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縣李橋鎮腰塘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產富民!

2021-01-18 富順焦點

日前,富順縣李橋鎮腰塘村村民鄒興富從村裡領到了今年的村集體經濟分紅,一家三口共4350元。拿著厚厚的一摞錢,鄒興富臉上笑開了花。

鄒興富是腰塘村的脫貧戶,和弟弟鄒興明一樣,鄒興富也在村裡的集體經濟產業園務工。通過產業園中務工,加上土地流轉收入、集體經濟分紅,鄒興富實現家庭年增收超2萬元。

鄒興富兄弟倆只是腰塘村眾多脫貧戶實現脫貧增收的一個縮影。現在的腰塘村戶戶有產,家家有業,誰曾想2018年前,腰塘村還是一個有貧困戶145戶569人的省級貧困村。為鞏固脫貧成果,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近年來,腰塘村堅持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凝聚黨心民心、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產帶富、以產治村、以產安民。

2018年,腰塘村選址廢棄村小學校,依託產業周轉金和幫扶單位扶持資金,建成年發電量達13萬度的130千瓦光伏發電站,每年可實現穩定收益5.2萬元。

2019年,腰塘村為盤活土地資源,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流轉村民撂荒土地1500餘畝,進行集中整治,引進業主發展茵紅李、川佛手種植項目,每年固定收取土地出讓金15萬元。在此基礎上,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向千畝「川佛手種植示範園」提供託管服務,每年每畝收取管理服務費15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餘元。同時,利用扶貧專項資金,通過投建500畝「茵紅李種植示範園」基礎設施,定期參與分紅,每年獲取保底收益2.5萬元。

今年,村「兩委」幹部自籌資金3萬元,村集體經濟組織投入10萬元,種植生薑15畝。通過送機關、超市和農貿市場售賣,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餘元。同時結合自身優勢,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把富餘勞動力組織起來,在川佛手、茵紅李、生薑種植基地提供勞務服務,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萬餘元。

除此之外,腰塘村集體經濟組織還通過收購農戶土雞、土鴨等特色農產品,對外打造農產品集中銷售平臺,通過單位認購、「第一書記帶貨」「網絡銷售平臺」等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每年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萬餘元。

圍繞「治窮」選能人,扭住「治亂」選硬人,著眼「振興」選賢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腰塘村基層治理全面改善,村「兩委」凝聚力進一步加強。一系列舉措為村集體帶來年收入近40萬元,實現了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雙豐收」,實現了從貧困村向「致富村」的華麗蛻變。

