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有這麼三本奇書,第一部郭沫若都沒有讀懂

2020-12-16 褪色得溫暖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以秦為分界點,就有了一個稱呼,叫做先秦。顧名思義,先秦的意思就是指秦以前的時代,包括春秋戰國時期以及夏商周,以及更早的石器時代。聽起來感覺距離現在非常的久遠,但是祖先們在這一時期創造的文明也是非常的輝煌燦爛的。就比如說甲骨文,出現於夏商時期,是一種象形文字。還有青銅器,出現於殷商時期,這些都是先秦時期文明的標誌。還有祖先們的一些思想傑作,對後世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就比如說先秦時期的一些奇書,都是非常的寶貴,有些奇書並沒有流傳下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當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造成的。這次要說的是完好保存下來的先秦時期的三大奇書。

第一本,《虞書》。

為什麼說這本書是奇書呢?因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能夠讀懂它。大家都知道,《虞書》和《尚書》那是被包含的關係,《尚書》包含了《虞書》。這部書的內容大致是記載了堯,舜,禹時期發生的一些事情。有人稱它為上古時期的一部「天書」,到現在沒有人能夠真正讀懂這本書。比如說大師王國維,他曾經說過,自己只能讀懂這部書的三分之一。郭沫若等一些大師都曾拜讀過此書,但是讀到一半就放棄了,不知道在說些什麼,越往後面讀就越是發現前面的理解都是錯誤的。因為沒人能看懂這本書,所以就有專家站出來說,是這本書的語言問題。這部書所用的語言是古雅語,戰國之後這門語言就已經開始失傳了。等到秦朝統一文字的時候,就更是沒人會了。而且專家還認為,這部書不僅記載了上古帝王的一些事跡,而且還記載了帝王們執政時期的政府文件。

第二本,《孫子兵法》。

這部書大家都很熟悉,這部書可是中國現存於世的最早的兵書,到現在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人們稱它為「兵學聖典」。這本書其實字數並不是很多,大概有六千字的樣子。這本書對古代軍事作戰以及學術研究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點作用。戰場上的情況那是瞬息萬變,但是這部書都有提到所有的可能情況以及怎麼去應對。而且,有很多歷朝歷代的將領,都有受到過這部書的啟發。

第三本,《竹書紀年》。

這部書先不提,先說下《史記》。它記載的年代範圍之廣可謂是沒有那本書可以和它相媲美,最遠上古皇帝時代,最近漢武帝時期的太初四年,二十四史之首。在東晉前,歷史上所有關於先秦的記載都在《史記》裡面,其他史書沒有記載。到了東晉時期,有人發現了一座東周時期的古墓,這個古墓裡面沒有太多的東西,只有幾十車的竹簡。後來這些竹簡被命名為《竹書紀年》,但是這部書上記載的東西有些扯談,和正史可以說出入特別的大,所以沒人相信它,太過於荒謬。

正是因為它的內容太過扯淡,所以此後它被修改過很多次,已經到了快要封禁的地步。到現在為止這部書記載的事情還是難以置信。比如說一些歷史事件,它也提到了確切的發生時間,但是又和正史差別太大。比如說上古時期的堯舜來說,正史中所說的是堯禪讓給舜。但是這部書是這樣說的,「舜在平陽這個地方把堯給囚禁了起來,奪取了他的帝位。」類似的記載也是非常的多,但是這部書確實是上古時期的一部奇書。

