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與墨家,莊子與道家,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繫

2020-12-15 零點說歷史

墨子與墨家,莊子與道家,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繫

墨子,名翟,戰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出身於「賤人」,曾做過造車的工匠,後來官至宋國的大夫。相傳他早年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來他放棄儒學,自創墨家學派。現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思想的基本資料。

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墨子也把「兼愛」成為「仁」,但與孔子所說的「仁」有很大的差異。孔子所說的仁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是有等級差別的愛。而墨子主張的兼愛則是沒有等級差別的愛,不論「王公大人」還是普通「萬民」,都不分輕重厚薄。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對不義的兼併戰爭,主張各國和平相處。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中,以墨子為首的墨者為宣傳和平四處奔走呼籲。

墨子提倡「尚力」,強調生產勞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同時反對統治者鋪張浪費,主張「節用」,「節葬」。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學派廣泛吸收。但到戰國以後,墨子的思想便不收人們重視了。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體系,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主要代表。莊子,名周,宋國人,戰國時期的隱士。莊子鄙視富貴利祿,痛恨「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社會不公。楚王曾派人帶著重禮聘莊子為令尹(相國),遭到拒絕。莊子過著貧窮的生活,以著書自娛。據說,他曾「著書十餘萬言」。莊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莊子》一書中。

莊子提出了「齊物」的觀點。「齊物」,就是萬物齊一。莊子認為,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沒有區別。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人養了一群猴子,他對猴子說:每天早晨給你們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橡子,怎麼樣?猴子聽了,都怒氣衝衝。老人改口說:那麼早晨給四個晚上給三個怎麼樣?猴子聽了,都很高興。在這裡,名稱和數量沒有一點變化,為什麼猴子會先怒後喜呢?這是因為猴子不了解它們在本質上是相同的。莊子認為,如果人們不知道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就會像猴子一樣,陷入莫名其妙的煩惱中。

從「齊物」的觀點出發,莊子提出「逍遙」的人生態度。所謂「逍遙」就是對事物的變化採取一種旁觀,超然的態度。要想達到「逍遙」,就要「無所恃」,不要受各種條件左右。莊子說大鵬固然飛的很高,但需要有很大的翅膀;列禦寇能乘風而行,但也要藉助於風。因此他們都是「有所恃」的,只有至人才能「無所恃」,才能到達「逍遙」的境界。莊子說,在世界的中央有一個神叫混沌。混沌沒有長耳目口鼻。住在南海和北海的兩個神很可憐混沌,就想為他開竅。他們鑿了七天,終於開通了混沌的七竅,結果混沌卻死了。

莊子認為,天與人「不相勝」。莊子說的「天」是指自然,「人」是指人為。人為是對自然狀態的一種破壞,無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須順應自然。

道家的人生價值:回歸自然,避世保身。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觀點。在道家的始祖老子看來,道的運行法則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著必須任由事物成為它所應是的樣子,絕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志摻雜其中,這就是「無為」;一旦徹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的驅使和強迫,事物就會在運動中完全實現自己的本性,此即「無不為」。以此自處,就可以實現莊子所謂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達到的「逍遙」自在的「無待」之境;以此處世,則可以實現「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齊物」之境。

