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

2020-12-16 每日農業資訊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在農村往往能夠聽到很多俗語,也許很多人年幼的時候不少聽到大人們談論關於月的話,就像是「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樣的俗語聽起來似乎僅僅是一種對於月的描述,但其實仔細看的話,是對於氣象的預測,按照多數老人的說法,如果在八月十五這天能夠看到雲彩遮擋住月亮,那麼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是看到降雪,這是真的嗎?

從整體上看這句俗語具有著很強的預示性,似乎是非常真實的一種說法,但是兩個日期之間相隔了100多天,真的有這麼大的關聯性嗎?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句俗語的環境。我們知道在國內漫長發戰中,一些話具備著不小道理,同時也會得到廣泛的流傳,但是這些俗語並不一定具有很好的邏輯性,而是人們通過對於事物的觀察形成的經驗之談。

在這個過程中會讓很多俗語不斷產生,也會讓一些本來沒有什麼道理的俗語被拋棄,最終留下來的就是得到認可的,因此留下來的俗語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從這句話中能夠看到,似乎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被綁在了一起,那麼這兩天的預報真的會準確嗎?但是就專業人士的說法,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從前因和後果來看,確實沒有什麼能夠解釋得清楚的邏輯關係,在科學上是不能夠進行解釋的,那麼這句話為什麼能夠廣泛傳播呢?其實有著以下兩種原因。

一、秋天的天氣往往都是乾燥晴朗的,秋天大多數時間內天上是沒有雲彩的,而八月十五這個時間,多數地區的小麥已經開始播種,如果發生了雲彩遮擋住月亮的天氣,就將會預示著連續下雨的天氣,這也是對於小麥發育很有利的一種環境。同時正月十五如果下雪的話,也預示著一個好收成,這兩種環境結合在一起似乎就有了共同點,那就是都是意味著好收成。

二、古代農業生產是需要對於天氣格外關注的,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和天氣有關的俗語主要就是因為一種對於好收成的期待。正是因為天氣總是會出現變化,但是一些變化又是能夠被證實是和好收成有關的,即便是這種邏輯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人們也是願意接受這樣的總結出來的規律。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

