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我泱泱大中華文化瑰寶當中最經典的部分。提到唐詩宋詞,就一定離不開李白,杜甫,蘇軾。這些大文豪們,也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絕句。
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逋(bū),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山園小梅·其一》。全文如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逋一生淡泊名利,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人都說「文如其人」。從林逋的這首《山園小梅·其一》之中,我們大抵也能夠窺一斑可見全豹,品嚼出林逋的為人。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直譯成白話文,就是——
在百花凋零的時候,只有梅花迎著寒風傲然盛開;她那明媚的、鮮豔的樣子在校園裡獨樹一幟,把所有的風光都佔盡了。
梅花稀疏的影子,虛虛實實地橫映在清淺的水中,梅花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拍攝思路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雖然是在描寫梅花在校園裡獨樹一幟佔盡風光的傲然景色,但是我們在實際拍攝的時候,並不一定只能拍梅花。「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的中心思想是獨樹一幟,從廣義的攝影思維考慮,這兩句詩詞表達的是與眾不同的驚豔效果。所以我們在拍攝時,只要挑選早春時節花園裡「唯一」的,「驚豔」的那一朵、一枝,甚至一叢、一樹花朵,作為攝影主體就可以了。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雖然描寫的是梅花搖曳的影子,倒映在清淺水中的樣子,不過主要表達的意思還是鮮花在水中搖曳的倒影。所以,我們在實際拍攝時,完全可以拍攝所有早春時節開放的,鮮花的倒影。而作為倒影反射介質的水面,也可以拓展成為各種「鏡面」。
拍攝方法
拍攝「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有兩種拍攝方法比較常用——顏色對比和虛實對比。
顏色對比萬綠叢中的一點紅,就是運用顏色對比體現出「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的最佳拍攝方法。顏色對比,也非常適合在「花開一點」的早春時節,體現一枝獨秀。
在大部分的花朵都沒有開放的情況下,只有一支花或者是一朵花率先綻放,自然就會成為「獨樹一幟」的焦點。用綠葉來襯託紅花,是非常常見的拍攝思路。當然,為了突出拍攝效果,我們還可以在顏色對比之上,再疊加虛實對比。
虛實對比如果花園裡,不只是只有一朵花,或者是一枝花提前開放,還有其他的花朵也一起綻放著,那麼,我們不妨採用虛實對比的方式,突出體現其中一枝形態比較有特色的花朵,來體現唯一的、驚豔的效果。
我們可以用長焦鏡頭疊加大光圈,將攝影背景虛化,讓攝影主體懸浮於攝影背景之上。這樣拍攝的好處在於突出攝影主體,增加畫面的立體感。當然,我們也可以在虛化的同時,巧妙利用攝影前景,讓畫面的層次感更加分明。
拍攝「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主要攝影思路是「鮮花倒影暗香浮動」。
構圖取景「鮮花倒影暗香浮動」的拍攝主旨是利用物體反射形成鏡像。所以在實際拍攝時,第一要務是尋找能夠生成倒影鏡像的「反射面」,然後以反射面裡面的倒影為攝影主體,以拍攝環境中的其他事物為攝影陪體。根據鏡像攝影的特點,構圖取景的時候率先要考慮對稱構圖。
攝影器材攝影器材方面,首選中焦段鏡頭拍攝,廣角鏡頭次之。長焦鏡頭視拍攝情況,酌情決定是否使用。因為是拍攝鏡像,所以攝影師和攝影主體的距離會相對比較近。長焦鏡頭雖然虛化效果很好,但是拍攝距離卻是相對比較遠的。對於拍攝鏡像題材而言,在攝影師取景時會增加難度。而廣角鏡頭是會產生畸變效果的,所以首選中焦段鏡頭拍攝;如果是在相對比較空曠的地方,遠距離拍攝的角度,也恰好可以捕捉到水面浮動著的鮮花的倒影,那麼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考慮採用長焦鏡頭拍攝的——不過,這種情況實在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