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地梢瓜」,含鈣量比牛奶還高,請辨識好,不然有大麻煩。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市面上各種水果琳琅滿目,一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野果如今受到城裡人熱捧,比如黑枸杞、嘟柿,苦糖果。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野果,鄉下小孩叫它「地梢瓜」,如今城裡一斤賣58元還供不應求。
吃水果,對城裡孩子來說是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不過在以前的農村水果卻是稀罕物,但這難不倒咱們的農村娃,時令水果少那就到大自然中去找。地梢瓜外皮青綠色,兩頭尖中間粗,形似農村男孩子常玩的「尜」,地梢瓜藏在雜草叢中,外皮堅硬,不過裡面的白色「果肉」卻像梢瓜一樣脆甜可口,於是有了「地梢瓜」這個稱呼。
地梢瓜植株多分枝葉子細條狀,剛長出的植株外形上像麥田常見的麵條菜,春末夏初時在莖頂端開黃綠色的小花。地梢瓜是一種有趣的植物,很多植物是花落後才結果實,而地梢瓜是一邊開花一邊結果,剛長出的果實呈紡錘形青綠色,藏在綠葉裡不仔細看很難發現。此時地梢瓜還不好吃,而莖葉卻是上佳野菜,採回家洗淨開水燙一下,可以涼拌或做蒸菜,滋味軟嫩清香。
等到田裡的玉米長到一人高,也到了地梢瓜最甜美的時節,鄉下小孩就到野外在雜草叢中扒拉著找地梢瓜。將地梢瓜摘下,斷開位置有像澆水一樣黏的「乳汁」,把地梢瓜外面的硬皮剝開,露出裡面青白色的果肉,口感脆嫩還帶有甜絲絲的奶香,是農村娃最喜歡喜歡的零嘴。
地梢瓜可以吃的時間很短,等它的果殼變成灰白色,裡面的果肉就不能吃了,地梢瓜的果殼被太陽一曬開裂成兩片,外皮蜷縮,原本脆嫩的果肉成了棉絮,每一朵羽狀棉絮上帶著一粒扁平的種子隨風飛走,因為地梢瓜果殼開裂後像水瓢,又叫它「老瓜瓢」。那麼,地梢瓜有什麼價值呢?
地梢瓜是蘿藦科植物,一般生長於山坡、沙丘或乾旱荒地及田邊。鮮果可以食用而且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鈣、鐵及纖維素,每100克地梢瓜維C含量是122毫克,含鈣量是74毫克遠高於牛奶,是野果中的「鈣王」,因此又叫它「奶瓜瓜」,「羊婆奶」等名字。
地梢瓜幼果可以當水果生食,或者做成水果沙拉,果肉含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有著益氣、通乳,止渴生津,消炎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對咽喉腫痛,頭昏失眠,產後體虛乳汁不足的治療。如今在農村有人專門種植地梢瓜售賣,一斤賣58元還供不應求。
地梢瓜營養豐富價值高,不過很多人常認錯,因為在地梢瓜還有個「孿生兄弟」,那就是蘿藦。蘿藦是一種藥用植物,果實和地梢瓜外形酷似,不過卻含毒,誤食後會有大麻煩。
那麼,怎樣辨識地梢瓜和蘿藦呢?首先,地梢瓜為直立或匍匐莖,沒有攀爬莖;而蘿藦為纏繞莖,攀爬在其它植物上生長。第二點:地梢瓜葉片呈麵條狀果殼外皮光滑,而蘿藦葉片為長卵形,果殼有稜並有粒狀凸起。大家吃過「地梢瓜」嗎?都叫它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