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程式設計師成了「接鍋俠」,簡直不講武德!

2020-12-27 騰訊網

美團回應

十年前,我們收到的網際網路公司的邀請函上,通常會有一句「我們希望成長為一家受人尊敬的網際網路企業」。因為這句話出現的過於高頻,以至於我們把這當成了一種固定的格式和客套。

但十年後的這個午後,看著美團關於大數據殺熟的回應,我居然開始懷念起了那個追求理想在乎體面的年代。美團的回應,不僅不夠真誠,還在偷換概念。

事情的緣起是,近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引發熱議。大數據殺熟再次被搬上了臺面。文章講述作者發現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常點的一家店鋪,配送費由2元漲至了6元。在向客服投訴後,配送費降至4元,然而非會員的帳號顯示依然是2元。後續美團客服回電作者,表示補償十元紅包,並將帳號提交給技術查找原因,但截止原文作者發稿並沒接到任何處理結果。作者還發現,這種情況不是「個案」,幾乎所有外賣商戶,會員帳號的配送費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至5元不等。

網友態度

這件事在全網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微博熱搜都幹到了前十。我這裡找了一些網友的評論,其中不乏別的內容爆料,大家一起來看下。

美團平臺商家:

會員價格不同:

滿減活動不同:

平臺吃三方:

可見廣大網友也是深受「大數據殺熟」的毒害啊!

有時候還挺疑惑,程式設計師是不是正在成為新的崛起的力量,在統治這個世界。但不可否認,數據和算法成為更有力量的工具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羸弱也可能變得更加隱蔽。

1、大數據殺熟並不準確,大數據宰客更熨帖

其實大數據殺熟,是一個通俗的說法,並不準確,更貼切的應該叫「大數據宰客」。既然是宰客,就不會刻意區分什麼「生熟」,判斷的核心依據是用戶對價格敏感程度。對價格越敏感的用戶,越不容易被宰,反之,對價格越無感,越被平臺喜歡。

價格不同

為此有人專門採訪了資深的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在溝通中,大家普遍表示,大數據殺熟其實就是用戶畫像、用戶行為分析的一種隱蔽的、不道德的技術行為。現在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公司手裡掌握著海量的用戶信息,這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而前面說的用戶畫像和行為分析,也已經是大數據分析領域非常成熟的分支了,只要有足夠多的數據和適當的挖掘方法(並且根本不用很高深的算法),就很容易將用戶界定為「熟客」還是「生客」,然後決定要不要「宰」。

換言之,之所以會出現大數據殺熟這種現象,根本原因是網際網路公司能夠得知我們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通過在H5頁面、App、小程序內埋點收集用戶的點擊流;

2、採集我們註冊時填寫的基礎用戶信息、手機機型信息、精確定位信息等;

3、採集所有的交易數據(訂單、優惠券、會員等);

4、甚至可以獲取到其他來源的信息,如瀏覽器歷史和Cookies等;

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內部預先設定好的維度和算法,將用戶抽象成定性或者定量的標籤集合,形成的就是技術領域的用戶畫像(profile)。一套成功的用戶畫像系統可以勾勒出用戶高層次的方方面面的屬性,以電商領域為例,一個用戶的畫像中除了包含基礎人口統計學標籤之外,還會包含消費品牌偏好、品類偏好、下單時間特徵、消費檔次、優惠券/積分使用偏好、活躍度/流失傾向、黃牛傾向等等數十到數百個維度的標籤。用戶在企業的後臺是絕對數據化的,因此非常方便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每個用戶都自動化地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決策。

用戶畫像

並且隨著實時處理技術在近幾年的突飛猛進,用戶畫像在網際網路巨頭的後臺裡是可以隨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而在亞秒級別內發生變化的,也就是說殺熟動作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用「緩存」來應付是說不過去的。美團之所以這麼措辭和回應,是因為他們覺得大部分用戶不懂技術,可以輕易地被搪塞過去。

2、為什麼說美團宰VIP用戶的產品策略很短視?

但具體到美團對VIP會員殺熟這件事上,反應出的還是美團產品策略的短視和愚蠢。既然用戶都已經購買了VIP會員,就表明他想長期使用這個服務,並且願意為這個「便宜」付費。也就是說,這樣的用戶,已經是粘性極高的用戶了,平臺應該對他們表達更高的善意,又何必對他們再砍一刀呢?

