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客家小城——始興|紅梨村、紅沙漠、紅圍、東湖坪

2020-12-24 笑飛雪

說說這次旅行

很喜歡去一些小眾的地方,可以安安靜靜、悠悠閒閒甚至是慢悠悠地做你自己想做的,又或者是什麼都不做,發發呆就好。

始興這個地方,知道的人並不多,之前只聽說過廣東最美的省道S244經過這個小城。她猶如一個天生麗質的村姑,待在閨中少人識。

有些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有些美麗是靜待被發現的。

偶然的機會,來到這個客家小城,卻讓我發現闊別已久的鄉土情懷。

美圖欣賞

第1天

紅梨村

韶關始興縣的紅梨村,是個名不經傳的客家小村。澄江河從南邊緩緩向北流穿而過。被稱為廣東最美省道的S244從這裡經過。偶然的機會,我來到這個美麗的小村。

偶遇幾位村民在包當地有名的菜包餈。據說菜包餈其實是韶關湞江流域一帶船民的小吃,所以又名「船佬餈」。

菜包餈歷史悠久。相傳中原南遷客家人原本習慣用麥子磨成粉做餃子,唐、宋期間來南雄珠璣巷居住,冬麥子甚少,就選用水磨白大米磨成的粉代替,做傳統的菜包餈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蛇窟寨

紅梨村其實挺大,由幾個自然村落組成,彼此也有一定的距離。幸好我們開了車來。如果沒開車就可以租用當地的自行車來四處逛逛,會有許多收穫哦。

看了一下地圖,決定先去東北角的蛇窟寨,這裡是典型的始興風格的圍村,整個村子緊緊連成一片。互相保護,最高的於萬斯年圍樓作為瞭望臺。

村子的入口就是供奉祖先的祠堂,每條村子皆是如此,可見祠堂在這個聚族而居的村落是多麼重要。

客家人歷來有祖先崇拜的傳統,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家訓。但最有名客家人祖輩流傳下來的那句:「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正是這種宗族凝聚力使得客家人幾經遷徒,仍然能保持自己的傳統文化。客家圍樓也是他們在動亂年代自我保護的產物。

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有水井,哪怕村落被敵人圍困,食水問題也可以解決。

走近於萬斯年樓,看得出這是座年代久遠的建築。它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基座是堅固的石材

門額上的「於年斯年」最早出自於詩經。意思就是億萬年。說明村民期盼它能長久聳立,保護村落億萬年。

松陽堂

離開蛇窟寨來到另一個自然村——大安坪。這裡算是紅梨村的中心地帶。

相比剛才蛇窟寨那邊略顯簡陋的祠堂,眼前這座松陽堂可謂氣勢非凡。只有航拍才能把它收入鏡中。松陽堂是賴氏祖堂,背後是高大的古榕樹,面前為半月型池堂。背靠大樹有庇佑,前有池塘照應。可以看出是非常考究的風水。古屋——祖祠——圍樓——古井——古樹——池塘——翠竹在這裡構成一派秀麗山村之景。

村子坐東向西,總體布局以松陽堂為縱軸,呈「非」字型向南北兩側伸展。建築階梯式層層上升,現存12廳5井,是個六進的大祠堂。

透過這一重重的木門,不難感覺到期間的氣勢。

至今這裡仍然是村民商議村中大事,辦理紅白事的主要場所。

行走其中,不難感覺到整個村子的緊密凝聚力。

竹苞松茂圍樓

屹立於松陽堂西北角的竹苞松茂圍樓,是村子的地標性建築,又是宗祠的保護神。紅砂巖石條砌1米高基礎,青磚砌築至頂。「回」字形四面坡硬山式,覆黛瓦。牙磚澀出三重錯落有致狗牙紋簷。鳳尾垂脊,威嚴四溢。

簷額四角配角樓,神氣十足。紅砂巖鑲豎一字形、稜形、方形、圓形、圓形方孔錢形和十字形窗,爭奇鬥豔

由於圍樓是舊時用糯米來做粘合的,所以在樓的西南角,長出了一棵小樹。就像戴在圍樓頭上的頭釵。

濱河休閒觀光綠道

澄江河從這裡緩緩流過,沿河有一條濱河休閒觀光綠道,漫步其間,可見良田百畝、古榕沿河而立。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休閒之處。

