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 先秦時期

2020-12-15 百家號

(一)墨子其人與《墨子》其書

1.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魯國(一說宋國)人,一說墨非其姓,以勤勞瘩黑得號,墨家學派創始人,我國先秦時期重要思想家之一其生平事跡不詳?大約生於孔子之後,活動於戰國初期。他出身於手工業者,能製造機械,也通曉軍事,曾率同弟子們幫助宋國防禦楚國的進攻。他早先曾學過儒家學說,後分裂出來,自創墨家學派。這一學派有嚴密的組織,不畏艱險,不辭勞苦,不尚空談,積極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宗教色彩頗濃。戰國時期,墨家影響甚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且有若干宗派。但秦漢以後,墨學衰微,墨家竟後繼無人了.

(1)生平與名號

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墨子·貴義》)

翟度身而衣,rIP腹而食,比於賓萌,未敢求仕。(《呂氏春秋·高義》)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日並孔子時,或日在其後。(《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別錄》雲:「今按《墨子》書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問於墨子。」如此,則墨子在七十子之後也。(見同上所載司馬貞之《索隱》)

(墨子)名翟,宋大夫,在孔子後。(《漢書·藝文志》)

墨子名翟,姓墨氏,魯人,或日宋人,蓋生於周定王時。……卒蓋在周安王末年,當八九十歲。(孫治讓《墨子傳略》)

墨子名翟,姓墨氏。每人也。··一其生卒之年,無從確知。但其時代,當在孔子之後,孟子之前,且亦為壽考人云。(蔣伯潛《諸子通考·墨子略考》)

墨非其姓,以日夜勤勞,面目瘩墨的號。故其道近釋氏之小乘,西方之天主。(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

(2)墨學及流傳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裡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韓非子·顯學》)

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

孔丘、墨翟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論,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義從風而為之服役者,不過數十人。使居天子之位,則天下遍為儒、墨夾。(《淮南子·主術訓》)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淮南子·泰族訓》)

使學者以裘褐為衣,以踐層為服,日夜不休,以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為墨。」亦道堯、舜,又善守御,為世顯學.徒屬子弟,充滿天下。(孫諳讓《墨子傳略》)

墨家豔子,蓋若後世儒家大師,開門授徒,遠有端緒,非學行純卓者,固不足以當之失。(孫怡讓《墨學傳授考》)

獷秦隱儒,墨學亦微;至西漢,儒復興,而墨竟絕。(同上)

2,《裡子》其書

《氣墨子》一書,非一人一時之作,亦非墨子自撰。它是一部包括墨子言論及墨家各派學說的著作,由墨子弟子、門人及其後學記錄、整理、彙編而成。

此書據《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七十一篇,至宋世已亡九篇。今存兩種版本:一「道藏」本,五十三篇;一「四庫全書」本,六十三篇。此書內容較為駁雜,體例亦不盡一致。一般認為,《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兼愛》、《非攻》等篇比較集中、完枯地保存了墨子思想的真相,乃《墨子》宗旨所在,為全書之核心,亦為墨學之綱要。

子墨子日: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享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態音湛酒,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算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墨子·奮問》)

《墨子》七十一篇。(《漢書·藝文志》)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採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同上)

《墨子》七十一篇,見《漢藝文志》。隋以來為十五卷,目一卷,見《隋經籍志》。宋亡九篇,為六十一篇,見《中興館閣書目》,實六十三篇,後又亡十篇,為五十三篇,即今本也,本存「道藏」中.(畢沉《墨子敘》)

《墨子》十五卷。舊本題周墨翟撰,然書中多稱「子墨子」,則其門人所記也。原本七十一篇,今佚八篇。其說為孟子所闢,不行於世。然其書則歷代著錄,列為九流之一。觀其近理亂真之處,然後知儒、墨異同之所以然,則亦不必廢觀也。(《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卷十三)

墨子自己並不曾著書,現存的《墨子》這書是漢人所募集的,其中有些是墨家弟子的著錄,有些還不是墨家的東西,所以我們還不好抱著一部《墨子》便籠統地來談墨子。要談墨子本人,最好是根據《墨子》書中的左列十篇:(一)《尚賢》、(二)《尚同》、(三)《兼愛》、(四)((非攻》、(五)((節用》、(六)·《節葬》、(七)《天志》、(八)《明鬼》、(九)《非樂》、(+)《非命》。

