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正把拆下的網搬上岸。
最近,網友「小武義」在武川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源口水庫右岸至八百村的水面,有大面積的人工養魚網箱,而源口水庫是武義縣城及各大鄉鎮的飲用水源。在它上遊,八百村、小同村及麻陽村都禁止養豬、養雞,為什麼庫區會有養魚網,而且規模很大,願全民一起關注此事。
該帖子發出之後,立即引起了武義網民的高度關注。截至8月22日晚上9點,閱讀量達到了13238次,回帖評論達到328條。
一些網友跟帖:老闆承包水庫是要獲利的,水庫裡設置網箱肯定是為了養魚,養魚要餵飼料,餵飼料會汙染水源。
水庫承包方正在拆除網箱
前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武義縣白姆鄉源口水庫。站在往白姆通往八百村方向的公路上往水庫看,確實看到水面上有一大片網箱。遠處還有一機動船,船上6名工作人員正在拆除網箱。
「前天,老闆叫我們把這些網箱拆掉。昨天拆了5個,今天準備拆六七個。」拆網箱工人陳先生說,5天之內,他們將拆除22隻網箱,最後留下4隻。
「網箱裡有沒有魚?」
「我們也想抓幾條魚,近十個網箱拆下來,一條魚都沒有。」陳先生說。
記者注意到,搬運上來的漁網比較乾淨,船艙裡也沒有看到魚。
水庫邊的房子住著一名中年婦女,她說到這裡上班的兩個月時間裡,沒有見過水庫大面積捕魚。
「有時候抓兩三條,最多的時候十幾條。」那名婦女說,這些魚主要送往武義縣城的賓館,量不大。
網箱是捕撈工具不是養殖工具
隨後,記者找到了水庫承包者金德星,面對網民的責問,他感到很無奈也很委屈。
「他們不知道,我的網箱不是用來養魚的,而是捕魚用的工具。放置合理,還能攔截上遊汙染物,淨化水質。」
據金德星介紹,2010年底,他承包了源口水庫,當時承包合同就寫明:水庫內的漁業養殖為清水養殖,禁止投餌、施肥、網箱放養和非批准用藥。如違約,水庫方有權單方終止並解除合同,沒收履約保證金。兩年下來,他一直按合同的要求開展清水養殖。
「這些網箱是2010年底放進水庫的,當時把它放置在源口水庫上遊的兩個岔口上,大網箱有20隻,另外還有6隻小網箱。」金德星說,大網箱的規格是30米長、10寬、8.5米深,放在水庫上遊的兩個岔口上,剛好可以攔截上遊汙染物。
與網箱一起放的還有一種叫八字籠的工具,水庫自然養殖的魚一旦進入八字籠就出不來了,水庫管理人員抓到魚後,就把它扔進大網箱裡。
「放在網箱裡,我們抓魚比到大水庫裡抓方便一些,網箱是為了方便抓魚,不是養殖工具。」
金德星還說,源口水庫的魚在2011年與2012年均通過了有機魚認證,源口水庫是武義縣唯一有機魚生產基地。
「有機魚的一個標準就是不能投飼料,我不可能為了養這幾網箱的魚來砸自己的牌子。」金德星說,到目前止,他們從未向源口水庫投放過一次飼料。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武義縣水務局,該局副局長李天榮說,據他們調查得知,目前源口水庫裡的網箱只是捕撈工具。「第一,合同裡面有規定不準投飼料,一旦發現我們會有處罰;第二,金德星創下了有機魚品牌,品牌價值很可觀,不會拿飼料去砸自己的牌子。」
承包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水質
水庫為什麼要對外承包,李天榮說主要是為了改善水庫的水質。
承包之前,源口水庫一直由水庫管理處自己管理,那時每天都會有上百人到水庫去釣魚、偷魚,每天偷走的魚在500公斤以上,此外到水庫遊泳的人屢禁不止。
要保持水庫水體的清潔,水庫裡的魚要達到一定比例,並且對魚的存量、種類都有要求。因為天天有人偷魚、釣魚,之前源口水庫裡的魚達不到這個要求。另外,釣魚者又喜歡往水庫裡投魚餌,進一步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2007年,源口水庫曾爆發過藍藻。
對外承包之後,在承包者的管理之下,偷魚、釣魚等現象基本被制止,遊泳現象也大為減少,源口水庫的水質也在穩步提升。
武義縣城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的葉文勝出具了一份源口水庫原水的檢測數據,該數據由武義縣環保監測站提供。數據顯示,從2011年5月到9月,檢測項目為23項,10月份檢測項目為26項,2011年11月開始到2012年7月止檢測項目達到30項。記者看到,每一項檢測指標均為合格。
「源口水庫的水總體以二類水為主,一年當中有三個月能達到一類水標準,如果拋開氨、氮指標,源口水庫的水質常年在一類以上。」李天榮說。
拆除網箱是為了消除誤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等活動是明令禁止的。
「我們認為源口水庫的網箱不是用於養殖而是捕撈工具,作為捕撈工具是可以有的。之前,水庫對外承包之前也是有幾隻網箱的,只不過數量沒有現在多。」
「那為什麼現在要把網箱拆掉呢?」
「主要是網民反應激烈,為了消除大家的誤解,我們決定拆除20隻網箱,只保留兩大兩小4隻網箱。」李天榮表示,對於源口水庫水質,他們會一如既往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