臨近夕陽西斜,金黃的陽光撒遍山林田間。

柔和的陽光把稻田都染成迷人的金黃色。

這時在身入稻田中,拍唯美的逆光照可是多少少女的夢想。

看著無處有村民牽牛歸來,我決定走過去拍下這充滿鄉土氣息的人文照。

當地的村民用客家話大聲地拉著家常。

而我正好找到一個完美的角度,一個美麗的側逆光。金色的陽光為他們打上美麗的輪廓光。

唯美的場面可不單單是美麗的少女,勞動人民的勞動場面才是最美的一瞬間。

這難得的美麗光線,誰都不會放過。

又是拍照,又是視頻,她在拍什麼?

原來是逆光中的狗尾巴草。

看著菜地裡的老人小孩,我也想起小時候跟著奶奶、媽媽下地澆水種菜的日子,眨眼間這些都變成了回憶。在這美麗的鄉村,的確很容易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

沿著河邊散步,古樹高大的樹冠和背景的晚霞相映成趣。

天邊的火燒雲越燒越紅,粉紅色的落霞在這空氣極好的鄉村,幾乎是每天必備的背景。

第2天

始興紅沙漠

一直聽說始興有個美麗的紅沙漠景區,早些年便被偶爾過來的色友照片迷住了。這次難得來到始興,說什麼也要來這裡看個日出。

要來這裡拍日出不是易事,沒有當地朋友帶路,真的不好找。為了拍日出,我們凌晨四點多就起來了,當地朋友也是熱情好客,五點鐘就準時到酒店接我們。約摸半小時車程,從始興縣城來到了紅沙漠景區,可是大門緊閉,正當我以為拍不成的時候,朋友帶我們兜兜轉轉,走小路來到了另一邊,把門票也省了。

摸黑爬上山坡上的觀景臺,粉紅的朝霞準時迎接我們的到來,架起三腳架就是一陣逛拍。

可惜今天是多雲天氣,太陽一直升到好高,仍然在厚厚的雲層之中,日出是拍不成了。但拍拍朝霞也算是有點收穫。

多雲有多雲的好處,雖然遲遲不見那顆美麗的鹹蛋黃,但是朝陽隔著雲層形成神聖的耶穌光卻是那麼的夢幻。遠處的村落和稻田在晨霧的籠罩之中,陽光把霧氣、炊煙都染上濃重的色彩。真是一派難以形容的田園風光。

既然天上有美麗的朝霞,只要稍花心機,總能找到一些獨特的角度。

我沒有和小夥伴那樣,一直站在山頂上等日出,而是跑到山腰處拍他們看日出。

一直等到七點多,太陽終于越升越高,陽光透過雲層灑向了紅沙漠,美麗的光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其實這個叫紅沙漠的地方,並不是沙漠,只是一個丹霞紅層。也許是南方人太長見沙漠,把這些不長植物的紅色砂巖當作沙漠,聊以安慰吧。

所以,要是你一心想著看沙漠,大可不必到此。但如果想看看這片火焰山一般的紅土地,還是可以趁日出日落的黃金時間來看看。

丹霞地貌在韶關也算是最常見的地貌之一。甚至這種地貌的名稱就是以韶關的丹霞山而命名。

身處這裡,竟有點身處張掖七彩丹霞的錯覺。

趁著清晨柔和的光線,用無人機航拍了附近的田園風光。

果然是個美好的清晨,涼爽的體感,清新的空氣。讓人忍不住要深深地呼吸。

紅圍

拍完日出,回酒店喚醒尚在熟睡中的幾位小夥伴,一起飲個早茶。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在始興縣城周邊逛逛其它景點。

看過電影《戰時省委》,知道它的取景地是始興的紅圍。於是我們便順便一遊。

紅圍原是始興縣沈所鎮的一座客家圍樓,整座圍樓用紅褐色沙灰及河石砌到頂,外牆呈赤紅色,故稱「紅圍」。由於在1940年到1941年這段時間裡,廣東省委在紅圍辦公,所以「紅圍」這個名字在另一個層面來說,就更加實至名歸了。