相關焦點

  • 墨子是墨家的「巨子」嗎?
    墨家成員擅長器械製作,循規蹈矩,以「巨」為準,稱其學派的領導者為「巨子」,理所當然。墨家「巨子」之稱,不見於今本《墨子》,也不見於《孟子》、《荀子》、《公孫龍子》等書。墨家其他著作《田俅子》、《我子》、《隨巢子》、《胡非子》盡亡於宋代,以上四書是否言及「巨子」,已不可確考。道家《莊子》、呂不韋主編之《呂氏春秋》則提及。
  • 一國三聖,孔子、墨子、莊子的關係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爭鳴,百家蜂起,思想學術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眾多學說豐富多彩,而儒家、墨家、道家更是其中的代表,這三家的創始人也被後世稱聖,為後世所敬仰,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三家創始人的隱秘關係。他創立的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家崇尚俠義精神,組織嚴密,漢代大俠朱家、郭解據傳也是墨家子弟。
  • 兼愛的墨子、毒舌的孟子、嗜魚的莊子:《中國》展現的百家眾生!
    墨家、儒家、道家、縱橫家、兵家......不同的學術流派、不同的思想交鋒,在春秋末年直到戰國時代都未停歇。春秋戰國諸侯紛爭,200餘年的戰爭讓整個社會和秩序陷入混亂的狀況之中。但正是這樣的時代之下才能讓質樸深邃的見解和思辨發芽成才、勃發律動,奠定了中國文化最基本的底色和從容。作為首位登場的是墨翟,便是後世尊稱的墨子。
  • 為什麼說墨子的人格精神最偉大?墨家學派為何很快衰落?
    所以,楊朱學派也讓好多人傾心,成為當時最有名最有影響力的學派。平心而論,墨家學派是最理想主義的學派,在他的創始人墨子身上,也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但是墨子畢竟是從儒家學派中「叛變」出來的,儒家學派注重現實、強調奮鬥的人生精神,也對墨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墨子身上,體現了三種人生精神。第一,凡事要看有沒有用。
  • 簡說墨子和墨家思想
    孔子求道於老子圖戰國時期墨家曾與道家在思想上兩分天下,《孟子·滕文公》有「天下之學,不歸楊(指楊朱,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則歸墨」的說法。司馬遷的《史記》中,諸子百家都有記載,唯獨沒有記載墨子事跡和其墨家學說,只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用二十四字模糊概括了墨子一生:「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而漢朝以後則更少有人提及墨家。人們只知其大概,對這一學派的真實情況,卻少有了解。
  • 華夏文明史中,墨子與墨家的思想形成
    道家嘲諷當權者「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但卻奉行明哲保身,主張像泥塘裡的烏龜一樣自得其樂,對動蕩的社會視而不見。與此截然不同的是,有這樣一個團體,他們吃粗劣的飯菜,穿粗布衣服卻奔走於列國之間,為國君排憂解難,制止戰爭,並因此而顯赫一時,它便是與儒家並立的顯學——墨家。
  • 墨家為何能超過儒家,成為戰國第一門派?一文理清墨子十大思想!
    老子創立的道家學派,以「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為價值觀;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倡「仁者愛人」,強調道德修煉「內聖外王」的價值觀;而墨子則創立了墨家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的人生旨歸。墨子曾經是儒家弟子,因不滿儒家的禮樂制度和厚葬等理念,離開儒家創立了墨家學派,其影響力在短時間內急劇提升,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學派,與道家弟子楊朱創立的楊朱學派並駕齊驅,成為當時的顯學。墨家為何能在諸子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
  • 創立黑社會的大俠——墨子
    墨子,一個現代人聽起來很陌生的名字,不了解他的人最多知道他是一個跟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差不多時代的人,至於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估計很少有人能說出來。其實不光在現代,就算是司馬遷在《史記》中關於他生平的記載,也只不過寥寥數語:「墨子名翟,或曰並孔子時,或曰並孟子時。曾仕宋大夫,後被囚。」
  • 墨子與墨家思想簡述
    墨子及其弟子們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而且他們之所以過這樣的生活卻與他們的思想信仰有關,他們認為「不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所以,就當時而言,墨家這個團體在生活方式上是大異於常人的。長時期的自苦,導致他們形容憔悴,以至於腓無肱,脛無毛,再加上短衣草鞋,人們常常將他們以刑徒役相看。即使在當時人看來,墨子與他所創的墨家也是一群非常另類的人了。
  • 提倡「兼愛非攻」的反戰鬥士:墨家為何從歷史中消失?
    有感於生產生活資料的有限,以及戰亂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害,俠者墨翟振臂一呼,創建墨家,提倡「兼愛」「非攻」,與儒家比肩而立,與道家分庭抗禮。墨子像先秦諸子百家中,影響最大的自然要數儒、墨、道、法四家。秦漢以降,儒家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正統,法家主宰了專制王朝的廟堂,道家佔據了民間社會的空間。
