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9月13日訊
水果催熟的原理是加入了添加劑,有助於水果到了運輸地才成熟,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腐壞損失。
近日,有媒體報導新發地冬棗被用糖精泡熟,面對秋季上市的種種新鮮水果,人們再次猶豫著如何下口。事實上,另一種添加劑果蠟一直是水果的親密夥伴。專家告訴我們,給水果打蠟是國家、國際上允許的採後處理的保鮮方法,有成熟的工藝流程和法規。但由於目前我國沒有專門標準對水果蠟的使用和品種進行規範,這些不溶於水的蠟,如果是劣質蠟或者工業蠟,會是身體健康的潛在威脅。
水果打蠟後「賣相」好很多
拿起一個紅得發亮的紅蛇果,用指甲輕輕在果皮上來回刮幾下,如果水果表面會被刮出一些白色粉末狀固體,這就是一個被「美容」過的水果。「蘋果在樹上採收時,表面有一層白色的『果粉』,所以表面並不光潔,也不漂亮。一定要經過人工處理之後才顯得光潔,特別是表面打蠟之後,賣相會好很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範志紅在微博上說,素麵「蘋果」往往會被消費者嫌棄。
水果採後處理廣泛應用
但這並不表示給水果美容不好。「給水果在果面上塗一層保護膜是現代果品營銷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尤其是優級果品,在國家上是被廣泛應用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羅雲波強調說,水果的採後處理是專門的一門學科,人們不能想當然以為水果通過添加某些化學成分來催熟、美化外觀就認為「水果有毒」,也要考慮如果不重視水果的採後商品化處理,大部分水果以原始狀態上市的話,果蔬會損失嚴重。
「美容」疑雲
果蠟國家規定使用無毒食用蠟
「在清洗、防腐、滅蟲和打蠟這一環節,我們會用到浸泡、噴灑、燻蒸、包果紙的藥劑處理方式防腐,會用燻蒸劑處理、低溫處理、高溫處理、輻射處理、降氧處理等多種方式滅蟲,打蠟要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蠟,它不僅可以改善水果外觀,減少水分流失,保持新鮮度,抑制植物的採後呼吸作用,延緩後熟和減少養分消耗,還能抑制微生物入侵,減少腐爛和病害,而且對人體無害。催熟也有助於水果到了運輸地才成熟,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腐壞損失。這些過程都有可能用到化學添加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果蔬貯運教研室主任馮雙慶說。
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是允許給鮮水果表面打蠟的,但要給水果打蠟,必須使用規定的添加劑,根據生產需要適量添加。「新鮮產品使用的塗料應該具有無毒、無味、無汙染、無副作用的食用蠟,怕就怕一些非法經營者使用劣質蠟或者工業蠟,」馮雙慶說。食用蠟是動植物天然蠟的提取物,水果本身也會自然形成這種物質,它的安全性是經過評估的,因此鮮果表皮使用食用蠟從理論上講是安全的。
現在,水果處理上應用的主要有石蠟、巴西棕櫚蠟和蟲膠等,也有一些塗料以蠟作為載體,加入一些化學物質,防止生理或病理病害,這是消費者在食用水果前必須仔細清理的原因,因為蠟不容易溶於水,還會有些農藥與蠟質一起殘留。
除了塗蠟外,還可能添加不少化學成分保鮮、亮色、增添口感適宜度。比如添加水楊酸可以抑制果品腐爛,延緩果品成熟。
催熟乙烯利催熟過程不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
之前由於香蕉、芒果催熟的原因造成人們對水果的恐慌,範志紅說,世界上沒有哪個發達國家不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也沒有哪個發達國家在農業生產中完全不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乙烯利的催熟過程是一種複雜的植物生理生化反應過程,這個過程不會產生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果熱帶水果熟後採摘,不經過表面殺菌處理,火車汽車運到北方,早變成一灘爛泥了。
專家經驗
除蠟後水果要馬上吃掉
●範志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果皮上天然有一層果蠟,是無害的。別那麼怕果皮,它雖然可能有點汙染,但因為纖維素和果膠含量高,也有強大的排除汙染作用,所以無需太擔心。人工打蠟一般也是無毒的,但打蠟比較重的遠途運輸水果和長期儲存水果,常常還要用保鮮劑處理,多少有點殘留,可能滲入果蠟中,還是去掉比較好。將水果泡在70℃的水裡,蠟熔化之後在水中會形成一層膜。把水果浸兩分鐘,再快速拿出來就行了。不過除蠟後的水果要馬上吃掉,不能再保存。
洗草莓等水果可加入玉米面
●殷麗民,北京醫院腸道門診主管護士
我個人的經驗是,洗水果時,尤其是洗草莓、葡萄等不太好洗的水果時,加點澱粉、玉米面、黃豆面那樣的粉狀物,或者用點食鹽,最普通的那種,搓一遍,那些髒東西就可以很快脫落下來。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