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天真爛漫,創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父母和老師都會感嘆「孩子腦洞太大」,特別是面對開放式作業,孩子們自由發揮的神答案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親子作業「畫媽媽睡姿」,孩子們腦洞大開,老師:怕是要被媽揍了
曾經看到這麼一個事情,一位老師分享的孩子畫作,十分詼諧有趣。這些畫作其實是老師布置的一次親子作業成果,作業內容就是「畫媽媽睡姿」,孩子們對這個主題也是非常感興趣,並發揮了十足的實力,畫作十分用心。
收到的作業中,有初顯畫畫天賦的,有簡單粗暴的,有搞怪細緻的,總之畫風各樣,腦洞大開,老師批改的時候,也笑出了眼淚,表示「擔憂」:「怕是要被媽揍了」。
親子作業中初顯畫畫天賦的畫作,畫了媽媽背對側躺的睡姿,整體非常協調和清晰,簡單的線條就勾勒出了媽媽的身姿。畫中的媽媽,雙腿微微蜷著,左手自然地搭在腿上,形象呈現了媽媽睡姿。
親子作業中簡單粗暴的畫作,畫了媽媽平躺的睡姿,被子蓋到脖子,倒省了畫身體的活。媽媽的臉,簡單幾筆就畫了五官,而著墨在媽媽的長髮上,呈現出媽媽睡姿的重點就是把頭髮撇大一邊。
親子作業中搞怪細緻的畫作,畫了媽媽玩著手機,翹著二郎腿的睡姿。這應該是真實還原了許多現代人的「睡姿」。畫中十分細緻地畫了媽媽的睡衣、手機殼和生動的表情,還十分體貼的標上「雙腿」「雙腳」「表情」「手機」等旁述。
網友們對此也留下不少神回覆:
網友一:孩子腦洞太大,大人跟不上。
網友二:一些畫作,分明在說「我媽已經3天沒打我了」,哈哈哈。
網友三:畫得起碼像個人,吐槽的同時還是羨慕孩子的想像力可望不可即。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01提問題
可以通過此引導孩子思考和想像。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可以對孩子提問題,比如吃飯時詢問「大米是怎麼來的」,看電視時詢問「影像是如何形成的」等。問題由淺入深,由實到虛,孩子才能慢慢展開想像。
02走出去
多接觸新事物,當然是不可或缺的,這能增加孩子想像的空間和依託,如果孤陋寡聞,想像力也會走進死胡同而慢慢消退。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博物館、去大自然、去人海中,自然激發孩子想像力。
03去創作
想像力是要漸漸實物化,才能有一個良好循環。因此,家長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創作,比如塗鴉、寫作、搭建模型等。孩子會獲得成就感,從而不會停止發揮想像力和創作。
家長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神奇腦洞,它將成就孩子快樂的童年和不俗的未來。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孩子的腦洞是什麼態度?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