  • 墨家創始人墨子,俠肝義膽,出身農民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齊爭鳴,而戰國時期有一句話「非儒即墨」能在百家爭鳴脫穎而出的墨家到底是怎樣的呢,墨家信奉一句話「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因此墨家在當時是絕對的俠義代表。墨家何以墨為名,這一切都是因為墨家是由墨子創立,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目夷後代因故由貴族被降為平民,小李有幸曾在滕州的墨子紀念館遊覽過一番,雖然都是一同各大紀念館一樣都是無關痛癢的東西,不過對他的事跡生平都有詳細的記載。
  • 墨家著作墨學中的「五行」思想有何內涵?
    如果按這一思路理解,那麼墨家認為「五行」的相生相剋不是一種固定的規律,這顯然與我們現在常說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相生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相剋有不一致的地方,就會出現「五行」亂生、亂克的狀態,即金可以生水,也可以生火,也可以生土等等。再說「說在宜」中的這個「宜」字,通常來說,「宜」的意思就是或然判斷,也就是一種可能性認識的判斷。
  • 《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 先秦時期
    他早先曾學過儒家學說,後分裂出來,自創墨家學派。這一學派有嚴密的組織,不畏艱險,不辭勞苦,不尚空談,積極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宗教色彩頗濃。戰國時期,墨家影響甚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且有若干宗派。但秦漢以後,墨學衰微,墨家竟後繼無人了.(1)生平與名號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
  • 先秦諸子百家之墨家墨子的傳奇一生
    有一天墨子和朋友們玩了一天,肚子是餓的咕咕叫。於是他就給自己盛了很多的飯,但是吃上幾口,覺得今天的飯菜不和自己的胃口,於是就說自己吃飽了,將飯放在了桌子上。可是他的心思被父親給發現了,於是教訓他:飯菜再怎麼不好吃,那也是農民頂著炎炎烈日,辛辛苦苦才種植出來的。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的人連飯都吃不上,你不同情那些忍飢挨餓的乞丐嗎?
  • 墨子也要負責?墨家為何在歷史上徹底消失?
    墨家作為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與儒家齊名的科學幫派,其潛在實力以及技術儲備是遠遠超過當時其他學派的。墨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多次依靠自身實力,以及墨子的出眾口才,制止了多次殺無謂的殺伐。墨子提出的諸多觀點,也更加貼近於底層人民,所以墨家學說,很容易就在春秋戰國時期那紛亂的社會上,招收到死心塌地的以墨家觀念為人生格言的人才。
  •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後世的墨家究竟為何悄無蹤影
    著名的哲學學派——道家,歷經多年變遷,核心思想仍然流傳於世。而墨家,作為同時代與其兩家並駕齊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學派之一,卻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墨家究竟是怎樣一個學派,為何會銷聲匿跡了呢?
  • 《易》不是墨家典籍為什麼會與《墨子》有關聯呢?
    《墨子》是墨家的典籍,而《易》並非墨家典籍,這兩者為什麼會有關聯呢?墨子與墨家思想學說輯著於《墨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所謂「墨家十論」,也就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非樂、天命、明鬼」這十項主張。《易》是概括性的說法,其歷史非常久遠。
  •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居然不是中國人?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墨子,作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毫無疑問肯定發是中國人,但是近年來有人提出質疑,那麼墨子的國籍究竟是哪裡?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時人,有人說他是宋國人,又有人說是魯陽人,還有人說他是滕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在當時的百家爭鳴裡有著「非儒即墨」之稱。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墨家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沒有勝出?
    墨家思想究竟是怎樣的思想?它和我們熟悉的儒、道、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揭秘帶有神秘色彩的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在創建墨家思想之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從墨家思想的主張上就可以看出: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 市場上墨家元素文化產品有哪些?有《秦時明月》也有《墨殺》
    一些著名的影視作品,如《尋秦記》《仙女湖》《大秦帝國》或臺灣的「金光布袋戲」等,對「墨俠」「墨者」和墨家集團的傳奇式、神話式的藝術再現,引起諸多觀眾讀者興趣,使得他們在影視作品之外,有意願去了解具體歷史時空中的墨子墨家。正好今年是風靡一時的墨家元素影視作品電影《墨攻》和動漫《秦時明月》上映十周年,故覺有必要談談墨家元素文創產業在當代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