「下一步,我們將藉助腰塘村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進一步發展中藥材、生態水果、釀酒專用稻、綠色蔬菜種植。」李橋鎮鎮長謝澤文說,腰塘村將著力構建集種植、觀光、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自貢網 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臨夏市折橋鎮:生態散養雞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富民
    臨夏市折橋鎮:生態散養雞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富民 2020-09-05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荔波拉片村:「3335」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荔波縣拉片村結合村情實際註冊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定資源資產972.35萬元,通過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爭資金、做文章、找出路,創新「3335」工作模式(即用活「三人」,健全「三制」,盤活「三資」,做活「五變」),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探索「黨建 旅遊 文化扶貧」的發展模式,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多點發力 強村富民——廣西桂林市靈川縣推進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多點發力 強村富民——廣西桂林市靈川縣推進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0-08-17 11:2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黎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本報黎川訊(記者陳青峰 通訊員吳細蘭)黎川縣荷源鄉陳家村將30畝村集體山場出租給石場,每年收取10萬元租金;同時,把村裡的閒置土地流轉給五圓科農公司,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20萬元。近年來,該縣通過盤活閒置資產、發展特色經濟等各種措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 昌黎縣「四曲連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昌黎縣卯足力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四曲連彈」為重要路徑和抓手,奏響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聲音」。 摸清家底,彈好「前奏曲」。將摸清底數、掌握實情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對全縣418個村逐一進行摸排,依據集體經濟規模建立3本臺帳,分別為1萬元以下村43個、1萬元到5萬元村190個、5萬元以上村185個。
  • 貴在堅持——開陽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觀察
    繼去年在貴陽市率先全面摘掉村級集體經濟「空殼帽」之後,今年,開陽縣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中又傳捷報——  截至6月底,開陽全縣108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中,4萬元—5萬元的村12個;5萬元—10萬元的村37個;10萬元—50萬元的村43個;50萬元—100萬元的村6個;100萬元—500萬元的村5個;500萬元—1000萬元的村1個;1000萬元以上的村4個
  • 萬全三裡莊村盤活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萬全區舊堡鄉三裡莊村立足實際想辦法,創新思路謀發展,用新方法盤活老資源,使得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取得突破。    改革機井管理與發包。為徹底改變這種情況,村黨總支及時調整措施, 承包期限變長期為短期, 一期3年, 期隨屆走。同時, 參照當地農村土地出租價格,採取競標形式進行承包, 並且承包價會逐年隨著土地租賃價格的上漲適當調整, 保證了有限的集體機動地的最大收益。    提高群眾維護集體事業自覺性。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全體黨員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 象州縣水晶鄉巧創「四大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共圓同步小康夢
    象州縣水晶鄉巧創「四大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共圓同步小康夢 2020-12-07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春湖洋鎮「五種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永春縣湖洋鎮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科學謀劃,育強村財增長後勁,助力黨建與脫貧攻堅「融合互促、雙推雙進」。激活內力,「智力引擎」強基礎建立「鎮級統籌-村級謀劃-黨員助力+定期督導」的「3+1」發展體系,湖洋鎮通過一線實地調研、村集體經濟座談會、動態進度臺帳等形式,及時掌握增收情況,破解發展難題,2020年先後召開座談調研會議6次,謀劃項目21個,幫扶解決問題15個。
  • 黔東南州寨碧村發展產業強村富民
    黔東南州寨碧村發展產業強村富民 發布時間:2020-12-14 11:58:20      來源:黔東南日報   近年來,黃平縣舊州鎮寨碧村以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帶動貧困群眾實現增收的有力抓手
  • 【脫貧攻堅】梅州蕉嶺縣南磜鎮嶺背村發展甘蔗產業壯大集體經濟
    【脫貧攻堅】梅州蕉嶺縣南磜鎮嶺背村發展甘蔗產業壯大集體經濟 2020-12-2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寧海城市充分利用土地確權成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遼寧省海城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的重要抓手,依託作為國家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優勢,做實做優利用土地確權成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篇文章,有力推動了強村富民、帶動了鄉村振興發展。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創新產業「聯創」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與村級集體經濟相互促進發展,一方面強化村黨組織功能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保障,是黨執政的「終端」,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工作的領導核心,只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才能更好的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 【強村富民】金溪陳坊積:家門口的「雪花牛肉」等你來品嘗
    【強村富民】金溪陳坊積:家門口的「雪花牛肉」等你來品嘗 2020-11-21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黎川鋪就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壯大路
    135萬建設廠房,出租給村裡的洋芋粉絲廠和葛根廠,其租金成為村集體經濟的一項收入,加之特色產業發展,該村年收入預計達20萬元以上,這也是黎川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生動模式。今年以來,我縣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去年「發展烤菸、土地流轉、盤活資產、村企合作、整合資金」等5種發展模式的基礎上,著力推廣旅遊產業帶動、強村富村帶動、龍頭企業帶動三大模式,為全縣108個村鋪就了集體經濟穩步發展壯大之路。至今,我縣所有村年收入均超過5萬元。
  • 巴東茶店子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該合作社按照每個大棚200元的標準,全年上交村集體1.2萬元,作為村集體收入。阡山村與鎮內規模企業巴東縣興華石料有限公司籤訂合同,每年給該村5000元服務費;本縣生意人許配英租賃該村三組荒山250畝,開發?..
  • 平水村種植中藥材壯大集體經濟
    2019年06月03日 07:02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戴雨君 編輯:陸權香 平水村種植中藥材壯大集體經濟
  • 自治區林業局到妙皇鄉調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
    自治區林業局到妙皇鄉調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 2020-12-11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乾縣城關街道優化發展模式壯大集體經濟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記者 李小剛)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乾縣城關街道黨工委按照「因村制宜,優化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打造一批示範村,壯大一批薄弱村,消除一批空殼村」的工作思路,著力增強農村組織造血功能,想方設法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推動全面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堅強保障。項目扶持增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