺,通過單位認購、「第一書記帶貨」「網絡銷售平臺」等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每年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萬餘元。
圍繞「治窮」選能人,扭住「治亂」選硬人,著眼「振興」選賢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腰塘村基層治理全面改善,村「兩委」凝聚力進一步加強。一系列舉措為村集體帶來年收入近40萬元,實現了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雙豐收」,實現了從貧困村向「致富村」的華麗蛻變。
「下一步,我們將藉助腰塘村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進一步發展中藥材、生態水果、釀酒專用稻、綠色蔬菜種植。」李橋鎮鎮長謝澤文說,腰塘村將著力構建集種植、觀光、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自貢網 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