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此時的小編需要來點高熱量的食品來補充能量,為冬天儲備糧(zhi)食(fang)了。首先小編就想到了巧克力,一口吃掉一碗米飯能量的巧克力,一直是減肥的妹子們愛恨交加的,喜歡巧克力的口感但是又止步於那高高在上的能量。今天小編就要吃完這麼多黑巧克力,儲存一個冬天的能量了!
首先介紹一下評測的產品:從右往左分別是
比利時可特多金象 70%
比利時白麗人85%
瑞士巧克力與愛80%
羅馬尼亞赫蒂特85%
德國哈騎芒果辣椒味77%
法國瑞士蓮99%
義大利愛可72%
HELLOKITTY跳跳糖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很好理解,不就是黑色的巧克力嘛,白巧克力就是白色的巧克力嘍,那牛奶巧克力呢?
這樣理解就錯啦,小編在此跟大家科普一下,其實巧克力分類還有自己的小「國界」呢。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的分類是按照巧克力裡面的可可含量,FDA規定黑巧克力的可可含量在35%以上,牛奶巧克力的可可含量在31%以下,而白巧克力,居然沒有可可成分。(FDA是什麼鬼,跟UFO一樣?其實就是美國的食品藥品監督局啦……)
這次評測的黑巧克力,可可固形物含量都非常高,都可以算得上是 「特苦型」,所以小編這次是鼓足了勇氣,才開始這次 「吃苦」之旅的。
黑巧克力居然有這樣的功能!
黑巧克力可可固形物含量介於70-99%之間,是最純正的巧克力,它有個功能就是:減肥!
很意外麼?
其實道理很簡單,首先,黑巧克力的脂肪沒有人們想像的高,並且很大一部分是不飽和脂肪,並不會轉化成身上的肉,而且有可以讓皮膚變得更好,增強記憶力呢;另外,黑巧克力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會燃燒掉身體上的一些脂肪和熱量。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飲食方式,適量的吃些黑巧克力就不會長胖,甚至有減肥的效果。
你不信?那小編就要放大招了,瑞士是個巧克力大國,他們人均食用巧克力的量是我們的近200倍,但卻是患肥胖最少的國家之一……這下總該信了吧。
不過這麼一看黑巧克力的能量還是很高的,都在2000KJ/100g以上,不管怎麼健康能量都是高的,還是要適量食用。
現在林林總總的黑巧克力品牌那麼多,價格也是層次不齊,那麼如何辨別黑巧克力的優劣呢?哈哈哈,小編有妙招:在吃黑巧克力之前,記得一定要聽掰開黑巧克力的聲音!聲音越清脆,代表質量越好。
小編像關穀神奇一樣,把這次評測的黑巧克力都掰了一遍,最後總結得出,比利時可特多金象、比利時白麗人以及法國瑞士蓮掰斷的時候聲音最清脆,一般的巧克力在掰斷的時候是啪嗒一聲,而這三塊聲音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啪的一聲就斷了。其中,比利時可特多金象的看起來最硬。小編一咬,斷面上連牙印都不留,掰開後巧克力斷面的平不平滑不滑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好的黑巧克力不「拖泥帶水」,說斷就斷。
比如說此次評測的德國哈騎仕黑巧克力,斷面如此平整。
終於,小編還是走到了吃這些「黑鬼」這一步,之前小編對黑巧克力的口感都沒有很突出的印象,就是苦,不知道這次會不會發現一些新的大陸。
小編是一個喜歡先苦後甜的人,因為先從可可含量99%瑞士瑞士蓮特醇黑巧克力開始。果不其然,特醇不是蓋的,剛打開就能聞到濃濃的可可味,香氣撲鼻。但是吧,要塞進嘴裡,可就痛苦了,除了苦,小編不知道用其他的什麼詞語來形容這個瑞士蓮特醇黑巧克力,塞進嘴裡之後,從舌尖一直到舌根,充斥著可可的苦味,這是一次難忘的與可可的親密接觸,第一次,或許也是最後一次。
不知道喜愛吃這樣黑巧克力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不過小編聽說,黑巧克力給人帶來的精神感受已經逾越了作為一種食品的價值,原諒我這樣的俗人不懂黑巧克力的情趣。
可特多金象黑巧克力最為驚人的地方在於酸度,甜度,苦度還有順滑的口感的相互融合和襯託。在吃的過程中小編並沒有對味道有太強烈的某一個記憶,只會意識到:「這很好吃。」而這個印象會一直保留到小編吃完最後一款其他品牌的巧克力的時候,小編才明白,這酸度,甜度,苦度的飽和且平衡的口感,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關於德國哈騎仕芒果辣椒味黑巧克力,小編想吐槽的就更多了,好好的黑巧克力,為什麼要搞如此詭異的味道,關鍵是,小編一打開巧克力,真真切切聞到了桂花的味道,難道是杭城現在桂花太香,連巧克力都染上了桂花味?吃一口發現,確實是像桂花的味道,但是巧克力中是添加了真真實實的芒果片,難道是芒果加在巧克力裡就變成了桂花的味道?辣椒味也是能感受到的,因為吃完之後小編還是覺得辣,著著實實的辣眼睛!
不管是哪款黑巧克力都有點苦,不過就是苦的程度不同,想可特多金象就把各種味道協調地比較好,所以吃起來比較溫和,小編覺得食無定味,適口者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萬一你就是那個喜歡吃瑞士蓮特醇黑巧克力的人呢。
巧克力的口感很大一部分是由其中的顆粒大小和形狀決定。原始的巧克力口感很差,並不流行。直到林德發明了巧克力的「精磨」技術,巧克力才成為美食,廣泛流傳開來。林德本來是在研究如何改善風味。有一天他忘了關攪拌器,使得一些原料被連續攪拌了一個晚上。這個浪費能源和損耗機器的錯誤,居然誤打誤撞產生了口感非常好的巧克力。巧克力工藝中至關重要的這個偉大發明,居然是因為這個美麗的錯誤而誕生。
人的舌頭實在靈敏,顆粒大小在50微米(相當於頭髮絲那麼粗)以上,舌頭就可以感覺出「沙礫感」來。林德當時長時間的攪拌,可可顆粒之間互相碰撞,不僅磨去了稜角,而且還被撞碎。這就是林德 「美麗的錯誤」能夠大大改善口感的原因。
黑巧克力,我想把你捧在手心
如此美味又有逼格的巧克力,捧在手心,卻發現,哎呀,巧克力化了!
最理想的巧克力中脂肪顆粒應該小而均勻,在34℃左右融化。人的手心通常低於這個溫度,口腔溫度則稍高於它,這樣就可以實現「只融在口,不融在手」了。而如何實現這樣的融化溫度,就是各個製造者的「看家秘技」了。
比如說德國哈騎仕芒果辣椒味黑巧克力,握在手裡1分鐘,還是完全沒有融化的意思,手上完全沒有粘連。
可特多金象看起來比較硬,在手上也同樣不會化,不過塞進嘴裡之後倒是化的比較快,含在嘴裡馬上就變成了巧克力漿。
很多人問,巧克力其實是極具營養價值的糖類食品,小孩子最愛吃糖果了,那是不是給孩子吃巧克力最合適呢?
跟眾多糖果一樣,巧克力是一種高熱量食品,而且其中蛋白質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不過脂肪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飽和脂肪酸),營養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是如果寶寶特別愛吃糖果,黑巧克力將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它絕對較其他糖類食品更具有營養價值,又能滿足兒童饞嘴的要求。
商務、合作聯繫
shanzha008@ifooday.cn
版權、投稿聯繫
shanzha008@ifood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