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示發展方向 凝聚價值共識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高度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重要意義和戰略要求時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日來,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簡稱「24字表述」),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理論學術界引起熱烈反響。大家普遍認為,「24字表述」是我們黨在文化建設方面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體現了我們黨在文化建設特別是價值觀建設上的高度自覺自信,同時也把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著力點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既有理論創新的高度,又有指導實踐的可行性」
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部署開始,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就已經提了出來。我們在總結、概括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經驗基礎上,尊重歷史,挖掘傳統,借鑑國外經驗,經過幾年努力,凝練出「24字表述」。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壯海認為,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深層的精神內核,最直接地反映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規定性,貫穿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核心工程。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侯才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涉當代中國社會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規定和應然趨向,關涉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方向和目標。「24字表述」明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培育、踐行所包含和涉及的若干重要價值,對於凝聚和形成全黨、全國人民的價值共識和價值認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義。
新疆哈密地區社會主義學校副校長祁先忠強調,如果我們在意識形態陣地上不鮮明地舉起旗幟,就會有人迷失方向。「24字表述」提煉得很好,比較全面地概括出社會主義國家最重要、最基本的價值理念,對這些已經廣為人知的概念賦予更加科學的含義,必將有力地引導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黨的十八大代表、河北省滄州市委書記郭華說,「三個倡導」分國家、社會、公民3個層面提煉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既有理論創新的高度,又有指導實踐的可行性。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艾四林認為,「24字表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柔性、開放性表述,這是對近年來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討論成果的綜合性表達。這些簡明扼要、生動鮮明的概念易學、易懂、易記、易用,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普及。
因為工作關係,安徽省淮南市人民警察培訓學校政委汪雪豔十分關注價值觀的塑造和引導。她說,「24個字把高深的理論變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記得住、能遵守的價值信條,更容易被認可、接受。」
「表達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一」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基層工作者,都認為「24字表述」的根據充分、邏輯嚴謹,社會認同度高。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認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現代化建設目標一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價值追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屬於公民道德或人民生活價值觀。
前兩個層次的價值理念,更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制度的價值取向,第三個層次作為人們的道德和生活價值觀,屬於調節人民社會交往關係的規範,是基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道德價值規範的體現。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刀林蔭說,從基層工作實際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一個國家發展所必需的要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精神保障;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中華民族歷來就有的團結互助、互相關愛的傳統美德的進一步提升,三個層面都非常重要。
中國教育電視臺黨委書記張劍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都是社會主義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價值理念,表達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一,表達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表達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願望和追求的統一。
艾四林認為,在「三個倡導」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第二個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立足於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又面向世界,具有時代特色,回應了國內外對中國發展的價值追求的深度關切,必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樹立國家形象。(記者 李亞彬 王斯敏 王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