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初味君同事入手了某品牌的99%黑巧,同事們紛紛懷著「愉悅」的心情親測,反饋大致如下:
「99%的巧克力買來絕對不是用來直接吃的,苦哭了!」
「咬下去也比較硬,嚼著吃感覺像吃泥土一樣硬,生澀……」
「覺得99%的巧克力嚼著也蠻帶感的,呵呵,但不會再吃下一塊了。」
「嘴賤的時候當零食不錯,這個熱量比薯片什麼的低得多了去了」
「嘗了第一口就瘋狂的愛上了,我是不是奇葩?」
黑巧好比榴槤,愛的人為之瘋狂,不愛的人敬而遠之。初味君查了下黑巧的各種好處,又刨根問題的研究了一下黑巧成分,搜集了最全的信息,試著想給你100種愛上它的理由!
認清真正的黑巧克力
巧克力主要由可可液塊、可可脂、牛奶、白砂糖構成,首先需要科普一下這些名詞(很!重!要!):
看圖就一目了然了
黑巧克力通常是指可可固形物佔比達到70%-99%,或乳含量少於12%的巧克力。
組成:可可粉、可可脂、少量糖。
總結一下就是說,可可粉含量介於70%-99%的巧克力,剩下的可以放點可可脂和糖。
那麼,我們接著來看市面上某黑巧的成分表:
可可液塊(Cocoa liquor)是可可粉與可可脂液體混合物凝固後的物質,兩種成分的比例大致相等。 那麼如果可可脂含量大於等於35%,反過來就是可可粉含量小於65%。可可粉不到70%,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黑巧呀!還號稱極苦黑巧?這麼多可可脂,已經很好吃了好不好!賣這麼貴難道就是因為沒放糖麼?
「99%」到底是指什麼?
Q:著名的Lindt(瑞士)99%黑巧克力中的99%到底是什麼意思?
A:其實99%指的是可可含量,即可可脂+可可固形物的總含量。通常配料表也會標明可可脂含量,這時你就能準確算出可可固形物的含量了。
通常黑巧克力濃度分為50%、70%、85%三個檔次。基本上在70%和85%這樣高純度下的黑巧克力,單單從味道(甜苦酸澀程度)來說,每家的口感其實差別不大的,這裡拼的就是獨門秘笈製造工藝和可可豆選取上的差別,這將導致可可香氣和入口融化感的不同。
在可可含量達到甚至超過85%之後,巧克力會出現一種類似高濃度現磨現煮非濃縮咖啡的酸澀感,如果初次品嘗通常會有糟糕的感覺,多吃會有改善,但還是建議大家淺嘗即可,不一定非要在這上死磕鍛鍊自己的味蕾,你懂得。
黑巧克力賞味攻略
- 白巧克力甜到牙倒;
- 牛奶巧克力鮮美香滑;
- 果仁巧克力有層次感;
- 而巧克力之王卻非黑巧克力莫屬;
- 100%黑巧克力苦到沒朋友,卻是眾多巧克力愛好者的終極追求!
可可製品按照可可含量可分為非調溫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榛果巧克力、黑巧克力。頂級黑巧克力被允許的配料只有:可可粉/可可脂與白砂糖兩種成分搭配。下面是這幾種巧克力的可可含量:
所以真正優質的巧克力「苦」才是它的精華!初味君推薦一些小資巧克力,即生活在一二線城市、購買力兩倍於「中國城鎮居民在崗職工人均收入」的SMZDM多數中產階級消費者可以負擔得起,逼格又足夠的巧克力品牌。比如:
頂級:
比利時頂級品牌Pierre Marcolini、法國的三大頂級品牌Debauve & Gallais、Agnes B.Delices、Jean-PaulHevin之類每100G在300元RMB或以上的神級品牌不太適合大眾賞味,而且其中精妙也不適合作為入門的鑑賞選擇,待到已經一步步升級自己的品鑑能力,Godiva等高端手工品牌已經無法滿足味蕾之後再嘗試為好。
插播小姿勢
有人會好奇:可可豆的產地在溼熱的南美洲或者非洲、東南亞一代,但為什麼幾乎所有高品質的巧克力品牌都來自中歐的比利時、德國、法國、瑞士?
其實這種陰差陽錯源自可可豆產地的高溫下巧克力無法凝固成固體形態。
入門:
Lindt瑞士蓮黑巧 70%黑巧克力(瑞士):小編建議如果從未償試過黑巧的朋友可以從瑞士蓮70%的黑巧開始,當然這款的酸度也是比較高的哦~
GODIVA歌帝梵 72%黑巧克力(比利時):72%這款也是暢銷款,來自非洲、南美洲的高質量可可豆,味道濃鬱不甜膩~
Cafe-Tasse 77%黑巧克力(比利時):吃到嘴裡先有種非常幽淡的苦澀,還伴隨著在別種巧克力裡絕嘗不到的酸酸的滋味,然而又香到極致。
Cote d'or金象 70%黑巧克力(比利時):是歐洲人最喜歡的巧克力品牌之一,克特多金象巧克力是真正黑巧克力的代表之作!
Pralus普阿魯斯 75%單源可可黑巧(法國):它家的巧克力用料好,關鍵是價格平易近人,被譽為高性價比的黑巧品牌。
高手:
如果你已經進階為又想貪吃的,又受得了苦的黑巧愛好者,不妨嘗試下這些著名的「黑暗使者」:Lindt(瑞士)的99%黑巧克力、Domori(義大利)100%黑巧克力、Pralus(法國)100%黑巧克力、Coppeneur(德國)100%黑巧克力,都是不錯的選擇!
下次餓了,想想100%黑巧就飽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什麼值得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