這十篇是各有上中下三篇的,而每三篇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只是一番談話的三種紀錄。……這十篇各具三篇,正是墨家三派各派的底本彙輯。因此在這十篇之中所含有的思想,正比較完整地保存著墨子思想的真相。在這十篇以外的東西呢,那就只好認為是後來的附益或者發展了。……這十篇是墨子的「十誡」—是他的十種主張,十種教條。(郭沫若《青銅時代·墨子的思想》)

相關焦點

  •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居然不是中國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曾經出現一大批的文人墨客,也出現過很多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墨子,作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毫無疑問肯定發是中國人,但是近年來有人提出質疑,那麼墨子的國籍究竟是哪裡?墨子,名翟。
  • 為什麼說墨子的人格精神最偉大?墨家學派為何很快衰落?
    在中國哲學史上,墨家學派曾經最為興盛,一度戰勝了儒家學說,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用孟子的話說,當時有兩種社會思潮,一種是墨家,另外一種是楊朱之學。墨家強調人生來就要奉獻,為他人、國家和社會奉獻自己所有力量,必要時包括生命。
  • 先秦諸子百家之墨家墨子的傳奇一生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百家爭鳴,不同流派的以及各家學派爭鳴鬥豔,也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群星閃爍的時代。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文化大家更是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其中的一家很受歡迎的流派大家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到了墨子這一代,他已經是平民。
  • 墨子是墨家的「巨子」嗎?
    墨家成員擅長器械製作,循規蹈矩,以「巨」為準,稱其學派的領導者為「巨子」,理所當然。墨家「巨子」之稱,不見於今本《墨子》,也不見於《孟子》、《荀子》、《公孫龍子》等書。墨家其他著作《田俅子》、《我子》、《隨巢子》、《胡非子》盡亡於宋代,以上四書是否言及「巨子」,已不可確考。道家《莊子》、呂不韋主編之《呂氏春秋》則提及。
  • 墨家創始人墨子,俠肝義膽,出身農民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齊爭鳴,而戰國時期有一句話「非儒即墨」能在百家爭鳴脫穎而出的墨家到底是怎樣的呢,墨家信奉一句話「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因此墨家在當時是絕對的俠義代表。墨家何以墨為名,這一切都是因為墨家是由墨子創立,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目夷後代因故由貴族被降為平民,小李有幸曾在滕州的墨子紀念館遊覽過一番,雖然都是一同各大紀念館一樣都是無關痛癢的東西,不過對他的事跡生平都有詳細的記載。
  • 戰國時期,墨家學派創造了認識論與邏輯學論,後來竟然消失了
    在戰國初期,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墨家門人弟子結成的學術團體以紀律嚴密而聞名。墨家學派比較推崇夏朝的政治,崇尚和學習大禹刻苦儉樸的精神,崇尚「赴火蹈刃」和「以自苦為極」的苦幹與自我犧牲精神。墨家學說的宗旨是「兼相愛、交相利」,這一宗旨與儒家區別等級名分、重義輕利的主張是對立的。以此為核心,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葬,節用等主張。墨家這些主張,都以講求實際功利的精神為主線。在歷史上墨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認識論和邏輯學方面。墨子認為,認識需要以客觀實踐為來源。
  • 帶你了解墨子,他是墨家的創始人,思想主張非常有特點
    墨子名翟,乃是墨家的創始人,第一任墨家鉅子,相信大家在《秦時明月》中對墨家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墨子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團,《史記》中記載他是宋國的士大夫,而《呂氏春秋》則記載他為魯國人,但也有人拿出所謂的證據說他是楚人,但墨子真正的身份早已經隨著時間長河的流逝而無法查證了。
  • 墨子也要負責?墨家為何在歷史上徹底消失?
    墨家作為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與儒家齊名的科學幫派,其潛在實力以及技術儲備是遠遠超過當時其他學派的。墨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多次依靠自身實力,以及墨子的出眾口才,制止了多次殺無謂的殺伐。墨子提出的諸多觀點,也更加貼近於底層人民,所以墨家學說,很容易就在春秋戰國時期那紛亂的社會上,招收到死心塌地的以墨家觀念為人生格言的人才。
  • 簡說墨子和墨家思想
    孔子求道於老子圖戰國時期墨家曾與道家在思想上兩分天下,《孟子·滕文公》有「天下之學,不歸楊(指楊朱,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則歸墨」的說法。後來道家式微,在法家興起之前,儒、墨二學則成為當時最大的兩家學派,韓非子《顯學》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據《淮南子·主術訓》載:「孔丘、墨翟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論。」墨子在當時的聲望也達到巔峰,與孔子齊名。可是,先秦時期如此重要的一個學術流派,經秦亡漢興之後,卻突然消失了,這讓後人一直迷惑。
  • 華夏文明史中,墨子與墨家的思想形成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有這樣一個團體,他們吃粗劣的飯菜,穿粗布衣服卻奔走於列國之間,為國君排憂解難,制止戰爭,並因此而顯赫一時,它便是與儒家並立的顯學——墨家。墨子、名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是哪國人,歷來就有不同的說法,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墨子是魯國人。另有史料說他是宋國人,曾長期生活在魯國,卻又做過宋國的大夫。
