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鮑爾博士
孩子都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面對世間萬物都想問一句「為什麼」。而為孩子們講解科學原理並非易事,時常令大人們感到為難。好在有一群致力於兒童科普的科學家,為孩子編寫活潑生動又專業嚴謹的百科全書。德國殿堂級少兒百科全書《什麼是什麼》(WAS IST WAS)系列正是其中的代表。這套圖文並茂的少兒科普讀物,迄今已經形成了將近140冊的規模,在德國乃至歐洲家喻戶曉,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少年兒童讀物,陪伴了幾代德國孩子健康成長。它的中文版也已經出版。
曼弗雷德·鮑爾博士(Dr.Manfred Baur)是新版《什麼是什麼》系列中重要的一位作者,他創作了《什麼是什麼(珍藏版)》第一、二輯中的7本。擁有化學博士學位的鮑爾,自1993年以來一直擔任紀錄片製作人和科學記者,專注於科學技術以及歷史研究。11月17日,他來到上海國際童書展上,為現場的孩子們講解科學知識,回答他們千奇百怪的問題,並在活動結束後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鮑爾為孩子們講解科學知識。
澎湃新聞:你是怎樣走上少兒科普寫作與科學紀錄片製作這條道路的?
曼弗雷德·鮑爾:我10歲那年,1969年,三名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登上月球,那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這件事對我的震撼非常大,使我立下了成為太空人的志向。待我又長大了一些,15-17歲的時候,我迷上了用望遠鏡觀察星星。從星星和月亮,到這個宇宙的一切,都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吸引力。於是我決心成為一名科學家——這個願望後來成為了現實,我到大學裡學了化學,拿下了博士學位。做了一些年的科研工作之後,我決心嘗試一些更為不同的事情,那就是拍攝有關科學史和技術發展的紀錄片,就此進入了科普這一行。我小時候正是閱讀科普讀物來學習科學知識,進而成為科學家的。因而為孩子們創作科普圖書和紀錄片,對我而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德國殿堂級少兒百科全書《什麼是什麼》(WAS IST WAS)系列,《七大奇蹟》封面。
給孩子講解科學知識有什麼技巧?
曼弗雷德·鮑爾:我有兩種方法,一是回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二是回想我的孩子們小時候的樣子——他們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了。這能幫助我進入孩子的角色,以他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
比如當我講到恐龍的知識,我會問孩子們:「你想養一隻恐龍當寵物嗎?」然後告訴孩子們,並不是每一隻恐龍都是溫順可愛的,養恐龍跟養貓養狗可不一樣。如果你養了一隻梁龍,你就需要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院子,並且得藉助器械裝置才能給它餵食。如此解釋時,孩子們就會想像自己飼養一隻恐龍的情形,積極地與我討論,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學會有關恐龍的知識了。
我會經常去學校或其他一些活動場所,為孩子們當面講解科學知識,在與他們的互動中了解到他們的興趣所在。我不可能坐在家裡就寫出百分百貼近孩子心理和思維的科普文章,我需要不斷地確認我年少的讀者們想要讀到什麼。
《探索月球》封面。
這次你到中國來,給中國的孩子講課的感覺如何?
好極了!上午我去了一所學校,為孩子們講述有關火星的知識,包括火星的環境,以及人類為探索火星做出的種種努力。起初我很擔心語言的障礙,隔了一層翻譯,我和孩子們的交流可能會不那麼順暢,但一切都很順利。重要的是孩子們對我所講解的內容都很好奇。保持好奇心,保持對世界的疑問和探索精神,這對孩子和成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孩子們對科學知識通常都是很感興趣的,但對於並不從事科研工作的成人來說,科學真有那麼重要嗎?很多人會覺得,宇宙那麼遙遠,跟我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有直接聯繫,所以沒有了解宇宙的必要,你認為呢?
科學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太密切了。很多你覺得難以理解、交給科學家去操心就可以的科學理論,都正通過科技產品,滲入你的生活之中。比如說出行必備的GPS導航系統,它之所以能夠幫助你準確定位、找對路徑,是依靠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相對論的指導下,GPS系統就可以修正誤差,幫助你自如地在城市裡穿行。
另一個例子是智慧型手機。我注意到中國人非常熱衷於智慧型手機,而智慧型手機之所以智能,是因為運用了量子力學的理論。這些解釋起來比較複雜,但應該足以說明,科學理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至於宇宙與我們的關係,你知道人體的構成正是起源於宇宙物質的嗎?距今137.9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形成了我們的宇宙。宇宙大爆炸中產生了氫,它正是人體中氫元素的由來;而人體中的氧元素則來源於恆星物質。所以說,宇宙正是人體的起源,人類是宇宙的一部分,這是我們與宇宙最直接和最基本的關係。
火山探秘
你認為科學家有責任將科學知識推廣給大眾嗎?
我認為科學家應當承擔起這個責任,因為科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是一個活躍的科學家,說實在話,我自己的研究蠻無聊的(笑),但是我可以把我所懂得的知識用大眾能夠理解的方式寫下來或者拍出來,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都開始學習科普寫作,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為成年人寫作的。為孩子講解科學知識要更難,但它至關重要。因為孩子就是我們的未來,世界上諸多複雜的難題,都需要孩子長大後去想辦法解決,所以我們需要針對少年兒童的科學教育。我的責任在於向孩子解釋事物,讓他們保持好奇心,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登上月球、飛上火星、潛入深海接近那些生活在黑暗海底的奇妙生物。我需要向他們展示這個世界豐富的可能性,讓孩子們相信,依靠科學的力量,這些夢想都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