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與墨家思想簡述

2020-12-15 國學新知堂

傳播理性解讀,引導科學思維。我是國學新講堂,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在歷史上,關於墨子這個人我們實際上知之甚少,一般而言,人們認定,墨子姓墨名翟,大約是戰國時期的魯國人,也就是在今天山東滕州。但仍舊有人說墨子本不姓墨,而是姓翟。比如,錢穆先生就認為墨子之所以叫墨子是因為他是受過墨刑的因徒,而不是因為他姓墨。還有的學者堅稱墨子是宋國人而不是魯國人。這些歷史迷霧是無法撥開的,因為它的時代太過久遠,留下來的資料又太過稀少,無論哪個觀點都擺脫不了猜測的嫌疑。歷史就是這樣,該記住的總不會被忘記,不該記住的也不要真,我們只要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創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學派,而且這個學派主要言論已經被較為完整的保留下來就足夠了。

墨子與孔子同時或略

墨子出身卑賤,自稱「鄙人」。在生活上以自苦為樂,沐驟雨,歷狂風,以至於面目黎黑,形容枯槁。他的徒弟也是如此,所以《荀子》常稱之為「瘠墨」。墨子及其弟子們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而且他們之所以過這樣的生活卻與他們的思想信仰有關,他們認為「不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所以,就當時而言,墨家這個團體在生活方式上是大異於常人的。長時期的自苦,導致他們形容憔悴,以至於腓無肱,脛無毛,再加上短衣草鞋,人們常常將他們以刑徒役相看。即使在當時人看來,墨子與他所創的墨家也是一群非常另類的人了。

但是,墨家卻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紀律的團體,他們有共同的生活原則,共同的精神信仰,並服從於一個領袖的領導。這個團體的最高領袖稱為「矩子」,「矩子」握有這個團體的最高權力,能夠發號施令,指揮他的弟子。墨家的第一任「矩子」就是墨子,所以墨子不僅是一位傳道授業的先生,也是墨家這個團體的領袖。這樣看來,墨家團體很類似於後世下層社會所結成的會黨道門之類。而且墨家集團也的確具有會黨式集團的牲特徵,他們組織紀律嚴密,絕對服從「矩子」的命令,甚至「赴湯蹈為,死不旋踵」。重諾講義,輕生死,趨義赴難,萬死不辭,這些都是典型的「俠客」精神。

墨子著書立說,傳道授業,以治亂救世為已任。傳說他穿著草鞋,步行天下,周遊列國,向各國君主遊說自己的治世之道。墨子的治世之道有十大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尚賢是墨子政治思想的基礎,他認為君主治國興衰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夠做到「尚賢事能」他說:「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他主張君主選賢事能要做到不避貧富、親疏、遠近,唯義是舉。只要有才,不管他是什麼身份地位,國君就當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墨子的尚賢觀點是比較徹底的,他要打破封建社會等級觀念,使貴無常貴,賤無常賤。這當時來說,也是比較激進的想法了。

尚同的實質就是要統一社會組織中所有成員的言行與思想,使政令言論出一,以此來實現天下無分爭的目標。他論證說上古天下沒有刑政之時,人異義,一人一義,二人二義,其人愈眾,其義滋眾。從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相非、交相害。「天下之亂,若禽獸然。」所以,為了根治天下之亂,就要發明行政來統一人們的言行與思想。如何統一呢?實際上就是要使下級服從上級,一裡之人要統一於裡長,一鄉之人要統一於鄉長,一國之人要統一國君,天下之人要統一天子。這樣,下級都要以上級的是非為是非,層層遞進,就實現了將天下的言論統一於天子的是非中。天下百姓都上同於天子,由天子來一同天下之義,就能實現天下治了。但是如何保證天子與官長的永遠正確呢?這就要依靠前面所提到的尚賢了,因為天子與國君以尚賢為政,所以天下的官長都是遴選出的仁人,所以能發善言善政。

