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趙先生是家裡唯一的兒子,父母都已經70多歲了,因為妻子郭女士不願意和他的父母一起住,夫妻倆開始鬧離婚。郭女士說她和公婆在一起住了十多年,彼此間矛盾不斷。因為和公婆鬧矛盾,去年年底郭女士帶著孩子搬走了,可郭女士這一搬走,趙先生仍和父母住在一起,夫妻倆分居至今,婚姻岌岌可危。郭女士和公婆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矛盾,趙先生為何寧可離婚也要堅持和父母住在一起。
面對婚姻的去留,夫妻倆都淚流滿面,而在和父母一起住這個問題上,妻子要丈夫理解,丈夫要妻子包容,他們誰也說服不了誰。談到為何不願意和公婆一起住,郭女士說,婆媳矛盾從她懷孕生孩子的時候就開始了。
當時郭女士的媽媽也來到他們家,一同照顧郭女士坐月子。郭女士說母親發現婆婆給自己喝的湯裡面料很少,然後自己就和婆婆因為這個事情發生了矛盾,自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丈夫,丈夫也很不愛聽,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郭女士說坐月子期間發生了這件事,在她和婆婆的心裡都留下了小小的疙瘩。她原本希望丈夫趙先生能夠從中調和緩解矛盾,可她沒想到的是趙先生不僅不愛聽,而且接下來把矛頭指向了她和她的母親。
郭女士還提到,婆婆給自己炒了一個青椒炒肉絲,母親就說坐月子吃椒類的東西不好,我給你炒個蒜苗吧。可是婆婆就說還是自己去炒吧,這時丈夫卻不能忍受了,認為母親受了委屈,非要讓母親再去跑一趟,於是拿起桌子上的碗就摔在了地下,並且還罵著人。丈夫趙先生解釋說自己已經忍了一個月了,丈母娘在家什麼都不幫忙,女兒的飯一次都沒有做過。
郭女士解釋說母親本來是要做飯的,自己沒有讓她做,因為怕婆婆心裏面會想「怎麼著,你是嫌我不會做啊」,於是母親就沒有做了。
趙先生心疼年邁的母親,這讓妻子郭女士意識到,今後同在一個屋簷下,彼此之間的矛盾可能會越來越多。孩子滿月過後,她私底下和丈夫趙先生商量,想帶著孩子和公婆分開住。但是她的這個提議遭到了趙先生的反對,當時她選擇了妥協,而很快郭女士就發現和公婆相處的確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最讓她無法忍受的是她公公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
郭女士說公公就是一個個人衛生特別差的人,公公漱口的水就吐在門口,於是自己就拿出一個盆放在門口,就告訴公公以後就往這裡面吐,可是沒過三天,公公又開始隨便吐了。
趙先生說老人年歲已高,生活習慣難以改變,但他希望妻子能夠包容。趙先生把妻子的抱怨看成是對老人的一種嫌棄。在和老人一起住這個問題上,夫妻倆依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這時觀察員秋晨拿起了話筒,他認為家「和」萬事興,他告訴趙先生應該要調和,但是調和是互相說理,做家裡的調解員。觀察員徐磊認為,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是講情的地方。
經過調解員們的努力,郭女士表示回去之後,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自己會去改,趙先生也表示,慢慢適應能不能跟老人分開住。
調解結束了,夫妻倆和好如初,趙先生和郭女士都表示,通過今天的調解受益良多。調解之前,丈夫要求妻子包容,妻子要求丈夫理解。他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要求別人必須先認識自己。讀懂對方認識自我是互相理解的基礎,也是化解矛盾的秘訣。改變請從自己做起,從學會愛身邊的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