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時代記憶!韶關始興耄耋老人自建「客家風俗民間博物館」

2020-12-26 大洋網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老物品逐漸消失,被現代用品所替代。在韶關市始興縣頓崗鎮周所村上張祠堂內有一間客家風俗民間博物館,收藏著各種不同年代的老物件。人們在這裡追尋著舊時的生活印記,感受社會發展的變遷。

當記者今天走進頓崗鎮周所村上張祠堂這間民間博物館,一件件不同年代的老物件訴說著歷史的點點滴滴。展櫃裡,陳列著熱水壺、銅鍋、馬燈、四方燈、量鬥、外國造的八掛鍾、兒童用的古裝風娟等,這些具有年代感的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如今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了時代的記憶。

這些老物件的收藏者張發學今年已經80多歲,他告訴記者,退休後在旅遊的過程中受到一些博物展品的啟發,特別是看到過去好多用物在社會的變革中被淘汰,為了讓後人銘記歷史和過去的生產生活,決定收集老物件,籌辦客家風俗民間博物館。到目前為止,館內已收集有一百二十多件展品。這些展品多數以捐贈為主,分為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兩大類。館內所有展品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名片」,而這些「名片」都是張發學手工製作。「過一下塑,這樣就不容易壞,可以保管幾十年,讓捐贈者有榮耀感。」

如今,80多歲的張發學老人還走街串巷收集老物件。頓崗鎮周所村上張祠堂內的客家風俗民間博物館也免費對市民開放,年輕人通過觀看實物,可以了解到父輩們過去生活的不易和艱辛;而對於許多老人來說,看到曾經陪伴的老物件很親切,仿佛看到過去的歲月。

下一步,博物館將積極籌劃資金,進一步升級展品,做好宣傳資料。通過老物件留住過去的舊時光,喚起心底裡那份難掩的鄉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卜瑜

