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千古奇書
即使你不了解《山海經》,你也不可能不知道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它們被寫進語文課本,從小學時代就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深處,而這些成語的出處全部都是《山海經》。
《山海經》全書不過3萬字,卻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記載了1000多個邦國歷史,550座山,300條河,600多個神怪人物的傳記,總共囊括近5000種光怪陸離的鳥獸蟲魚、神仙精怪、奇花異草、金石礦物、山川河海、宇宙星辰以及異國奇聞,在自然生態、人工創造、社會民俗、哲學觀念、博物科學等多重維度留下了詳實記載,開創了中國古代圖文敘事的先河。不僅如此,《山海經》也在19世紀就得到了西方的關注,至今關於它的研究層出不窮。
可以這樣說,瑰麗的《山海經》是先民留給我們的心靈史,是中國人童年共同的潛意識之夢。給我們留下了斬不斷的尋根之路,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創作靈感。
《山海經》背景的文藝作品百花齊放
古希臘羅馬神話可謂是西方人的創作之源。從《荷馬史詩》到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從特洛伊的海倫到漫威宇宙的雷神和神奇女俠,我們在最嚴肅的文學作品和最爆米花的大片中,都能看到古希臘神話的影子。
對於中國人的東方神話宇宙,這個強大的根基就是《山海經》。你可能沒發現,那些從《山海經》幻化而出的作品,早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梗。
古力娜扎和張翰主演的《山海經之赤影傳說》,口碑爆炸的動畫片《羅小黑戰記》,甚至我們之所以能接受《捉妖記》《盜墓筆記》等熱門作品中關於妖獸的設定,也都來源於我們對於《山海經》構造世界的接受和默認,已經刻到了骨子裡。就連哈利·波特衍生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也出現了《山海經》神獸騶吾的形象。
既然《山海經》的創意這麼強大,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它?特別是我們的孩子,中國未來的主人翁,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讀《山海經》,讀懂其中的神話故事,萌生出更新的創意,做好代際文化傳承。
讀懂《山海經》,從娃娃抓起
其實,《山海經》相關文本已經寫進了我們新推出的部編本語文教材。
自古以來,哲人對《山海經》更是極為珍視。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自己對其「不敢言之」,陶淵明說讀它是「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朱熹、歐陽修、楊慎也為它書寫文章;魯迅說它是「巫書」,不僅寫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專門根據它的內容寫了小說《故事新編》;著名神話學家袁珂說它是中國的「神話之淵府」,他校注的《山海經》是如今市場上最權威的版本之一。
但是,很多孩子都說《山海經》很難讀,不僅如此,大人恐怕也讀不進去。因為《山海經》成書太早,語言晦澀,繪圖驚悚,缺乏情節。這些會讓人覺得枯燥無味,消磨耐心。
所以,一般來說,老師和專家都比較推崇閱讀經過現代作家重新梳理、重構,甚至原創的《山海經》故事,通過這樣門檻比較低的方式幫助大家了解《山海經》。
這些書又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純粹的百科圖文,它把《山海經》原文重新翻譯和整理出來,配上插圖,像圖鑑百科那樣呈現給讀者。《觀山海》和《寫給孩子的山海經》就是這一類。優點是還原度高、圖文精美。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沒什麼情節,很少有人能抱著一本百科全書從頭看到底吧。
第二類是故事新編。它精選了《山海經》中膾炙人口的故事,經過作家改寫,以適應現在社會環境和教育的需要。這是市場上最多的一類,數不盡的《山海經》故事集。其中最著名的要屬魯迅的《故事新編》。它的優點是故事性很強,缺點則是整體情節還是比較單一,不能對整本《山海經》有全局認識。
第三類相對少見,因為創作難度更大。這一類書吸取了《山海經》世界觀和人物的精華,利用其中的元素和故事底本,重新創作全新的故事。
好比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也是根據西歐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世界觀創作一樣。這種二次創作不僅搭建了全新的故事體系,引人入勝,更能通過其中的人物元素,激發讀者去了解《山海經》的欲望。這一類作品雖然難寫,但一旦問世,往往會大受歡迎。
比如作家米問問創作的這套《山海經世界》系列作品,就是這第三類創作型的《山海經》故事,故事情節緊湊、人物親切容易代入、價值觀更現代、神話知識密集,十分推薦給孩子閱讀,作為打開孩子對於傳統文化興趣的大門,積累寫作素材,都是特別好的。
《山海經世界》主要塑造了30多種山海經神獸,會笑的老虎笑面虎、愛哭的老鷹蠱雕、能做小夜燈的植物迷榖花、能當保暖衣的火光布,草木鳥獸無所不包,讓每一個山海經神獸的個性都得到了補充和延展,鍛鍊孩子鍛鍊畫面想像力,輔助小學階段的記敘文寫作技巧。
在每本書的結尾,則趁熱打鐵將每本書中出現神話的原文、譯文做了精選整理,方便孩子隨時查看,融會貫通。
結語
可以說,一部《山海經》裡,藏著中華文明敘事的龐大秘密,我們的幻想和夢境,都來源於此。讀懂《山海經》,確實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必修課,而伴隨《山海經》衍生的創作和藝術作品,一定還會不斷地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