大家對這三部奇書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奇書,每一部都是千古經典,都是智慧結晶
    《山海經》、《易經》、《黃帝內經》三部書被稱為我國上古時代留下的「三大奇書」,堪稱整個人類的百科全書,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後來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醫學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巨大而又深遠。雖然歷史上諸子百家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可在內容核心上並沒有突破這三本古書的精髓,至今還沒有人能完全讀懂其中的深意。《易經》是研究自然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中國古代哲學著作,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百科之母,萬事之則,群經之首,學問之宗,大道之源」。
  • 常識|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是哪部著作?
    四大奇書 明代四大奇書 明代四大奇書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並稱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奇書」。
  • 天下奇書《山海經》,到底寫了什麼?如何更好地讀懂它?
    包羅萬象的千古奇書即使你不了解《山海經》,你也不可能不知道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它們被寫進語文課本,從小學時代就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深處,而這些成語的出處全部都是《山海經》。
  • 古代流傳至今的三部奇書,如果看懂一部算你厲害,科學都無法解釋
    古代流傳至今的三部奇書,如果看懂一部算你厲害,科學都無法解釋文字是記載思想,傳承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書記錄著不同的東西,或許是歷史、文化、思想、創意等等。但是在更早之前並沒有發明紙,古人就用竹簡書寫,也能用文字記錄記錄下來,不過竹簡畢竟能夠保存下來的太少了,經過戰爭和疾病的影響,很多書都已經失傳,但是我們充滿智慧的古人依然憑藉毅力保存了三部奇書下來,供後人關注和研究,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怪書,不值得提倡。
  • 網文界十大神書、十大奇書、四大邪書,如今你還記得幾本?
    網文界十大神書、十大奇書、四大邪書,如今你還記得幾本?能太監讀者的從零開始為網文界第一本字數破千萬的小說,書中的深厚的知識和作者對於某些方面的獨特理解引來無數大神作家品讀。遮天、鬥破蒼穹則分別是辰東和天蠶土豆的巔峰之作,人氣熱度和吸粉數量,在這十大神書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 聞香識人——先秦時期的生活離不開「香草」
    今天我們來一起聊聊古代的生活氣味美學——先秦時期的以香喻人。在選擇香水的時候,總會聽到過一句話,聞香識人,選擇屬於你的香氣。人們常常通過氣味的表達,給予某種人格化的標籤,就像清新的果香象徵少女的活潑,優雅的花香象徵女性的魅力,深沉的木質香調則是男性的穩重。以香喻人的古代第一人就當屬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了。
  • 先秦時期是中國邏輯思想大繁榮的階段
    先秦時期,周朝統治力日漸下降,先後出現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割據局面。在這樣一個鬥爭激烈地時代,在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在這一時期的思想潮流基本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基礎。那麼在這一時期的思想究竟有多麼繁榮呢?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明代四大奇書
    明代四大奇書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並稱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奇書」。   (1)《三國演義》:羅貫中著,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   (2)《水滸傳》:施耐庵著,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北宋末年,農民起義。
  • 日本四大推理奇書,奇在哪裡?
    三島由紀夫對本書讚不絕口,推崇萬分,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這本書具有濃烈的耽美傾向。這部作品與前兩部作品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創作於戰後時期。中井英夫從小就生活在文學氣息濃厚的地方,他喜歡《黑死館殺人事件》也喜歡《腦髓地獄》,對江戶川亂步的作品也情有獨鍾。
  • 中國流傳一部上古奇書,其中記載著宇宙的奧秘,如今卻被世人遺棄
    導讀: 中國流傳一部上古奇書, 其中記載著宇宙的奧秘, 如今卻被世人遺棄!中華文明山下五千年,很多人說我們作為華夏的子孫,有著豐富的文明和歷史遺產,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老者文字和書籍承載的,在古代有很多被人們稱為奇書的作品,被人們津津樂道。如《山海經》、《易經》、《魯班書》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是卻因為太過於晦澀難懂,卻變成了如今人們視為封建思想糟粕的「爛書」,被世人所遺棄。