現在紅圍已經不是一座完整的圍樓了,由於已經荒廢多年,圍樓的頂上已經長滿了綠色的植物。

進入內部,整個紅圍遺址看起來有幾分羅馬鬥獸場的味道,由於始興的圍樓內部都是用橫木架起來的,在被戰火燒過後,整個紅圍就只剩下了河卵石砌成的外牆向人們訴說著這裡的故事。

這紮根牆上,沿牆而生的植物結滿了豐碩的果實。當地人說這是涼粉果,可以用來做涼粉的。

紅圍遺址內斑駁的牆體真是有種別樣的味道。

置身其中,一種歷盡滄桑的感覺油然而生。

東湖坪民俗文化村

在始興,有著「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的說法,每個村莊都有至少一座圍樓。

東湖坪是始興比較有名的一個當地民俗主化村,這個村子並不像坊間那些新建的民俗文化村,它實際是一座舊村。和其它傳統村落一樣,村莊的入口處也是一座祠堂,祠堂的對面是一張荷塘。祠堂旁邊樹立著一排古牌坊。

祠坐西北向東南,青磚砌二面坡懸山式,覆灰瓦,3進2井1後院,前廳4柱,寓意「四季平安」;中廳頂築八卦形藻井;後廳豎22根柱,分顯「天幹」,寓意天地人和。神龕陳設曾氏5位始祖牌像,精神中樞,行祭禮、三圈禮、三輯之禮、婚禮處。現為「客家民俗文物展覽館」。

祠堂內的天井布滿了青苔,給人一種清幽古樸的感覺。

比較有趣的是,這裡兩邊廂分別放著曾國藩和洪秀全的蠟像。為什麼這對老對手會相對而坐呢?一問,原來這是曾姓祠堂,同族的曾國蕃當然是他們的崇拜對象。而洪秀全又是客家人,在這個客家小城影響頗大。所以有了這對相對而坐的蠟像。我看了竟然有點錯愕。

祠堂的屋頂是全木結構。木建築在這裡保存得相當好。

祠堂是成功人士報效桑梓的重要平臺。經商者發了財,讀書人做了官,除了衣錦還鄉,還會慷慨解囊,捐錢建圍,以期光宗耀祖,在鄉鄰心中樹起自己的豐碑。

和祠堂隔田相望的是一座圍樓。始興圍樓的風格博採眾長,牆體有垛口、射孔等長城元素,具有較強的防禦功能;樓內結構緊緻精美,不乏江南庭院的溫婉細膩;圍樓選址有如徽派建築,注重樓與自然的和諧。

始興人建造圍樓,一般都就地取材。一塊塊毫無規則的河卵石,經過工匹的排列組合,砌成了平整穩固的牆體,鋪出平坦光滑圖案精美的地面,每一塊石頭的合理利用,凝聚了當地人的聰明才智和工匠精神。

祠堂與圍樓之間,有三座貞節牌坊

一位村民扛著農具從牌坊底下走過

這座永成堂圍樓,採用碉堡與民宅的結合形式,四層樓都有統一的迴廊過道,上下四通八達。圍樓建於大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距今已一百多年。

永成堂圍樓正門,門上鑲嵌著由晚清軍機大臣張之洞親筆題寫"永成保障"牌匾。

樓內的設計十分講究意頭。處處蘊涵禪機,如果不是有解說,根本就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門道。

這個圓形的門,拍照很好看。

永成堂圍樓天井,天上下雨水為財,取四水歸堂,財源廣進之意。

天井內有水井及洗菜石盆

圍樓上下六處樓梯,全圍有4層,共48間,取意為六六大順、四平八穩。

圍樓內除了牆壁,其它諸如樓板、樓梯、門窗全部是木質結構。但歷經一百多年竟然沒被白蟻侵食。原來這些木板在建築前都浸泡過防蟲的藥水。

圍樓的一樓沒有窗戶,用來關牲口用;二樓有細細的射箭孔,用於儲存糧食;三樓窗戶比較大,是居住為主;四樓就布滿了很多射擊孔、瞭望孔,用於防禦和攻擊。樓頂突出的四個角樓,是觀察四周的情況所用。

