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的「演變史」,被稱為農民「守護人」的鄉村醫生收入怎樣?

2020-12-17 山溝兒農村小王

觀農村,思民情,聊農事,專注三農,歡迎關注「山溝兒農村小王」,每天更新三農信息!

#鄉村醫生收入怎樣#

01農村居民的「守護人」

在農村,有一種職業叫「鄉村醫生」,有一種看病的地方叫「藥鋪」!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村的村醫是一位老年人,在自己家中開著一個藥鋪,包攬了整個村莊居民的感冒咳嗽、磕碰摔傷、買藥打針等看病業務!貪玩的我在小時候腦袋上不知道被縫過多少針,全都是這位老「村醫」給縫的。

直到後來一位年輕村醫的出現,老村醫業務才變得不那麼繁忙!老村醫老眼昏花的現狀,加上這位年輕人受過一段時間醫療技術培訓,回來在自己家開的藥鋪經常爆滿,老村醫家裡已然顯得業務十分蕭條!

曾這位年輕村醫的出現,讓很多村民很是羨慕,看這火爆的業務能帶來多少收入也是村民經常議論的事情,甚至一些父母告訴自家孩子以人家為榜樣,將來也做個村醫能掙錢!

偏僻的農村真正懂醫術的醫生少之又少,以至於讓這位年輕村醫包攬了附近多個村莊的看病業務,印象中的他騎著心愛的小摩託,上面帶著幾籃子吊瓶跑東跑西,似乎沒有一刻閒暇!

百度百科解釋:

鄉村醫生,最初名字叫「赤腳醫生」,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鄉村醫生是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是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保障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曾經我也想過,這位年輕村醫之後,誰會來接替他的位置?

02村醫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村醫從來都刻著時代的烙印!

從20世紀50年代的「赤腳醫生」到如今新農村建設性的鄉村醫生,村醫也跟著時代的步伐走向正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村醫統一歸到鄉鎮衛生院的統一管理下,從當初的收入全攬已經演變為如今按工資發放的按點上班鄉村醫生!

村醫的「演變史」

赤腳醫生

那是新中國最樸素的時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走村串戶是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當時的人們都稱他們為「瞧病的」,也沒有一個正規的稱呼!

土生土長的家庭醫生,他們一邊為百姓看病一邊還要下地勞作,也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全科醫生」,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懂不懂醫術,總之村裡的生病問題都得找他!

鄉村醫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村醫的稱呼也從「瞧病的」轉變為「鄉村醫生」,為這些農民「守護人」給了一個尊稱和應有的正規待遇!

從當初的所有收入攬入囊中到現在的按月發工資,從當初的「赤腳醫生」到如今的「鄉村醫生」,見證了農村發展的變化與社會的進步!

但如今,鄉村醫生唯一不變的還是忙不完的業務,打針、輸液、賣藥、體檢、合作醫療、公共衛生業務等等,貌似社會賦予了他們更重要且更多的責任!

未來村醫

未來村醫會是什麼樣呢?我們也想像過!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和鄉村振興戰略地實施,「合村並鎮」「現代農村」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與進行,鄉村醫生未來的路在哪裡?

到那時,赤腳醫生已不在,鄉村醫生也即將退出歷史,新的家庭醫生正在降臨到農村。

網際網路+醫療可能會代替他們騎摩託走村串戶,移動終端隔空看病可能會引領新的未來,正規著裝、專業車輛、智能設備、專業資質,將來的村醫將會是真正為農村服務的新一代農民「守護人」!村醫的未來可能是統一歸編為鄉鎮衛生院內,這可是件好事呢!

03鄉村醫生的收入怎麼樣?

我想,村裡人都想像過一位鄉村醫生到底能賺多少錢?甚至有些年輕人可能將來也想走這條路!

像以前,以賣藥、打點滴衛生的時候,一個個村醫們真的是賺到了錢!除了自己村莊居民吃藥打針還包攬其他一些村莊,雖然很累但是真正賺到了不少的錢!村裡生活消費低,守家就地的工作且加上看病這種特殊的業務,讓很多村醫在那個年代撈了一大筆!

我有一個同學家裡非常有錢,他父親就做了大半輩子的村醫,靠著村裡的小藥鋪著實是賺了不少。當過村醫的基本都在城裡有房、名下有車,且生活相當富足!

隨著農村的發展,如今的村醫也都進行了規範化,不再是自己進藥賣藥收入全攬,現在的鄉村醫生都屬於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並按照每月固定的工資統一發放,不再是曾經那個靠賣藥的暴力賺錢時代!

問過村裡的一位鄉村醫生,據說工資是每月3000多元,那麼對於一名村醫來說也還是可以的,但是中間有沒有灰色收入就不得而知了!

雖說工資還可以,但現在鄉村醫生管的事是真不少,除了給人看病還要負責村裡學生貧困生、農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等一些公共衛生事情,整天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至於鄉村醫生的收入到底怎麼樣,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總之有人羨慕得不得了,也有人表示村醫的生活苦不堪言!

