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證明一下本文並不是標題黨,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國近二十年來確實沒出現過像樣的恐怖片。如果這時候我再告訴你本片的主創團隊僅有11人,耗費資金僅5萬元(一共7萬元,2萬元給男主角治病),這部成本小到不能再小的影片拿到了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最佳藝術探索獎,並以超高分成為「豆瓣影評人選擇獎」的最佳影片呢?
影片大概講述的內容是騙子神婆糟冤家裝鬼報仇,最後一切都是人在作祟。這一切都符合廣電總局對恐怖片的限制,這個限制曾經是多少國產恐怖片的藉口。《中邪》狠狠打了這些人的臉,七萬塊,甚至比不上某些大導演的一頓飯錢。但就是這七萬塊讓無數觀眾脊背發涼頭皮發麻,聞風喪膽卻又躍躍欲試。
ok,資金不足,那便宜有便宜的拍法。《中邪》從頭到尾的畫面只給人一個感覺,那就是——糙。粗糙的設備,粗糙的畫質,粗糙的布景。但正是這些糙,給了觀眾無限的真實感和代入感,影片以偽紀錄片的視角塑造出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沒有誇張的音效,沒有炫酷的特效,沒有燒腦的劇本,甚至有些出戲的演員,自己瞎琢磨的導演。
《中邪》之所以恐怖,就是因為真實,我們在講鬼故事的時候「我曾經...」要比「從前...」效果好得多。影片取材於中國民間封建迷信活動,這類元素我們都有多耳聞卻又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離我們不近不遠,引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在國產恐怖片幾乎成為粗製濫造的代名詞,恐怖片市場已經疲軟的時候,難得有導演如此老實,就拍人人都知道的東西,只是老老實實地恐怖。
然而《中邪》能否上映現在還是個未知數,製作團隊還在和發行商及有關當局進行溝通。但無論如何,年輕導演馬凱的大膽嘗試讓我們看到了國產恐怖片的新希望,乃至整個電影市場的新標杆,雖然影片稚嫩,粗糙,但開創出了一條別人不曾走、不敢走的路。在今天如此浮躁的電影市場,依然能看到有人在為自己喜愛的事堅持,當之無愧的影界之寶,觀眾之幸。(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