但是墨子還說,天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還是不夠,還要上同於天才行。如何才能知道天下之義已經上同於天了呢?墨子說如何天下義沒有上同於天,天就會忽然飄風苦雨,降災變以求處罰。這一觀點恰恰表明了,尚同並不單純是統一於天子的即人的言行的,他其實要統一於某個近似天理的東西。天理是一個人的意志之外的某一客觀的事物,天子就負責將義同一於天。天子義不能同於天,天就降下突變來懲罰,目的是矯正天子之義。直至天子義與天相同為止。墨子的這一政治理想顯然具有空想的性質。

兼愛是墨子倫理思想的核心,他指出:今國之與國之相爭,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惠忠,交父子不慈孝,史弟不和調,都是以不相愛而生。所以就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政治口號。什麼是兼相愛、交相利呢?就是視人之國若視已之國,視人之家若視已之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只要人與人相愛就不會有侵伐、相篡、相賊的發生了。」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天下也就太平了。非攻是兼相愛、交相利的必然結論,他指出,殺一人為死罪,殺十人便十重死罪,奈何國之與國攻伐,殺傷千百萬人卻都成了英雄,還受人尊敬。偷人雞犬、牛馬、取物為有罪,然則竊人國家的大盜卻都成為義舉了呢。戰爭是人間最不義之事,所以墨子有非常鮮明的反戰思想,集中體現在非攻這一主張上。

節用、節葬、非樂是針對現實社會奢靡鋪張的批判而不單純是反儒而建立的原則。他說:」民所苦者非此也,若於厚作斂於百姓,賞以賜無功,虛其府庫,以備車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宮室觀樂,死又厚為棺槨,多為衣裘。生時治臺榭,死又修墳墓,故民苦於外,府庫單于內。上不厭其樂,下不堪其苦。「 批判如此現實,自然會有節用、節葬、非樂的主張來,這些原則主要是針對為政者來說的,因為貴族的用度、喪葬,禮樂已經成為導致民間疾苦的一個重要原因。

墨子認為上天是有意志的,」天欲義而惡不義「,」天之愛天下之百姓「,兼愛、尚同這些原則是符合天的意志或是天意志的直接體現。鬼神可以降福災,賞善罰惡。墨子想藉助於天志和明鬼來實現約束天子與百姓思想與言行,從而實現天下大治的目標。同時,這也是墨子言論的邏輯起點,也是支撐其言論先驗的最終依據。墨子的言論是代表天代鬼神來宣講的,我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這都是天所意願人間需要實現的法則。

墨子學說的命運很奇特,但也不偶然。在春秋戰國時代,儒墨兩家平分天下,可謂」非儒即墨「,但秦漢一統之後,儒家復興,但墨家卻從此一蹶不振,一代顯學成了千古絕唱,退入了漫長的黑暗之中,整整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裡,墨子從未被真正重視過。直至清代,人們才開始了墨子的研究,這一期間是墨學的發端,也有豐厚的成果。建國以後墨子研究更是蓬勃發展,所以我們今人才得以更多更好的理解墨子及其思想。

