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甜點教程,小喵決定必須為中式甜品正個名,中式甜品注重食材搭配,養生;西式甜點熱量高,易發胖;而我們的這些中式甜品,口感好,顏值高,健康不發胖!
杏仁豆腐
著名甜點,曾經極負盛譽,各路時刻紛紛好評。杏仁豆腐色澤潔白,口感細膩潤滑,甘甜醇厚,同時具有有潤腸、養肺、止咳的功效。雖然名頭很大,各種東西也很多但是做法卻很簡單。
做法:
甜杏仁和清水按心情比例(杏仁的味道就按3-5:1)打成杏仁漿。杏仁漿、與清水等比例的牛奶(平時會多放半盒牛奶,因為很香)加上吉利丁片(沒有的用瓊脂也可以,記得提前化開)、少量冰糖混合後小火加熱攪拌均勻。冷卻之後會像豆腐一樣,基本就屬於半成品了,然後將杏仁豆腐切成小塊倒入糖水。最後為了裝飾可以選擇桂花蜜澆上去,但是現代口味撒水果丁也挺不錯的。
山藥糕
因為對山藥的喜愛,所以理所當然的喜歡上了很多有關山藥的糕點。
紫薯山藥糕,不是非常甜的味道,但是那一絲絲的甜恰到好處,剛剛好不會膩但是又不會吃太多。。
棗泥山藥糕,味道香甜,屬於傳統糕點裡的翹楚,關鍵還很養生。
山楂山藥糕,酸甜口,吃起來口感很面但是又能遮住很大一部分酸味去襯託其中的甜。以上所有山藥糕做法都能用一個模板來代替。
山藥、紫薯、山楂,一定要把其中會影響口感的東西去掉(比如山藥的皮和山楂的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糕點的口感絲滑。蒸熟後搗成泥狀,可以用模具也可以用手捏出好看的形狀。
涼糕
永遠不要低估了一個文化大國的智慧,能把原本很簡單的涼糕做出各種花樣,其中還沒有重複的真心令人讚嘆。涼糕的表面有花紋附著,口感軟糯香甜。
做法:
熟糯米粉和面,麵團擀開切成巴掌大小,在每個上面塗上一層豆沙,從兩邊向中間卷,最後可以撒些書糯米粉。還有一種比較奇特的吃法是用山楂片代替中間的豆沙餡,酸酸甜甜的口味給涼糕帶來很多活力。
綠豆涼糕,也是比較傳統的一款,正統的綠豆味道能讓人們更好的去接受。
做法:
適量蜂蜜混進綠豆沙中,趁熱化開瓊脂混合。攪拌均勻後倒在容器中。冷卻之後就凝固了。鮮奶雪花涼糕,口感絲滑,奶味和椰香味比較吸引一些喜甜食的小朋友。
做法:
聯眾奶看比例混合,添些奶油攪拌,再放白糖和魚膠粉。小火熬至濃稠之後放入冰箱冷藏,數小時後凝固切塊,撒上椰蓉
荷花酥
此糕點外表美觀,顏色豔麗,味感一流。
做法:
和面時用可使用顏色粉調色(草莓色,紅曲色還有抹茶色),做出不同層次的花瓣。多次摺疊最後做出千層的效果,一次疊好,揉成團。最上邊用刀開口切出花瓣,可以烤也可以油炸,但是要把熱油從上往下澆下去才能把花瓣的樣子炸出來。摺疊四要用力肉用力摺疊,這樣做出來的花瓣緊實好看,淡然做花蕊的部分完全憑個人口味了。
紅豆糕
很多時候人們都以為紅豆糕只是一團熟紅豆捏成的糕點。紅豆糕雖然叫紅豆糕,做起來的話其實可以隨心所欲,所有喜歡的甜點材料都可以試著加進去。強烈推薦椰汁紅豆糕,原本就極其具有香味的紅豆和椰奶混合在一起,簡直香到沒朋友。
做法:
凝固劑在熱的椰奶中化開,放入搗好的紅豆沙,找一個喜歡的小碗放進冰箱冷藏。如果喜歡花樣多一點的可以先混合一半,凝固好以後鋪一層豆沙,再倒一些椰奶覆蓋凝固。這個糕點是比較推薦學習的,一是容易上手,而就是它的意義所在。無數文娛產品告訴我們紅豆可以傳遞相思,但是把它改造成糕點,然後給對象吃,就可以完美表達愛意。
青團
南方很多地方都有,有濃濃的艾草香,清明前後最多,有些地方會做得特別精緻。在我們這邊其實賣相也不是很好,長得像大號的餃子,但是架不住它好吃啊!
做法:
和糯米麵的時候加入艾草汁,揉成綠色麵團。我們這邊都很喜歡艾草香所以會放很多艾草汁。將麵團搓圓,中間摁出一個窩,填上自己喜歡的餡料,封口。麵團放在植物葉子上(最好是竹葉),大概蒸個半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