通訊員:賴金豔、譚爽、鄧楚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到韶關始興一起豐收,一大波吃喝玩樂活動約定你
    攝影:賴金豔 鄧斌 單君 在馬市鎮紅梨村同時舉行的還有2018廣東省戶外運動挑戰賽,設自由式輪滑、遙控模型、田園徒步活動三個項目,將帶領大家走進始興民俗文化,零距離感受始興客家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
  • 韶關始興第二屆圍樓文化旅遊節開幕 期待始興圍樓活化利用
    日前,「九齡故裡·圍樓始興」2017年始興縣第二屆圍樓文化旅遊節暨南粵古驛道·2017年廣東省定向聯賽(韶關·始興站)在該縣東湖坪民俗文化村拉開帷幕。開幕式上,始興縣首次面向社會各界發布圍樓保護倡議書,並與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中心籤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圍樓始興」南方號正式宣布上線,始興圍樓定向聯賽也現場開鑼。
  • 始興大圍與悠久的民間美食
    始興境內山地丘陵交錯,溪谷縱橫,土地肥沃,自古就有「粵北糧倉」之稱。始興這個韶關最美小城,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就連始興的美食,同樣是集鮮、香、糯等特徵的客家風情。枇杷始興縣地屬中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優越,極適宜枇杷生長,有「中國枇杷之鄉」美稱。
  • 不期而遇的客家小城——始興|紅梨村、紅沙漠、紅圍、東湖坪
    ,是個名不經傳的客家小村。丹霞地貌在韶關也算是最常見的地貌之一。甚至這種地貌的名稱就是以韶關的丹霞山而命名。始興之旅,既是一趟休閒之旅,又是一次文化盛宴。貽養了雙眼,舒適了身心,過濾了肺腑,提升了境界。始興的旅遊點分散而袖珍,但有水泥公路連接,是自駕車最有趣的去處。始興客家小城,不但休閒,還能讓人滿載而歸!
  • 韶關始興舉辦圍樓文化旅遊節
    大洋網訊 16日,以「家和天下歡聚滿堂」為主題的「向始興出發」全國攝影大展、廣東省輪滑公開賽暨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嶺南第一圍」始興滿堂客家大圍開幕。活動以滿堂客家大圍所承載的「家和天下」這一優秀傳統文化主題進行設計,尤其注重歷史文化資源的活化應用,其中以四個主體活動為重點,以三個特色展覽等持續性活動為面,加上「滿堂盛宴」、風味特產品嘗和一場非遺展示,給遊客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
  • 看客家圍樓,嘗客家美食,賞客家民俗
    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滿堂客家大圍開幕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李東恆報導:6月15日,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嶺南第一圍」韶關始興滿堂客家大圍開幕。客家圍樓、客家風味特產、客家民俗、攝影大賽……文化節豐富的節目內容吸引了近萬人前來參與。
  • 韶關人文地圖上線!每一寸土地都讓人愛得深沉!
    擁有世界遺產丹霞山、車八嶺森林公園、滿堂客家大圍等風景名勝。 接下來 我們一起來深入認識韶關吧! 武江區是粵北古邑,韶關博物館珍藏有武江境內出土的漢代、三國、西晉、東晉文物。轄區內有不可移動文物167處。 韶 關 劇 院
  • 韶關廣播電視臺到始興,開展「陽光查餐廳」直播活動
    日前,由韶關廣播電視臺、韶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到始興開展「陽光查餐廳」直播活動。當天上午11時,網絡直播小組和市場監管人員來到始興縣城河南路逸夫小學旁的餐館和食品超市,以現場訪問、現場隨機採訪和實時拍攝、網絡直播的方式開展食品安全宣傳監管活動。
  • 端午「蕉葉餈」飄香|韶關始興
    據說,吃粽子和划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在韶關始興,過端午節並不是以吃粽子為主,而是吃一種叫「蕉葉餈」的餈粑。這是為什麼呢?相傳在墨江與湞江的匯合處下首有一個叫龍王角的地方,那裡藏著一條蛟龍,常出來危害墨江兩岸的百姓,於是,河兩岸的民眾便想出一個極妙的法子來對付蛟龍。
  • 韶關豐收季④|始興:「九齡故裡」說豐年,「百裡畫廊」稻香濃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隨意地拂過韶關大地,便用魔法師般的雙手開啟了一道巨大無比的豐收大門。9月20日下午,由韶關市委宣傳部、韶關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共同舉辦的「慶豐收、迎小康」粵港澳大灣區自媒體韶關採風行活動走入了韶關市始興縣。
  • @韶關人,這些韶關方言居然這麼難講,你全都會算我輸!
    小編以前去外地,有朋友聽說我來自韶關都好奇地問「你們到底說什麼方言啊?為什麼我遇到的韶關人說的都不一樣?」那當然啦!韶關可不止一種方言韶關市地處粵北,與贛、湘、桂三省接壤,其中南雄、仁化、樂昌等縣區正處於贛語、湘語與客家話、粵語接觸混雜的地段。韶關以粵方言和客家方言為主,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內部交流還保留著本民族語言。
  • 【雲·遊中國】舌尖上的韶關,開啟中華美食文化之旅——善美韶關⑦
    編者按:今年以來,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先後通過公眾微信號推送了「雲·遊中國」善美韶關系列推文,向世界全方位介紹韶關。今天,該中心再次聚焦韶關,又一次向世界介紹韶關的文化新名片——舌尖上的韶關。韶關發布轉載該微信號相關內容,一起來領略韶關的美食特色。
  • 韶關|始興,庭前栽花,院後種菜,庭中有花,林中有院的美麗鄉村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韶關系列活動的第三站,來到了韶關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廣東省七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始興深渡水瑤族鄉。當地的老鄉說,深渡水地處河邊,渡口水深數丈,故名深渡水。許多人印象中「髒亂差」的小鄉鎮,在深度水是完全看不到,活生生就是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 嶺南名郡 善美韶關|韶關展館與您相約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
    本屆文博會,韶關以「嶺南名郡 善美韶關」為主題,設置了韶關主題展廳、韶關文化展廳、紅色文化展廳、蘭花文化展廳、風度書房展廳、企業展廳等特色區域,著力體現韶關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果。
  • 客家文化風俗習慣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 逛客家圍樓、賞田園風光、品馬市小吃,紅梨村兩日一夜HIGH玩攻略
    轉眼春節假期又到,想要拖家帶口玩個痛快,又不想迷失在擁擠的人潮中,藏在韶關始興馬市的「古村落」紅梨村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裡有農家自種自養的美味,從菜園裡摘起來就送到了餐桌。廣東韶關醉美始興2019馬市小吃文化節暨紅梨柚惑體育嘉年華活動就在這裡來舉行,來自韶關和珠三角的朋友們一同見證了揭幕儀式。這一棟圍樓頗為壯觀,門楣「竹苞松茂」,陰刻鹹豐三年(1853年)孟冬年款。整座圍樓是用青磚、瓦和木構築的。四層高約13米。
  • 韶關這20畝花海迎秋盛放,就在你身邊!賞花走起
    謝義雄/攝 這裡被譽為被譽為「嶺南第一大圍」 它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也是全廣東省最大的一處客家圍樓
  • 韶關本地最出名的10道特色美食,尋找最讓人有歸屬感的客家美食
    韶關是一座歷史悠久,富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同時也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禪宗文化的祖庭、一代名相張九齡的故鄉,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是廣東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也一度被譽為「嶺南名郡」,簡單用12個字概括「歷史名城、山清水秀、民族風情」。
  • 嶺南名郡 善美韶關 | 韶關展館與您相約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
    本屆文博會,韶關以「嶺南名郡 善美韶關」為主題,設置了韶關主題展廳、韶關文化展廳、紅色文化展廳、蘭花文化展廳、風度書房展廳、企業展廳等特色區域,著力體現韶關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果。
  • 悠悠夏日,感受韶關古村落閒適慢生活,重點是免費免費免費!
    是微微上揚的裙擺,大口吃瓜的勁爽當然,還有四處遊玩的樂趣趁著微風正好,陽光不躁一起去往韶關鄉村感受古村帶給你的驚豔和驚喜在年卡景區有些藏於深閨的神仙秘境古村落風景美得動人,處處清新古街巷,圍樓,青磚,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