我是國學新講堂,致力於理性解讀《易經》《道德經》等國學經典,探索未來中華文化新方向,歡迎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簡說墨子和墨家思想
    有論者據此認為,尊天、明鬼只是墨子及墨家學派的宣傳其思想形式,這說明天志、明鬼不是墨子的真實思想,更不是墨子思想的主流,只是墨子用來救世的手段。只是到了近代以後,孫詒讓、梁啓超、章炳麟、章士釗、譚戒甫等人才開始把墨辯邏輯與西方邏輯和印度因明進行比較研究,從而使後期墨家邏輯思想重新受到了重視,並有了新的發展。
  • 華夏文明史中,墨子與墨家的思想形成
    墨子出身如何,是什麼造就了他的離經叛道,作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的思想主張又來源於何處呢?墨子的家世已經無法考究,但由於他的思想大多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心聲,憑此推斷,墨子可能出身於社會中下階層。為此,楚惠王的使者穆賀曾當面說他的學說是「賤人之所為」,荀子也批評他的學說是「役夫之道」,墨子對這些污衊之詞,漠然處之,一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過著簡樸的生活,這也成為墨家始終遵守的教條。
  • 帶你了解墨子,他是墨家的創始人,思想主張非常有特點
    墨子名翟,乃是墨家的創始人,第一任墨家鉅子,相信大家在《秦時明月》中對墨家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墨子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團,《史記》中記載他是宋國的士大夫,而《呂氏春秋》則記載他為魯國人,但也有人拿出所謂的證據說他是楚人,但墨子真正的身份早已經隨著時間長河的流逝而無法查證了。
  • 墨家為何能超過儒家,成為戰國第一門派?一文理清墨子十大思想!
    老子創立的道家學派,以「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為價值觀;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倡「仁者愛人」,強調道德修煉「內聖外王」的價值觀;而墨子則創立了墨家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的人生旨歸。墨子曾經是儒家弟子,因不滿儒家的禮樂制度和厚葬等理念,離開儒家創立了墨家學派,其影響力在短時間內急劇提升,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學派,與道家弟子楊朱創立的楊朱學派並駕齊驅,成為當時的顯學。墨家為何能在諸子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
  • 《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 先秦時期
    (一)墨子其人與《墨子》其書1.墨子其人墨子名翟,魯國(一說宋國)人,一說墨非其姓,以勤勞瘩黑得號,墨家學派創始人,我國先秦時期重要思想家之一其生平事跡不詳?大約生於孔子之後,活動於戰國初期。他出身於手工業者,能製造機械,也通曉軍事,曾率同弟子們幫助宋國防禦楚國的進攻。
  • 墨子是墨家的「巨子」嗎?
    從上述材料可知:「巨子」是墨者集團的最高領導人,為各諸侯國的「墨者」共同信奉;鉅子世代相傳,後一任鉅子由前一任巨子臨終前指定;鉅子之子犯法,與普通墨家成員同罪。墨子是墨家理論的發明者,是墨家集團的第一位首領。那麼,墨子是不是「巨子」?假若是鉅子,為什麼《墨子》中,弟子只尊稱他為「子墨子」,先秦他書無一稱他為巨子?
  • 墨子也要負責?墨家為何在歷史上徹底消失?
    墨家擁有的武裝力量,可以左右小國政權,也可以阻撓大國侵略由於墨家學說深得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的推崇,所以他們對於墨子學說是一種極端的信任和無條件的支持。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攻伐不斷,如果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墨家是根本無法實現兼愛非攻的學術思想。
  • 墨家創始人墨子,俠肝義膽,出身農民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齊爭鳴,而戰國時期有一句話「非儒即墨」能在百家爭鳴脫穎而出的墨家到底是怎樣的呢,墨家信奉一句話「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因此墨家在當時是絕對的俠義代表。墨家何以墨為名,這一切都是因為墨家是由墨子創立,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目夷後代因故由貴族被降為平民,小李有幸曾在滕州的墨子紀念館遊覽過一番,雖然都是一同各大紀念館一樣都是無關痛癢的東西,不過對他的事跡生平都有詳細的記載。
  • 先秦諸子百家之墨家墨子的傳奇一生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百家爭鳴,不同流派的以及各家學派爭鳴鬥豔,也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群星閃爍的時代。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文化大家更是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其中的一家很受歡迎的流派大家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到了墨子這一代,他已經是平民。
  • 墨家思想:墨學的現代價值,墨子傳播的觀念
    小編認為墨子文化代表的是典型的夏文化,甚至可以說是涵蓋了夏之前的五帝文化。在墨子的身上,有著太多的古聖人堯、舜、禹的思想印記。在墨子的心目中,不,在不少史家的心目中,堯、舜、禹也是「墨子」。堯自己就是個制陶的能手,因此號為「陶唐」,同時,還要帶領大家制定曆法,治理洪水,視察四方,是個「墨子」那是毫無疑問的了。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舜黴黑」(《淮南子·修務訓》),「黴」通「黴」,就是臉上長滿了瘡斑、布滿了傷痕,而且黑蒼蒼的。可見,舜是個標準的「墨子」。至於墨家重點學習的禹道,那禹更是以黑聞名的。
  • 墨學創始,墨家領袖,勞苦大眾的代言人——墨子
    春秋時代,繼儒家而起的另一個重要學派是墨家。儒墨兩家在思想主張上針鋒相對,是我國思想史上出現最早的互相對立的兩大學派。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中,儒墨兩家一直都處於顯學的地位。墨家的創始人,姓墨名翟,魯國人。也有人說他宋國人。