圍樓內沒有很好地布置,不得不說的確很可惜。

和圍樓連成一片的是九棟十八廳民居,所謂九棟十八廳,即縱向排列共9棟,每棟兩廳,共18廳。這九棟十八棟的龐大建築物,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按不同方向分南面日常生活區、北面生活防禦區、東面文化教育區、西面牲畜飼養區。整個建築群共有大小房間450多間,據說歷時40餘年才建成這樣一個規模。該建築設計考慮周全,建造獨特,做工精細,裝飾考究,講求質量。

現在這些老房子大都沒有人住了,村民已經搬到旁邊的自建房去住了。老屋成為當地人的精神家園。

始興之旅,既是一趟休閒之旅,又是一次文化盛宴。貽養了雙眼,舒適了身心,過濾了肺腑,提升了境界。始興的旅遊點分散而袖珍,但有水泥公路連接,是自駕車最有趣的去處。始興客家小城,不但休閒,還能讓人滿載而歸!

旅行小Tips

如何前往:推薦自駕車前往,我們從廣州出發到始興,全程約280公裡,走樂廣高速到韶關轉南韶高速直達。全程不用四小時。

關於住宿:推薦住縣城,縣城條件較好的酒店,平時價格也不足200元。我們住的是始興超前假日酒店,比較新。

關於食:始興是純客縣,飲食以粵北客家菜為主。推薦紅梨村的紅梨農莊。我們在那裡吃了三頓飯,每頓點的菜都不重複,出品竟然出奇地好,每樣菜都很有特色。雞、鴨、魚等肉質都非常好,我想食材好,怎麼做都好吃。