美團產品策略的失心瘋在於,他們認為購買了VIP會員的用戶既然付費意願更高,那麼就可能更容易被宰。但產品經理和技術可能忘了一點——會買VIP會員的大多其實也是價格敏感用戶,希望買了之後得到的優惠更多,平臺方是篤定利用用戶信任這一點來宰客的。但同時,用戶只需要用最簡單的交叉驗證就能讓平臺露出馬腳。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我們日常聽到的智能推薦,和大數據殺熟的技術基礎其實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利用用戶畫像——智能推薦會綜合考慮用戶的各類偏好,給用戶呈現Ta可能感興趣的商品,提高用戶購買慾;大數據殺熟是挖掘用戶對平臺的依賴程度和消費習慣,試圖在定價層面從用戶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動機不純。

殺會員

3、面對大數據宰客,作為消費者我們如何反擊

面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大數據宰客,我們是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呢?當然不是。

核心思路就一點,既然網際網路公司大數據宰客是以用戶畫像和行為分析為基礎的,那麼如果反殺熟,很簡單,那就儘量讓網際網路公司拿到假的用戶畫像。

還是以電商類平臺為例,可以不定期地在購物車、收藏夾內加入一些自己實際並不感興趣的條目,讓用戶畫像後臺無法精準地判斷在哪個方面下手宰你。另外,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集中使用優惠券下單,如果沒有優惠券,則不下單,就是構造一個自己是極度價格敏感用戶的畫像,這樣平臺為了增加轉化率,不僅不會自動提價來殺熟,還會把補貼更多地發送給你。

大數據殺熟

算法主導下的平臺,往往就像「渣男」,你對它越好,它越是宰你。但你越是對它愛答不理,它就會為了活躍度、留存率這些數據和指標,想盡辦法討好你。這到底是人性在算法下的扭曲,還是道德在利益前的淪喪,我們不得而知。

還有一個更簡單粗暴的粗暴,就是在不使用時直接卸載APP,並且不保留任何用戶數據,等需要時再重新裝回,用完再繼續卸載掉。說白了,就是將自己偽裝成流失傾向非常大的用戶,平臺一般都會非常顧及留存率,會加大優惠力度來挽留你。比如陰陽師,就是個「殺熟」的典型,如果每天都氪688,肯定越氪越非,但是卸載十天半個月之後十抽出SSR概率甚大。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被大數據宰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其他人用同樣的APP進行同樣的操作,來驗證。