相關焦點

  •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時間:2020-02-08 15:34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一晃眼,2020年的春節就要畫上句號了。
  • 農村俗話:「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
    「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這就是小偷們總結出來,什麼時候去進行盜竊最好,大風和下雨天偷最好,不易被發現;月圓之夜和下雪天則不應該去偷竊,這樣很容易被發現,這就是俗語當中的糟粕文化,不應該去傳承的。作為青年人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被糟粕文化迷住了雙眼。
  • 農村諺語中:「八月十五雨星星,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一句俗語「八月十五雨星星,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話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度過一個有一個與親人團圓的日子。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兩個中國人眼中最特殊的日子裡發生的如此巧合的自然現象使得這一巧合承載了無數人對於團圓的回憶。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你不可全信
    在生命誕生方面,古人也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形成了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一、男不得初一古人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維,他們覺得在家庭中,男子最為重要,肩負著養家的重要職責。因此,在古代,男子的地位一般都很高。而家族中添丁進口主要是指有男孩出生,甚至覺得男孩才能延續香火。
  • 農村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
  • 農村俗語,雲遮中秋月雨打狀元燈,什麼意思?又何科學依據?
    農村俗語,是中國勞動人民五千年的智慧結晶,由於現在城市的發展,許多民間的俗語慢慢的推出了歷史舞臺,有些俗語甚至被人遺忘,但是在近幾年,俗語因為其豐富的知識和內容,再次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並且因為俗語在科學上看,也擁有起碼幾千年的數據積累,按現在的話來說,俗語的大數據資料更多,更靠譜。
  • 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中秋節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所以在昨天中秋節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回家陪伴自己的親人呢?現在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所以小編就為大家說一兩個關於中秋節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以前這句俗語根本就不是這樣的,而是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可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這句俗語就辦成這樣了。
  • 明天元宵節,人們常說,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了,在往年,城鄉彩虹橋君這裡,正月十五了可是重要節日,也是這個過年的最高潮了!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都會逛燈會、打燈籠、吃元宵!精彩紛呈!能出去曬曬太陽,但那只是奢求了,不知道大家明天的正月十五會怎麼過呢?如果在正月十五出現下大雪的景象,城鄉彩虹橋君這裡的老百姓就會說,正月十五雪打燈,好兆頭!預示著今年一定會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份!這個正月十五會過得格外有意義!開心快樂!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而是老祖宗半輩子經驗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一句民間流傳度很高的俗語。那麼人們到底為什麼會總結出這樣的經驗呢?這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其實西方歷史上還有一個關於八月的來歷的傳說。凱撒大帝雖然出生於九月,但是他一般都習慣在八月慶祝自己的深沉,因為羅馬院曾經在八月授予他大帝的稱號。不僅如此的凱撒大帝甚至還用自己的尊號來稱呼這個月份。於是久而久之,人們就開始用August來指代八月。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了八月要比七月少一天,凱撒大帝覺得非常不高興,於是他就從二月中抽出了一天家在了八月裡。
  • 今日春分,俗語「春分不暖,秋分不涼」,說明了什麼道理?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分的意思是說在這個節氣點將春天分成了兩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今天2019年3月21日為春分日。
  • 民間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意思原來是這樣子
    民間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意思原來是這樣子文·段宏剛民俗文化歷來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許多俗語經過長期積澱,演化成人們當下的生活經驗和精神信仰,深深鐫刻在每個人的心頭,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流程,比如,「「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就是如此。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有啥講究嗎?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什麼意思?
    文/加貝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什麼意思?希望孩子過得好 俗語是人們通過大量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凝聚著勞動人民智慧的語言。俗語在農村見得比較多,現在城市裡的人們見面都是客套的普通話,幾乎看不到俗語的身影。因為俗語的產生比較隨意,沒有嚴格或者固定的模式,所以俗語一般沒有華麗的辭藻,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大白話。這些語言淺顯易懂,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流傳了很多年。 俗語這個說法最早可追溯到司馬遷時期,從司馬遷的記載可以看出俗語的意思是民間流傳的說法。俗語還被稱作俗話、民語等等。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農村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看似沒有科學道理,但其實都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對人有著一定的啟發作用。像我小時候,就經常聽到奶奶說這樣一句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在出生日佔到一個好的時間,就意味著此生命運發達顯貴,這其實也是算命先生首先追問生辰八字的重要原因。像「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中的初一和十五,其實是指的正月份,而正月份正值農曆新年,家家戶戶充滿了熱情歡樂的氣氛。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說的是人的出生時辰,男孩不要初一出生,女孩不要十五出生,這裡的初一,十五說的是正月的裡日子。也就是說男孩不要正月初一出生,女孩不要正月十五出生,這就是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
  • 俗語「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掛滿集」啥意思?農村老人才明白
    時間一晃,就進入到了農曆七月,這不但標誌著一年過去一大半了,而且秋收也就即將拉開序幕了。那您可知道在農村裡,這個時節什麼水果最好吃嗎?其實,在農村裡的很多的小孩應該都聽說過「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掛滿集」這樣一句俗語,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一雪蟲無蹤,二雪來年豐」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日小雪節氣,「一雪蟲無蹤,二雪來年豐」啥意思?農村的冬季並不是沒有農作物生長的,而冬季是油料作物油菜和小麥的重要生長時期,這兩種大宗農作物耐寒耐凍,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也能生長得很好,這不農民有句俗語這樣說的「瑞雪兆豐年」,說的是冬季多下幾場大雪,來年農民就能豐收。
  • 農村老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啥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老話,這些老話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和所見所聞總結出來的,用於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為了便於人們記憶和口口相傳,這些老話不僅朗朗上口而且言簡意賅,農村人在茶餘飯後經常會說起這些老話,其中經常說起的一句老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