04為健康「守護人」撐好「保護傘」

據統計,全國鄉村醫生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村醫為何留不住?是待遇還是壓力?如何讓鄉村醫生傳承下去,必須為健康「守護人」撐好「保護傘」!

近年來,國家為鼓勵鄉村醫生切實做好農村衛生事業的守護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切實保護鄉村醫生的實際利益,讓更多人投身到鄉村醫生的行列,讓農村的衛生醫療事業水平逐步提升!

村醫的「演變史」,被稱為農民「守護人」的鄉村醫生收入怎樣?倘若給你一月3000元的工資,你願意在村裡當一名「鄉村醫生」嗎?

相關焦點

  • 為最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
    為最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提供政策保障——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王思北、胡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 微光聚成大愛 「鄉村醫生」項目幫扶萬名村醫 ——健康中國2020...
    在第一篇章「微光」中,篇章講述人復星國際董事長、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創始人郭廣昌在舞臺上點燃了一支特別的打火機,將「打火機村醫」李玉忠的故事向大家娓娓道來......  「打火機村醫」騎馬看診150萬鄉村醫生這樣守護6.5億農民  49歲的李玉忠來自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攀枝花鄉碧播村,村子四周高山林立,雨後又常遇泥石流塌方,騎馬成為他當時出診唯一可行選擇。
  • 中國精神|走在雲南邊疆貧困鄉村山路上的村醫們
    鄉衛生院下轄的眾多村衛生室和村醫,守護著整個白雲鄉1.6萬人和周邊鄉鎮4萬多人的健康。這是中國農村最基層健康衛生的守護線。而這個體系的守護者,除了白俊美這樣有著專業知識的醫護工作者,更多是半農半醫的「鄉村醫生」。他們在中國曾有一個人所眾知的稱謂——「赤腳醫生」,赤腳下田是農民,上了岸就是醫生。
  • 湯根發、鄭玲玲:「無言」的村醫 「有言」的愛
    71歲的村醫湯根發因喉癌失聲30多年卻不放棄為農民看病,同是村醫的鄭玲玲當起了他行醫路上的「翻譯」,兩人幾十年如一日走在鄉間的田埂上,沒叫過一聲苦,沒喊過一聲累。哪怕是科技日益精進的今日,他們還是堅持上午看病,下午肩挎藥箱出診的習慣,為農村的醫療事業奉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一份力量。
  • 百醫駐村:小鄉村來了「駐村醫生」
    11月29日,在黃山市休寧縣陳霞鄉泮路村衛生室裡,一位老人拿著一面錦旗,面懷感激地說道:「我今天不是來看病的,我是專程來送錦旗的,我的胃病好了,太感謝夏醫生了!」據悉,夏醫生是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選派的安徽省健康脫貧「百醫駐村」行動的「駐村醫生」夏克春,就像他名字裡的「春」字一樣,他的到來,讓這個皖南深山的小鄉村帶來了一絲「春意」。
  • 上海中醫走進雲南鄉村醫生培訓
    復旦大學第四輪雲南永平縣鄉村醫生培訓在上海啟動時場景   孫國根攝  據悉,第四輪培訓工作是復旦—永平全科/鄉村醫生培訓「全覆蓋」公益項目的繼續,由復旦大學攜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  據介紹,永平縣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人口18.6萬人,是一個典型的集山區、民族、貧困於一體的農業縣,長期來衛生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有臨床經驗和群眾信任的鄉村醫生不多,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尤其突出。
  • 福建這一地村醫執業滿30年,每年獎勵5000元!
    五是實施鄉村醫生保障升級行動。全面落實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政策,完善鄉村醫生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建立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在崗鄉村醫生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按每人每年不低於100元標準由縣級財政保障。六是實施鄉村醫生榮譽激勵行動。
  • 正月裡給農民做家宴 鄉村廚師一天收入上千元
    駕駛這輛小貨車的是今年40歲的施煥均,當地有名的鄉村廚師,每年這個時候,他的手機就會接二連三地響起,打電話來的都是約他上門去做菜的,前天中午和晚上,他一共做了17桌菜。   在餘姚鄉下,農民在春節期間有請親戚吃正月飯的習俗。如今,當地許多農民不再自己動手燒菜,而是請來廚師,東家只管買菜,之後就可做甩手掌柜,招呼客人。這些廚師做出的菜餚既實惠又乾淨清爽,有的菜餚跟大飯店裡不相上下。
  • 醫生獨自堅守海島34年,島上居民該吃什麼藥、對什麼藥過敏她了如指掌
    、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建德鄉村醫生吳光潮——「一元村醫」,半個世紀的堅守一元錢能夠幹什麼?或許你想不到,在杭州建德市乾潭鎮陵上新村梅塘自然村,村民花一元錢就可以看病。「今天血壓還好,平時還是要注意。」9月21日早上6時,74歲的村醫吳光潮如往常一樣,洗淨雙手,搓到微熱,在梅塘村的衛生室裡坐下,開始接診。因為看病只收一元診療費,加上醫術醫德廣受好評,吳光潮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一元村醫」。村衛生室位於村口的半山坡上,綠漆白牆瓦片頂。就在這裡,吳光潮一守就是半個多世紀;陪伴他的,是筆直屹立的水杉樹,還有淳樸的鄉親們。
