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沒事翻看了一下孩子的《初中語文知識清單》這本書,發現古詩詞、文言文及名句匯總的那些內容,竟然和自己二十多年前學過的差不多,從小學到初中,看過來,背過去,原來學來學去的就是那麼幾篇呀!其實,我們閱讀的目光完全可以放得寬一點、遠一點,就可以接觸到更多更唯美的句子、詩詞與文章。
今天我從歐陽修的一首詞說起,《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寫的是閨怨,意境卻全在「深」字上,何為意境?王國維說:「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豁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詞中,深庭大院裡,門上、窗上的竹簾幕幕重重,風狂吼,雨橫下,暮春的楊柳籠罩在一片煙霧中,女主人公登上高樓遠望,黃昏中別說看不見思念的人回來,連他回來必走的那條路都看不清了,這是寫景,景真;女主痴情一片,有淚不足奇,但能「淚眼問花」,也是純情可愛到了極致!「亂紅飛過」,又憶起曾經相伴歡愉遊戲的情景,只可惜人也像繁花一樣,日復一日的虛度光陰,歲月易老,思君君不來,孤獨傷心之情躍然紙上,給人最深刻的就是「無奈」的一種意境,此情也是入骨入心了。最愛的就是這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不過,宋朝才女李清照,卻對「庭院深深深幾許」這句情有獨鍾,自言「予酷愛之。」並以此句為首句做了兩首《臨江仙》,其中一首這樣說:「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主人公自我幽閉在庭院中,都不願走出門外,連外面的風景都不想看,閉門關窗,更顯庭院深深。個人感覺李清照的這首,意境上比歐陽修的《蝶戀花》差的很遠,一個是無奈,沒有辦法,一個是無聊,主要還是自找的:歐陽修的是「無奈」到讓人傷心落淚,憐香惜玉知情頓生;李清照的則是「無聊」到讓人心灰意冷,有點給人咎由自取、自我折磨的那種感覺。這可能是李清照把注意力和重點太放在「庭院深深深幾許」這句上的緣故。
正是:庭院深深深幾許,柔情痴痴痴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