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陳琳)北京新版生活垃圾分類實施進入倒計時。作為廚餘垃圾生產「大戶」,餐飲企業如何做到垃圾分類?
4月14日,新京報記者走訪部分餐廳了解到,除了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單獨收集廚餘垃圾,還有商家試點廚餘垃圾處理後再回收。
新川麵館月壇店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倒進自動處理設備,經過處理,10餘公斤的廚餘垃圾僅剩1公斤左右。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廚餘垃圾經過處理 減量80%
按照規定,北京的餐飲企業產生的廚餘垃圾,基本都由政府指定的、正規廚餘垃圾收運企業籤約統一回收。部分企業也嘗試將廚餘垃圾處理後,再由收運公司拉走。
昨天上午,記者在華天旗下的新川麵館月壇店看到,一大桶菜葉子、果皮、殘食等垃圾,倒進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經過處理後,變成了一小盆榨乾水分的食物殘渣。
新川麵館負責人席剛剛演示了廚餘垃圾處理過程,從廚房裡出來的菜葉、果皮以及回收的殘食,先倒進塑料筐裡,分離湯水,再把竹筷、塑料勺、骨頭、瓶蓋、紙張等物品挑出來扔進其他垃圾桶。控幹後的垃圾再倒進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粉碎、擠壓處理。
幾分鐘過後,榨乾水分的食物殘渣就從出口鑽出來,落進提前放置的盆裡。記者注意到,120升垃圾桶中大半桶的廚餘垃圾,處理後只裝了一個盆底。「處理完的垃圾重新倒進垃圾桶,再由專業的公司上門收走。」
席剛剛介紹,以新川麵館疫情前的正常經營時段來說,早、中、晚餐全天能接待7000-8000人,產生的廚餘垃圾能裝滿兩大桶120升的垃圾桶,經過處理過後的殘渣,不到1/3桶,這樣測算,廚餘垃圾經過處理後能減量80%。而且在垃圾處理設備內部,油水和殘渣會自動分離,廚餘垃圾變成殘渣,油水順著管道流進隔油池。
同和居月壇店,服務員將分類後的垃圾投入垃圾桶。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食材充分利用 減少廚餘垃圾
在老字號同和居飯店月壇店,記者看到,前廳和廚房指定的垃圾回收處,都貼有垃圾分類投放指南,引導服務員正確垃圾分類。在後廚食材準備間,師傅把撕開的塑料包裝、包裝箱、菜葉子投放進不同的垃圾桶,「我們上崗前,都必須經過垃圾分類培訓,包括什麼垃圾應該放進哪個桶裡。」
另外,同和居從做菜開始就厲行節約,通過提高食材出成率和利用率來減少廚餘垃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該店每日接待消費者數千人,食材使用量很大,為了減少浪費,店裡發動廚師不斷進行菜品創新,提高食材利用率。比如常見的食材筍,筍身做成幹燒冬筍,筍尖做糟熘三白的輔料;再比如,將雪梨挖出來的球做成醉雪梨,將其餘部門熬成雪梨銀耳湯。
另一家飯店同春園,也有不少提高食材利用率的妙招,將魚身做成魚片,將魚頭做成砂鍋煲魚頭,將魚尾做成紅燒划水,既不影響使用,又減少了廚餘垃圾,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種方法,店裡至少能減少50%的廚餘垃圾。
計算「原料出成率」控制成本 按需烹飪避免浪費
「餐廚垃圾」的綠色垃圾桶上標註著「冷葷」「面點」「切配」等具體部門,「其它垃圾」的黑色垃圾桶上標註著「塑料」「泡沫」……在華天凱豐餐廳所服務的某機關食堂垃圾分類存放處,兩排16個垃圾桶整齊排列,沒有任何異味。
餐廳經理劉吉桐介紹,過去垃圾分類只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和餐廚垃圾三大類,如今細分為9小類,比如可回收垃圾分為廢紙箱、廢塑料油桶、廢瓶罐三種,不可回收垃圾細化為廢塑料(保鮮膜、塑膠袋等)、泡沫、廢紙、碎玻璃四種,餐廚垃圾則是殘食和廚餘垃圾兩種。他表示,配合垃圾分類工作,還出臺了食堂垃圾分類制度,其中規定「在垃圾傾倒及運輸過程中要保持垃圾桶清潔,傾倒之後要保證垃圾桶密閉,垃圾不得溢出桶外」,因此分類垃圾桶存放處整潔無異味。
另外,冷葷、麵點、切配等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專用廚餘垃圾桶,每天用了多少原料有記錄,廢棄了多少都在自己的垃圾桶裡,「我們會計算『原料出成率』,督促各部門控制原料成本,做到垃圾減量。」
更多的減量體現在「按需烹飪」上。在每餐用餐高峰接近尾聲時,工作人員會大概計算到閉餐時間的客流量,按照用餐需求進行烹飪,「這樣不僅保證晚來吃飯同樣吃到新鮮菜餚,而且避免了大量食材的浪費。」劉吉桐表示。
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影記者 吳寧
編輯 張暢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