現在,關於網際網路壟斷的討論很多,作為普通用戶,我們希望網際網路公司能有好的發展,在提供好的服務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隱私。但在這種風口浪尖,美團提供了一個很惡劣的樣本。在用戶對美團的行為發出質疑後,美團給該用戶退了錢,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那些沒發聲的用戶呢,美團既然能測算出一個用戶的損失,其實就有能力測算出更多用戶的損失,因為這背後都有算法和數據支撐。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外賣、酒店等價格疑存「大數據殺熟」 美團或成反壟斷樣本?
    1月7日,中消協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點名大數據殺熟亂象,其表示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此前,美團對用戶大數據殺熟被推上風口浪尖,經記者調查,不僅外賣業務存價格歧視,酒店業務也存「殺熟」亂象。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表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 程式設計師解讀:美團外賣是明目張胆用大數據精準宰客
    但十年後的這個午後,看著美團關於大數據殺熟的回應,我居然開始懷念起了那個追求理想在乎體面的年代。美團的回應,不僅不夠真誠,還在偷換概念。 該用戶在購買了美團會員後發現,就因為自己是美團VIP會員,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面對用戶的投訴,美團把這個「鍋」甩給了「軟體存在定位緩存」。 之前我們討論過,程式設計師是不是正在成為新的崛起的力量,在統治這個世界。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以說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陷入了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 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再次引發輿論關注。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了《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漂移神父」表示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之後,發現一家常點的店鋪,配送費從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
  • 用戶控訴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王興就這樣讓大家吃得更好?
    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時不時被曝出大數據殺熟亂象,招致用戶反感,最新中招的是美團外賣會員。美團外賣回應不可信簡單科普下大數據殺熟,北京消費者協會曾給出明確定義: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技術釆集用戶信息、建立用戶「畫像」,並以謀取利益為目的,根據用戶「畫像」提供特定(非可選性)商品或服務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再上熱搜 市值蒸發400億
    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為何配送費比非會員還要高?」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文章中還提到,不僅是一家店有這種情況,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針對用戶反饋的「會員和非會員配送費差異」問題,12月17日,美團外賣回應稱,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美團跌超2%,市值蒸發近400億港元12月18日,深陷大數據殺熟漩渦的美團股價下跌2.32%,市值蒸發近400億港元,截止收盤股價報收278.4港元/股,總市值為1.64萬億港元。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美團把鍋踢給了定位緩存,其實是踢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按照這個邏輯,美團應該立馬整頓,把歷史問題糾正清楚,該還用戶的配送費,都還上。否則,它仍然是揩用戶的油,跟利用大數據殺熟,沒啥本質區別。大數據殺熟或已成為不少平臺的隱性商業模式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不是新聞了,沒有大數據殺熟才是新聞。
  • 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來源 / 美團在此次事件中,從法律角度其實並不好界定美團存在殺熟現象。定位緩存僅能勉強解釋12月9日的配送費差異,但實際上,他在12月11日又試著點了一次,依然存在配送費差額,他當場向美團工作人員提出了疑問,但美團方面稱,絕對不會針對會員進行大數據殺熟。美團到底「殺熟」了沒有?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美團把鍋踢給了定位緩存,其實是踢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按照這個邏輯,美團應該立馬整頓,把歷史問題糾正清楚,該還用戶的配送費,都還上。否則,它仍然是揩用戶的油,跟利用大數據殺熟,沒啥本質區別。  大數據殺熟或已成為不少平臺的隱性商業模式  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不是新聞了,沒有大數據殺熟才是新聞。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再上熱搜,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
    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美團跌超2%,市值蒸發近400億港元12月18日,深陷大數據殺熟漩渦的美團股價下跌2.32%,市值蒸發近400億港元,截止收盤股價報收278.4港元/股,總市值為1.64萬億港元。
  • 美團,只是大數據殺熟的冰山一角,網友: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
    網際網路殺熟引起國民瘋狂討論,美團也被全網痛罵,美團短短一夜之間市值更是蒸發了340億。 美團首次回應,是定位問題 美團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官方回應說:表示歉意,不存在大數據殺熟,配送費的不同跟開通會員是否沒有關係
  • 你被美團會員割「韭菜」了嗎?來看看割韭菜所引出的大數據殺熟
    而且肖先生還發現,會員和非會員這種單一菜品的差價,配送費的差價,或者美團酒店、機票這方面的差價問題都存在。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行為成為所有用戶深惡痛絕的劣行之一,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在利用大數據殺熟時,都會遮遮掩掩,但這次,美團外賣是直接把用戶按在地上「割韭菜」了。
  • 壟斷和「殺熟」:美團要邁兩道坎
    在此期間,他再次打開手機選擇同一家店鋪的外賣,發現會員帳號與非會員帳號依然存在配送費不同現象,會員帳號配送費為4元,非會員仍為2元。短時間內的兩起相似案例,使得漂移神父認定此為美團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行為。並且在之後的多次測試中,他還發現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店鋪的配送,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1-5元不等。
  • 「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央媒評美團事件:君子愛財,需取之有道
    日前,網上突然曝出美團外賣會員殺熟事件。不少用戶反映,美團會員與非會員配送費存在差異。美團外賣回應稱,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 美團外賣「殺熟」引發眾怒!同樣的手機下單,熟客的價格更高
    近日,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引發熱議。大數據殺熟再次被搬上了臺面。文章講述作者發現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常點的一家店鋪,配送費由2元漲至了6元。在向客服投訴後,配送費降至4元,然而非會員的帳號顯示依然是2元。
  • 大數據「殺熟」,莫濫用信任「割韭菜」
    近日,有用戶發文質疑,美團對會員用戶實施差別待遇,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時間點單,會員的配送費反而高於非會員帳號。「美團爆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因此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近年來,大數據「殺熟」的案例層出不窮,美團外賣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雖然大數據「殺熟」很多見,但並不意味這種行為是正當而且應該被容忍的。
  • 望美團「好自為之」!大數據殺不的是熟?是人心!
    這年頭,哪家網際網路公司不對用戶們採用「大數據」殺熟?如果你沒有遇到殺熟,不要認為是網際網路公司有良心,而是你太窮了! 當國外的科技巨頭忙著造火箭時,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在利用大數據殺熟,還在搶小商販們的生意,你們說,這些巨頭該不該說?
  • 美團「殺熟」分門別類?
    撰文|蜜姐&編輯|傑兒2020年的最後十幾天,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價值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爭議之中。黑天鵝之下,把消費者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各種吃相不禁讓人懷疑:這真是我國頂尖網際網路公司做出的事嗎?你以為充會員薅到了羊毛,沒想到卻是一顆更茁壯的韭菜。不得不感嘆,網際網路大佬們的套路,真是深不見底啊。實話說,蜜姐前段時間也充了美團外賣的會員,用了幾天發現不對勁,就放棄轉投另一家。彼時我沒有想到要曝光什麼,習慣性地"忍氣吞聲"了。今天和小夥伴說起,還被他大罵一頓,批評我不夠正義,慚愧……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 大數據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
    要根治「大數據殺熟」亂象,除了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督促企業誠信自律必不可少。   「大數據殺熟」頻上熱搜   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
  • 美團外賣會員殺熟背後:大數據外衣下的社畜「吸血魔」!
    美團同樣不例外,把消費貸美化成「生活費」,淡化借錢概念,這是這些巨頭們的慣用套路之一,可怕的是,現在它們已經把觸角伸到四五六線等下沉市場了,指望再對文化水平不高,沒啥金融概念的人群再興收割一波。然後,像牛皮癬一樣,在你下單準備提交付款的各個角落如影隨形,用優惠當誘餌,引你點擊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