關於門票:紅梨村免票、紅沙漠:60元、紅圍:免票、東湖坪民俗文化村:30元

相關焦點

  • 粵北小城圍樓眾多,紅圍距今已200多年歷史,客家文化底蘊濃厚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之一 ,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圍屋的類型主要有圍龍屋、圍樓、四角樓等,在形式上主要有方形圍屋、半圓形圍屋、圓形圍屋 。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
  • 韶關始興第二屆圍樓文化旅遊節開幕 期待始興圍樓活化利用
    日前,「九齡故裡·圍樓始興」2017年始興縣第二屆圍樓文化旅遊節暨南粵古驛道·2017年廣東省定向聯賽(韶關·始興站)在該縣東湖坪民俗文化村拉開帷幕。開幕式上,始興縣首次面向社會各界發布圍樓保護倡議書,並與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中心籤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圍樓始興」南方號正式宣布上線,始興圍樓定向聯賽也現場開鑼。
  • 始興小吃文化節暨紅梨柚惑體育嘉年華開幕,有哪些好玩的?
    1月18日上午, 廣東韶關醉美始興文化旅遊節2019馬市小吃節暨紅梨柚惑體育旅遊嘉年華活動在馬市紅梨村隆重開幕
  • 逛客家圍樓、賞田園風光、品馬市小吃,紅梨村兩日一夜HIGH玩攻略
    轉眼春節假期又到,想要拖家帶口玩個痛快,又不想迷失在擁擠的人潮中,藏在韶關始興馬市的「古村落」紅梨村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裡有農家自種自養的美味,從菜園裡摘起來就送到了餐桌。最浪漫的事——就是在紅梨村,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從廣州出發到紅梨村,不過四小時。一落地,就看見一片盛大的百年祠堂,在夕陽下熠熠發光。門口停著農家的摩託車、微風吹來泥土的芳香。
  • 小城故事之始興味道:灰水餈
    始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有著獨特的客家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就連飲食口味也有自己獨特的風味,灰水餈就是其中的美食之一。在以往,灰水餈曾經是家家戶戶必做的年料之一,然而,由於工序繁瑣現在做的人越來越少,市民只能在市場買來解口食之饞。
  • 到韶關始興一起豐收,一大波吃喝玩樂活動約定你
    民俗歌舞表演、品鑑客家特色美食、體驗農耕豐收勞作活動、觀看省級航模及輪滑比賽、田園趣味徒步……9月23日,在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紅梨村主會場,該縣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生態農業博覽會、廣東省戶外運動挑戰賽正式開幕,為城鄉居民帶來了別開生面的鄉土文化大餐。
  • 韶關始興舉辦圍樓文化旅遊節
    大洋網訊 16日,以「家和天下歡聚滿堂」為主題的「向始興出發」全國攝影大展、廣東省輪滑公開賽暨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嶺南第一圍」始興滿堂客家大圍開幕。活動以滿堂客家大圍所承載的「家和天下」這一優秀傳統文化主題進行設計,尤其注重歷史文化資源的活化應用,其中以四個主體活動為重點,以三個特色展覽等持續性活動為面,加上「滿堂盛宴」、風味特產品嘗和一場非遺展示,給遊客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
  • 看客家圍樓,嘗客家美食,賞客家民俗
    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滿堂客家大圍開幕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李東恆報導:6月15日,2019始興圍樓文化旅遊節在「嶺南第一圍」韶關始興滿堂客家大圍開幕。客家圍樓、客家風味特產、客家民俗、攝影大賽……文化節豐富的節目內容吸引了近萬人前來參與。
  • 始興大圍與悠久的民間美食
    始興境內山地丘陵交錯,溪谷縱橫,土地肥沃,自古就有「粵北糧倉」之稱。始興這個韶關最美小城,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就連始興的美食,同樣是集鮮、香、糯等特徵的客家風情。枇杷始興縣地屬中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優越,極適宜枇杷生長,有「中國枇杷之鄉」美稱。
  • 始興鷹嘴桃成熟上市,特色農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抓手
    始興鷹嘴桃成熟上市,特色農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抓手始興縣生態環境優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農副產品豐盛且獨具特色。4月枇杷、5月楊梅、6月李子過後,7月,該縣大量鷹嘴桃成熟上市,迎來大豐收。炎炎夏日,走進位於廣東省委機關舊址紅圍旁的一處家庭農場,40多畝鷹嘴桃樹鬱鬱蔥蔥,已經掛滿了果實,碩大飽滿的鷹嘴桃桃身已經泛白,並帶著淡淡的「紅妝」,隱約可以聞到空氣中瀰漫的香甜氣息,令人垂涎欲滴。遊客冒著酷熱高溫,也要到果園體驗一下採摘的樂趣。農場的主人是姐妹倆。
  • 廣東客家自駕美食之旅
    主要景點: 三影塔 南雄市梅關古道景區 珠璣巷 2、始興 紅沙漠 始興有著名的景點烏耳島,是各種魚貝類資源豐富的旅遊勝地,也是因多次屠掘新石器時代等各時期的遺址而被定為攻家史址第441獄的重要遺址
  • 廣東最美省道尋秋:邂逅千年銀杏之鄉,探尋客家文化精髓
    二、始興從南雄市區沿323國道向西南行駛,35公裡左右便到了始興縣城。素有「圍樓之鄉」之稱的始興現存有大大小小的圍樓200多座,有些還有人居住。東湖坪客家民俗文化村是粵北地區第一個集明清建築、民俗風情於一體的大型文化遊覽區,雖然東湖坪並沒有湖,但它卻有大、古、奇的建築物和講不完的神奇故事,電影《圍屋裡的女人》便曾經在這裡拍攝,間接令其名氣大了不少。
  • 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之滿堂客家大圍
    始興是粵北第一古郡,自古著稱為「古之福地」。 作為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始興客家文化底蘊深厚。祖祖輩輩的客家人在此耕種。至今依舊能從散落在始興各地的客家圍樓裡看到久遠的時光印記。
  • 韶關始興耄耋老人自建「客家風俗民間博物館」
    在韶關市始興縣頓崗鎮周所村上張祠堂內有一間客家風俗民間博物館,收藏著各種不同年代的老物件。人們在這裡追尋著舊時的生活印記,感受社會發展的變遷。 這些老物件的收藏者張發學今年已經80多歲,他告訴記者,退休後在旅遊的過程中受到一些博物展品的啟發,特別是看到過去好多用物在社會的變革中被淘汰,為了讓後人銘記歷史和過去的生產生活,決定收集老物件,籌辦客家風俗民間博物館。
  • 始興這個特色山莊 堪比「世外桃源」
    始興古塘秋月山莊 是一家被原生態360°包圍的綠色空間,粉牆黛瓦、花窗飛翎,充滿江南特色建築,為食客遊人營造出亦夢亦真、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田園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