  •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家?其治世理念,有何不同?
    而民國時期,則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度的關鍵時期,由此也產生了很多文化碰撞,形成一度繁榮的文化盛況。但與先秦的「諸子百家」相比,還是要遜色很多。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數得上名字的學派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 墨學創始,墨家領袖,勞苦大眾的代言人——墨子
    春秋時代,繼儒家而起的另一個重要學派是墨家。儒墨兩家在思想主張上針鋒相對,是我國思想史上出現最早的互相對立的兩大學派。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中,儒墨兩家一直都處於顯學的地位。墨家的創始人,姓墨名翟,魯國人。也有人說他宋國人。
  • 一國三聖,孔子、墨子、莊子的關係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爭鳴,百家蜂起,思想學術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眾多學說豐富多彩,而儒家、墨家、道家更是其中的代表,這三家的創始人也被後世稱聖,為後世所敬仰,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三家創始人的隱秘關係。孔子,子姓,孔氏,名丘,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稱為「文聖」,晚年修訂六經,去世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被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古代的主流思想,歷朝歷代對孔子的加封的封號包括:褒成宣尼父、褒尊侯、大成至聖先師等。
  • 墨子與墨家,莊子與道家,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繫
    墨子與墨家,莊子與道家,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繫墨子,名翟,戰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出身於「賤人」,曾做過造車的工匠,後來官至宋國的大夫。相傳他早年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來他放棄儒學,自創墨家學派。現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思想的基本資料。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墨子也把「兼愛」成為「仁」,但與孔子所說的「仁」有很大的差異。
  • 墨子的「黑色」哲學
    然而,有一位思想家的哲學作為先秦諸子思想基調中尤為特別的那一個,巍然屹立於先秦歷史之中,他就是墨子。「墨」是顏色詞,「墨」就是黑色。不同於其他的諸子百家均用學派理念與職能來為自身命名,墨家卻使用一種顏色為自己發聲,這個顏色也恰恰是他姓氏的色彩。
  • 墨子與墨家思想簡述
    在歷史上,關於墨子這個人我們實際上知之甚少,一般而言,人們認定,墨子姓墨名翟,大約是戰國時期的魯國人,也就是在今天山東滕州。但仍舊有人說墨子本不姓墨,而是姓翟。比如,錢穆先生就認為墨子之所以叫墨子是因為他是受過墨刑的因徒,而不是因為他姓墨。還有的學者堅稱墨子是宋國人而不是魯國人。
  •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名翟(約前468—前376),相傳原為宋國人,後長期居魯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攻伐、兼併頻仍,人民生活很不安定。墨子除了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外,還將他的弟子組成了一個武裝團體,他們為了拯救民生,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如公輸般為楚造雲梯,欲攻宋。墨子派三百名學生前去衛宋,他自己則日夜不休,裂裳裹足,走了十日十夜至楚國,勸說公輸般、楚王放棄攻宋。可見墨子不愧為一個為民興利除害的社會活動家。先秦諸子中,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孟子亦稱楊、墨之言盈天下。
  • 墨子的故鄉,原來是河南最美的地方!
    墨子,更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農民出身的學者,這樣的經歷讓他的思想更加親民,只有體驗過百姓之苦,才會設身處地的為百姓所想。人物簡介墨子(約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戰國初年學者、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出身微賤,曾學儒術,因不滿其繁瑣的和學說,自創墨家學派以抗衡。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墨家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沒有勝出?
    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在創建墨家思想之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從墨家思想的主張上就可以看出: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 墨子與孟子,戰國時期兩大毒舌的隔空對決,誰會笑到最後?
    儒家一個弟子對儒家提倡的「愛有差等」、厚葬、禮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等理論深感不滿,他心懷兼愛天下的理想,毅然離開了儒家學派,靠身體力行的苦修實踐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奔走各國舌戰群儒,終於讓自己的學派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與楊朱建立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極端利己主義學派,共同瓜分了戰國思想市場的份額,這個人就是墨子。他所建立的墨家,是中國思想史上最具愛民情懷,最堅韌的理想主義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