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梅花就是眾多文人志士所吟詠的對象。
眾多詩人對其凌寒傲雪的精神極為讚嘆,若是說到詠梅的古詩詞,那可謂數不勝數,比如最為熟悉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等等,眾家各有所長,各懷絕妙之詞。
實不相瞞,我也對有一位詩人的詠梅詩極為欣賞,這位詩人就是林逋,和靖先生,他的那句詩,想必大家不少人都聽過,那就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憑這麼一聯詩,歷來便被讀者譽為詠梅的絕唱。
這位北宋著名的隱逸詩人,姓林,名逋,字君復,被後人稱之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此句詠梅詩出自於他的《山園小梅》,其原詩如下:
《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一首詠物詩,描寫的環境氣氛,與梅花的姿態幽香顯得十分和諧協調,顯得恰到好處,跟其他詠梅詩相似,一樣是歌頌梅花的傲雪耐寒,同時也寄託詩人在逆境中堅貞不移的品格,梅花的這種淡雅和嫻靜,極其凸顯,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效果。
可能不少人了解這位和靖先生,並不是從這句詠梅詩句認識的,而是從一個詞語「梅妻鶴子」中知道的。
傳聞林逋隱居於西湖孤山,且終生不仕不娶,平生惟喜植梅養鶴,曾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曾有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但你們可知道,他有那麼一首詞,名叫《相思令》:
《相思令》
吳山青,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
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這一首詞,可以說是他以女子口吻所表達他的心聲,他只是一隱士,再高潔出塵,也只是個人的情懷,他亦有人情世故,現在有不少人認為,關於林逋「無妻無子」、「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說法,完全只是一種傳說,是一個佳話故事而已,可能並不屬實。
和靖先生,既為隱士,亦有人間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