  • 從請巫婆到找村醫 鄉村醫生守護健康中國
    8月29日晚,由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主辦的「健康中國2020十大暖心鄉村醫生及鄉鎮衛生院院長發布儀式」舉行。10名暖心鄉村醫生、10名暖心鄉鎮衛生院院長以及「暖心抗疫鄉村醫生」現場發布。獲得榮譽的鄉村醫生們,許多已在這一清貧且艱苦的崗位上堅守多年。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兆前在現場致辭中感慨,「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基層醫療制度自建立以來,在解決中國老百姓看病、吃藥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組成了中國最基層的醫療保障體系。」
  • 湖北秭歸:鄉村衛生一體化助力健康扶貧
    荊楚網客戶—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孫苗)「以前村醫大多是半農半醫,現在實行鄉村衛生一體化後,待遇有了保障,還成了全職醫生,很有歸屬感」,提起近幾年村衛生室的發展變化,秭歸縣沙鎮溪鎮樹坪村衛生室村醫譚明金開心地說,「現在衛生室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群眾隨時來看病買藥,都有醫生24小時服務」。
  • 普通農民怎樣參與鄉村旅遊轉型,做農家樂老闆?
    導語鄉村振興提倡發展全域旅遊,大力扶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普通農民怎樣參與?是土地出租了事?還是參與其中?我們認為,農民在鄉村旅遊發展中可積極興辦採摘體驗園,農產品作坊體驗店、鄉村民宿、農家樂等,享受鄉村振興發展紅利。
  • 陝西渭南: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5元
    昔日一窮二白、靠天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農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邁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魏建鋒說,201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526.6億元,是1949年的525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現在的1.8%。
  • 農民大姐種植向日葵,5畝收入60萬元,被稱為「最賺錢農作物」
    農民種植一種農作物,5畝收入60萬元,秘訣在哪裡? 「前來採摘葵向日花盤的農民特別多,門票價格每人20元,平均每天在500人以上,僅門票收入在10000
  • 患者輸液不到一分鐘突然死亡 村醫被判7年...
    並且,被告人郭某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已經過期。法庭認為,案發後,郭某如實供訴自己的罪行,且其家屬代為賠償被害人家屬人民幣七萬元,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常州新北區人民法院法官趙勇:「被告人郭某犯非法行醫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這四大錯誤千萬不能犯!
  • 畲鄉村民的「家庭醫生」――記福建漳浦縣紮根山村的80後村醫陳偉琳
    發熱、嗜睡、頻繁嘔吐……一系列症狀讓村醫陳偉琳警覺起來,「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得知孩子下午採食了幾個蘑菇,陳偉琳一邊聯繫送醫車輛,一邊給孩子做緊急治療。  當天晚上,村裡一共有六個孩子因誤食毒蘑菇被緊急送醫治療,幸運的是,因為送醫及時,孩子們都轉危為安。  陳偉琳服務的後溪村隸屬於福建省漳浦縣湖西畲族鄉,全鄉三分之一以上為畲族人口。
  • 靖州鄉村醫生線上培訓 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4日訊(劉媛 李清)「這節課,我們培訓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術……」2月13日,靖州縣渠陽鎮江東衛生院醫生高江燕正通過網絡線上學習新冠肺炎的預防知識。我是村醫李錄,今天你體溫測的多少度?今天有其他的不舒服嗎?」李錄是渠陽鎮梅園村的一名鄉村醫生,也是一名村幹部。 在阻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懷有6個多月身孕的李錄,主動請纓,從大年二十八就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當好「疫」線上的偵察員、衝鋒者,走訪及入戶宣傳排查,並為該村13名居家隔離人員監測體溫,同時利用微信、電話進行跟蹤隨訪。
  • 央視點讚抖音三農創作者:直播助力鄉村振興,農民收入翻一番!
    近年來,從城市回歸鄉村,助力家鄉發展,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一大選擇。他們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展示鄉村美景、美食、特色產品,不僅吸引了大量粉絲,還把大山裡的農產品(000061,股吧)賣出了深山溝,賣出了好價錢。
  • 河北邯鄲:鄉村發展黃秋葵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館陶縣巧做特色產業文章,採取以市場為導向、以加工企業為紐帶的「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 ,引導農民發展黃秋葵種植產業,進一步延長黃秋葵產業鏈,開發了黃秋葵花茶、黃秋葵多糖、黃秋葵脆、黃秋葵飲料等產品,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