  • 千古奇書《山海經》的作者是誰?成書時間是大禹時期嗎?
    《山海經》被認為是有時空穿透力的文化經典,極大影響了中國的古代文化。自古以來,關於此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一直存在爭論,沒有個確切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這本書的來龍去脈。能追溯到的《山海經》正式出處是漢代,漢代的劉歆作為校勘者將《山海經》刊行於世。劉歆,劉向少子,生卒年代約為公元前53年至公元前23年,是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
  • 《山海經》是中醫奇書?書中記載138種中藥,還有針灸和氣功
    山海經這本上古奇書的性質,一直是千古之謎。大多數專家認為,《山海經》是神話、歷史、地理和民俗共存的百科全書。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山海經》其實也是一本中醫奇書。《山海經》的醫學研究價值,恐怕比《黃帝內經》和《五十二病方》更為重要。
  •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家?其治世理念,有何不同?
    如:美國前總統林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都是《道德經》的忠實讀者。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和列子,代表作品有:《老子》、《莊子》、《列子》。後世有:黃老之學、張天師、魏晉玄學。春秋戰國時期,墨家曾是與儒家齊名的一個學派,並稱「儒墨」。在孟子時代,還遠超過儒家。
  • 同出一脈,卻又形態各異,先秦時期與古希臘時期的禮俗有何差別?
    引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從古至今,中國便是禮儀之邦,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就已經提出了以「禮」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此後歷經數千年的歲月洗禮,延綿至今。古希臘時期,西方各大文明誕生的重要時期,禮儀習俗作為道德倫理中的重要部分,在古希臘文明中佔據著無比尊貴的地位。由此可見,無論是東方的先秦時期,還是西方歷史上的古希臘時代,禮俗對於他們的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然而,不同的文化傳統、歷史環境總會孕育出別樣的禮儀習俗。
  • 黃石公到底給他一本什麼樣的奇書
    陳平的計謀雖精彩,都是戰術層面的,雖立竿見影,可是沒有它不會影響大局。張良的計謀平淡無奇,大多是戰略層面的,需要時間來檢驗,且對大局影響極大,不可替代。所以,劉邦身邊有陳平、酈食其、叔孫通、隨何等一批戰術層面的謀士,但是戰略家只有一個張良。不光劉邦身邊只有一個,當世也只有一個,幾百年也難有匹敵者。
  • 上古奇書《山海經》,究竟是何人所著?大量神話,又在傳遞什麼?
    《山海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先秦古籍之一,該書的作者是誰已經是一個歷史謎案,有說是大禹和伯益寫的,大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治水的那位大禹,伯益是大禹的執政官,也是後來的秦國和趙國的先祖。當然,據說是戰國時期的鄒衍寫的。鄒衍是戰國時期齊國人,陰陽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五行學說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 舌尖上的禮儀——先秦時期的飲食禮制
    雖然墨子的這番說法,有借上古之人的飲食習慣表達其學說中愛民節儉思想的動機,但結合上古時期人們剛剛脫離蒙昧不久,生產力低下,烹飪技術尚未得到發展,社會框架也還沒有完全形成制度的現實,當時的部落首領們在飲食方面不太講究,是符合墨子所描述情況的。
  • 《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 先秦時期
    (一)墨子其人與《墨子》其書1.墨子其人墨子名翟,魯國(一說宋國)人,一說墨非其姓,以勤勞瘩黑得號,墨家學派創始人,我國先秦時期重要思想家之一其生平事跡不詳?大約生於孔子之後,活動於戰國初期。他出身於手工業者,能製造機械,也通曉軍事,曾率同弟子們幫助宋國防禦楚國的進攻。
  • 淺談先秦時期飲食禮儀:勤儉節約不忘本,尊老愛幼是美德
    先秦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雖然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很多影響後世幾千年的思想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更是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孔子、孟子、老子、韓非子、墨子等各大思想家應運而生,形成儒家、法家、 墨家。
  • 先秦時期人們的烹飪方式
    但在先秦時期(即秦統一中國之前),人們的烹飪手法受制於食材、炊具、文化等因素影響,並沒有如今這樣繁盛,烹飪方式也只限於烘、烤、燒、膾、煎、蒸、煮等幾種,飲食特點相對於如今也較為單一。先秦時期大致可分為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三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