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野生菌產地
就不得不提起雲南
雲南是野生菌王國
野生食用菌資源種類佔全國的90%以上
全國市場上近7成的野生菌來自雲南
近日
《雲南省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
明確了雲南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
塑造「雲菌」品牌
力爭到2022年
全省食用菌農業產值達400億元
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
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提品質、擴規模、塑品牌
讓雲南菌子香飄全國
力爭到2022年——
全省食用菌農業產值達400億元
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
其中
野生食用菌產量達22萬噸
農業產值達180億元
綜合產值達430億元
栽培食用菌面積達30萬畝(30億棒)
產量達150萬噸
農業產值達220億元
綜合產值達600億元
堅持在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發揮我省氣候多樣以及食用菌種質資源富集、產量高、品質優等資源環境優勢,圍繞提升野生食用菌品質、擴大栽培食用菌規模兩大任務,加強基地建設,塑造「雲菌」品牌,培育消費市場,延長產業鏈條,強化政策和科技支撐,優化發展環境,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將雲南省打造成全國野生食用菌貿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產貿易中心和全國大宗栽培食用菌生產基地。
如何布局?
按照野生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分類推進全省食用菌基地布局。
野生食用菌
重點圍繞松茸、美味牛肝菌、松露、雞油菌、乾巴菌、雞樅、青頭菌、紅菇、奶漿菌等9種野生食用菌打造一批保育及供應基地縣。
詳細名單如下
9種野生食用菌保育及供應基地縣名單
栽培食用菌
圍繞木耳、香菇、平菇、姬松茸、羊肚菌、天麻等大宗栽培品種及金耳、白參、茯苓、大球蓋菇、黑皮雞樅、暗褐網柄牛肝菌等雲南特色品種打造一批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縣。
詳細名單如下
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縣名單
每個基地縣配套規模適度的分揀、冷庫、烘乾、包裝等設施。
扶持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規模化栽培食用菌生產示範基地,在每個基地縣建設100畝以上或年用菌包100萬棒以上的栽培示範基地。
在全省範圍內培育或引進產值億元以上食用菌企業20家、5000萬元以上企業或合作社50家,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企業6家。
建設野生食用菌仿生栽培示範基地
提高野生食用菌產量及質量
利用地形地貌及氣候特點,在野生食用菌基地縣選擇產量較大的適宜林地,集成珍稀食用菌林下仿生栽培技術體系,採取「種質資源封育」、「人工促繁」、「包山養菌」等方式開展管護育菌,建設野生食用菌仿生栽培示範基地,提高野生食用菌產量及質量。
在貢山、永仁、南華、會澤、陸良、易門、永勝、玉龍等地建立松露仿生栽培示範基地;
在彝良、大關、永善、威信、鹽津、鎮雄、蘭坪、維西、永勝、元江、新平等地建立天麻仿生栽培示範基地;
在永勝、永平、騰衝、景谷、景東、思茅、雙江等地建立茯苓仿生栽培示範基地,實現「林—菌」複合型發展。
建設菌種繁育培育中心
在昆明建設綜合菌種繁育中心,在石林、紅河、寧洱、施甸等地建設優質木耳菌種培育中心。
在昭陽、馬龍、新平、施甸等地建設優質香菇菌種培育中心。
在陸良、新平、楚雄、易門等地建設優質平菇菌種培育中心。
在彝良建設天麻優質菌種培育中心。
推進栽培食用菌菌種規範化、集約化生產,保障種植環節產量和產品質量,輻射帶動全省食用菌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延伸產業發展鏈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昆明、楚雄、大理、麗江、曲靖、昭通、玉溪、保山、普洱、文山等地建設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區,建設方便食品、調味品、保健品、日化品等食用菌產品生產線,開展食用菌加工,顯著提高食用菌附加值,打造集生產、加工、物流、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產業示範園區,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昆明、保山、普洱、昭通等地規劃建設菌材原料加工貯運基地,提供菌材配送服務。
開展菌棒資源化利用,在昆明、保山、曲靖、昭通、普洱等地配套建設菌棒集中處理中心。
建設以食用菌為主題,民族文化、休閒康養相結合的特色小鎮、特色村20個,特色食用菌美食街區30個。
打造規範化功能化交易市場
圖自春城晚報
依託現有食用菌交易市場,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改造提升或新建規範化、具有不同功能區域的交易市場,形成以昆明為中心,南華、易門、香格裡拉、昭陽、陸良為分中心的「1+5」交易市場格局。
創新「雲菌」交易機制,在香格裡拉等地開展松茸拍賣試點工作,成熟後在其他地區推廣。
打造「雲菌」公用品牌
打造「雲菌」公用品牌及10個區域品牌、10個企業品牌、20個產品品牌,培育10個食用菌地理標誌產品。
「雲菌」品牌標識優先在區域、企業、產品品牌中推廣使用。
鼓勵食用菌企業實施產業標準化戰略,重點研究涵蓋保育、栽培、保鮮、加工及產品、檢驗檢測、流通等方面的野生食用菌標準體系,制定或修訂相關標準。
構建食用菌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的全程追溯體系。
發掘、傳承、弘揚具有雲南特色的「菌文化」,製作特色鮮明的「雲菌」產業系列宣傳片。
強化全產業鏈科技支撐
打造以昆明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雲菌」科技支撐平臺。
推進食用菌種質保藏利用體系建設,重點開展以保育區、標本館、遺傳物質庫、菌種保藏庫、活體庫、活性成分庫、信息庫為內容的「一區一館五庫」建設;
加強野生食用菌馴化研究,儲備具有栽培推廣潛力的優良菌種資源20種以上;
開展食用菌優良菌種選育研究,選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食用菌栽培新品種20個以上;
建立完善與大型商貿市場連接暢通,與省內高鐵網、航空網相適應,高度智能化的冷鏈配送體系,並開展從採集、運輸到儲藏的全程保鮮核心技術研究應用,延長保鮮期,降低物流損耗;研發食用菌產品加工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加大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加大政策資金扶持
將食用菌產業納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等享受有關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食用菌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在省內新投資發展食用菌產業,實際投資額1億元以上的,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一次性獎補。
支持食用菌標準化戰略,發布實施國家標準的,每項獎勵30萬元;
發布實施行業標準的,每項獎勵15萬元;
發布實施地方標準或團體標準的,每項獎勵5萬元。
加強和完善野生菌資源保護管理制度,支持食用菌新品種選育、示範推廣,對經選育成功且能推廣的新品種,經國家級審定通過的,每個新品種獎勵20萬元;
經省級審定通過的,每個新品種獎勵10萬元。
支持食用菌企業開展「三品一標」產品質量認證,對新申報並獲得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的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獎勵。
將食用菌產業納入雲南省綠色食品牌「10大名品」和綠色食品「10強企業」、「20佳創新企業」評選範圍。
放寬擔保、抵押條件,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食用菌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擔保費率按照不超過0.8%(政策性扶貧項目不超過0.5%)的標準執行。
直接用於食用菌種植的生產設施用地及為生產服務的輔助設施用地按照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對食用菌生產、初加工執行農業生產用電用水優惠政策。積極爭取食用菌鮮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降低食用菌鮮品運輸成本。各地可自行制定食用菌生產設備設施、菌棒生產等有關獎補措施。
隨著越來越多人了解野生菌
產業的潛力被激發
實現一朵菌子
從雲南大山賣到了全球餐桌
轉身成為產值超百億元的
大產業、大發展、大文化
來源:昆明信息港
發布:嵩明縣融媒體中心
您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