  •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名翟(約前468—前376),相傳原為宋國人,後長期居魯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攻伐、兼併頻仍,人民生活很不安定。墨子除了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外,還將他的弟子組成了一個武裝團體,他們為了拯救民生,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如公輸般為楚造雲梯,欲攻宋。墨子派三百名學生前去衛宋,他自己則日夜不休,裂裳裹足,走了十日十夜至楚國,勸說公輸般、楚王放棄攻宋。可見墨子不愧為一個為民興利除害的社會活動家。先秦諸子中,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孟子亦稱楊、墨之言盈天下。
  • 為什麼說墨子的人格精神最偉大?墨家學派為何很快衰落?
    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等,認為人是用來愛的,要讓世界充滿愛,就要不遺餘力地愛別人,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愛別人,這樣世界才能溫情脈脈。另外,墨家主張世界和平共處 ,所有非正義的戰爭都是在反對之列。這種思想極大地迎合了當時處於生命朝不保夕的中下層勞動者的心願,所以墨家學學派興盛一時。
  • 墨子的教育思想
    4.以科技和思維訓練為特色的教育內容出於培養「兼士」的需要,墨子確定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內容,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強調科技知識教育和思維訓練。前者包括生產知識、軍事知識、科技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等內容,以幫助「兼士」獲得各從事其所能的實際本領;後者包括認識方法、思想方法和形式邏輯能力等內容,目的在於鍛鍊和形成「兼士」的邏輯思維能力,善於與人論辯,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 墨子與墨家,莊子與道家,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繫
    墨子與墨家,莊子與道家,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繫墨子,名翟,戰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出身於「賤人」,曾做過造車的工匠,後來官至宋國的大夫。相傳他早年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來他放棄儒學,自創墨家學派。現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思想的基本資料。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墨子也把「兼愛」成為「仁」,但與孔子所說的「仁」有很大的差異。
  • 《易》不是墨家典籍為什麼會與《墨子》有關聯呢?
    《墨子》是墨家的典籍,而《易》並非墨家典籍,這兩者為什麼會有關聯呢?墨子與墨家思想學說輯著於《墨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所謂「墨家十論」,也就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非樂、天命、明鬼」這十項主張。《易》是概括性的說法,其歷史非常久遠。
  •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為什麼他的思想沒有成功?
    在亂世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的思想家來宣傳他們的思想,但是很多時候他們思想並不會得到重用,墨子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墨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他的思想為什麼不能夠得到廣泛應用。墨子認為,這個世道之所以如此之亂,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不相愛。懷著對人類最深沉的情感,墨子提出了他整個思想的核心兼相愛,交相利。聽起來很不錯。一個只有愛的世界,沒有爭端,沒有仇恨,沒有戰爭,人們安定的守著自己的產業,過著幸福的生活。在中國這個典型的農業社會,人心思定。田園牧歌的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嚮往。因此墨子學說,一時間引來無數追隨者。
  • 墨家和儒家都講仁愛,但是區別卻很大,你認同哪家思想?
    墨翟,姓墨名翟,史稱墨子,是墨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墨家思想學說曾經盛極一時,先秦時期士人學子「非儒即墨」,就是說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不是儒家的門徒就是墨家的門徒,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家思想學派,與儒家一樣是那個時期的顯學。
  • 墨子出身木匠,為何能成為各派思想的代表
    春秋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此時,出現了以儒、墨、法、道為主的百家爭鳴的學派,這些學派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見解,因此我們都深受這些思想的影響,其中,儒家和墨家最具代表性,但有傳言說墨子是木匠,這真的是真的嗎?
  • 墨家著作墨學中的「五行」思想有何內涵?
    如果這裡的「五行」真是我們常說的「五種元素」的話,那麼墨家就是對以前諸家認知的這種規律的反駁。墨家之所以反駁這樣的認知,可能在於墨家在百家中興起較晚,為了獲得人們對自己學說的關注,不得不從另外角度切入。其承認事物的客觀實在、人的意識就是對客觀實在地反映。也就是說,墨家承認「五行」存在的這一事實,但在認識上是不同於其他諸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