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農村送禮都有哪些講究?農村俗語是廣大農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的智慧結晶,源於農村生活,結構簡單,句糙但理不糙,內函深奧,精深博大,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且內容豐富,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無縫不入,其中關於人們在社會交往,為人處世等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其語意呢?農村送禮又有哪些講究呢?
(一)壽不送煙,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給老人祝賀壽時,不能送香菸。其語意是:在農村,人們為年齡大的老人賀壽過生日時,隨禮不能送香菸,這是老人非常忌諱的。
一來香菸的"煙"與"奄"同諧音,奄是奄奄一息的意思,所以不吉利,本來你是隨禮為老人祝壽,希望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長壽百歲的,卻因送煙反而讓老人"奄息"短壽,這會引起其家人和老者的反感,認為你不懷好意,隨此禮是望人家老人短壽,其結果自已錢多花了,最後卻落個尷尬被人怨恨的結局。
二來吸菸有害健康,為老人祝壽本應是希望老人身體健康長壽,而你送煙是有損老人的健康,家人也不樂意,所以按此意祝壽送煙也不好。
在農村祝壽隨禮除錢外,大多數人給老人送營養保健品,雞蛋,壽挑等,尤其女婿和女兒相比其它親戚隨禮多些,不過,各地的講究有所不同,各有千秋。
在我們甘肅老家農村,老人過壽有"輕禮重人"的風俗,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只要人來祝壽,老人非常高興,其家人一般不收隨禮錢,不設臺帳,正如俗話"有利的孩子滿月、虧本的老人壽日",孩子過滿日,隨禮大包小包一大堆還要分子錢,而老人過壽不擔不收禮錢,還要給前來祝壽的孩子給賞錢,你說虧本不虧本?
(二)喪不後補,從字面意思理解為:農村老人去世後,過完白事後,如果你因其它原因在人家過白事期間,沒有前去弔喪隨禮的話,人家入殮出殯後,再不要前去補禮,免得主人不高興,認為你是有意讓他們喪事接連發生,弄得自已不可下臺的難堪局面。
在農村辦紅白喜事時,辦喜事一般要事先請親戚朋友,而白事一般不請自到,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知曉後會自覺前來弔唁幫忙,挖墳墓,抬棺材,跑前跑後,直到最後入殮出殯下葬,直糸親戚還得在主家呆三天後方可回各自的家,不過各地有各地的講究,風俗也有差別,我們還是入鄉隨俗為妥。
總之,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祖宗輩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言傳身教,告誡和指導後人在為人外事與人交往等方面的忌諱,讓人們少辦尷尬之事,在當時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導作用,不過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意識的提高,對這種古訓越來越談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