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到底有多長 六千公裡是兩萬五千裡(圖)

2020-11-28 搜狐網

  引言:「長徵」到底有多長?

  從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3日,兩個英國年輕人李愛德和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長徵路。並且出了一本書——《兩個人的長徵》。他們有一個觀點引起了爭論:他們說長徵沒有過去說的25000裡那麼長。他們走的時候用GPS做了精確測量。他們認為紅軍長徵走了不到6000公裡。——這個最新「發現」一經報紙、網站炒作,立刻在輿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那麼70年前,長徵的紅軍究竟走過了多少裡路?《中國國家地理》第七期「『長徵』專題」寫出了不同的人對於當時紅軍究竟走了多少路,做出的不同詮釋……

  「長徵」不等於「二萬五千裡長徵」

  「長徵豈止是二萬五千裡,我覺得四萬裡都有了。

」電話的那邊傳來了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的女兒張小艾博士的聲音。她正在與一位以色列的退伍老兵,也是一位攝影家——武大偉重走長徵路。在張小艾的感覺中,紅軍長徵所走的路太漫長了。

  我感興趣的是,對於長徵的裡程數,作為長徵紅軍將領的後代張小艾的感受與兩個英國人的感受是如此地不同。其實二萬五千裡長徵本來就是一個粗略的說法。用今天的精密測量去衡量當年紅軍的長徵裡程,並不合適。

  既然討論長徵的裡程,首先需要確定什麼是長徵。通常,人們把「長徵」與「二萬五千裡長徵」等同起來。大型工具書《辭海》把「長徵」一詞解釋成「二萬五千裡長徵的簡稱」,《現代漢語辭典》等也認為「長徵」特指「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這些都是不甚準確的。

  回顧中國近代史,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先後舉行長徵的紅軍部隊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裡;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衝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裡;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餘裡;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餘裡。

  由於分別處在敵軍的分割、包圍之中,這4支紅軍部隊在舉行戰略轉移時,起始的時間、地點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逕庭。

  由此還可以看出,4支長徵隊伍的總行程約六萬五千裡,而 「二萬五千裡」只是其中的1支——紅一方面軍的基本行程。

  「二萬五千裡長徵」——革命的象徵

  1935年,毛澤東先後於10月23日在吳起鎮、11月5日在甘泉縣象鼻子灣發表講話說,根據(紅)一軍團的統計,(長徵)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裡,「這確實是一次遠徵,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遠徵!」

  很快,「二萬五千裡長徵」引起了中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而中共中央對這種說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11月13日,中共中央首先明確地宣布了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的結論。緊接著,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抗 日救國宣言》中,再次明確指出:「……曾經派遣了自己的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裡的長徵,歷盡艱難困苦北上抗 日。」

  由此可見,「二萬五千裡長徵」的說法,是經過計算並鄭重負責地向國內外宣布的,絕不是虛構的。況且,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已經在世界軍事歷史上佔有輝煌的地位,對此問題也沒有必要去虛構。

  1936年,埃德加·斯諾在陝北採訪4個月後,撰寫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書中他是這樣評價長徵的:「無論你對紅軍有什麼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認他們的長徵是軍事史上偉大的業績之一。」他認為,與長徵相比,漢尼拔經過阿爾卑斯山的遠徵看上去就像一次假日遠足。

  1984年,哈裡森·索爾茲伯裡驅車兩個半月、行程七千四百英裡(約兩萬四千裡),沿長徵路考察後,撰寫了《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在書中,他說,「但是任何比擬都是不恰當的。長徵是舉世無雙的,它所表現的英雄主義精神激勵著一個有十一億人口的民族……」

  隨著「二萬五千裡長徵」的說法得到更廣泛的肯定,這種稱謂漸漸約定俗成,以至於後來人以為「長徵」就是「二萬五千裡長徵」,而且「二萬五千裡長徵「漸漸成了追求理想與光明的精神的象徵。於是誕生了「苦不苦,想想長徵二萬五」——正如索爾茲伯裡所讚嘆的那樣,長徵精神激勵著每一個知道這段歷史的中國人。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長徵",共找到 1,502,134 個相關網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二萬",共找到 285,379 個相關網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千裡長徵",共找到 8,283 個相關網頁

(責任編輯:孫陽)

相關焦點

  • 長徵系列圖解 | 長徵「兩萬五千裡」是怎麼算出來的?
    長徵系列圖解 | 長徵「兩萬五千裡」是怎麼算出來的?  而提到長徵,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兩萬五千裡」,它已成為一個固定詞組深深地印烙在人們的腦海中。可是,紅軍走的「兩萬五千裡」到底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 長徵中紅軍到底走了有多遠?並不止二萬五千裡
    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徵,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永遠流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在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的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兩萬五千裡長徵是哪支部隊的行軍裡程?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三組數據。
  • "你不可不知的長徵知識":兩萬五千裡長徵走過哪些省份
    "你不可不知的長徵知識":兩萬五千裡長徵走過哪些省份   相關報導   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是如何統計的?   現在大家說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是以紅一方面軍的行程路線長度為代表的。紅一方面軍長徵的行程裡數統計和提法有一個發展過程。1935年5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以朱德名義頒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第一次提出了「紅軍萬裡長徵」。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後,中央號召參加長徵的同志寫回憶錄,並組織一部分同志對長徵的裡程進行了統計。
  • 解讀長徵(6):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是如何統計的?
    央廣網8月24日消息 提到長徵,人們馬上聯想到的是「二萬五千裡長徵」。可是,紅軍走的「二萬五千裡」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呢?其實,現在大家說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是以紅一方面軍的行程路線長度為代表的。紅一方面軍長徵的行程裡數統計和提法有一個發展過程。
  • 革命理想閃耀兩萬五千裡 習近平領跑新長徵助推中國夢
    這就是紅軍長徵紀念碑,時刻提醒著來到這裡的人們,當年紅軍是如何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路,最終推翻舊世界,創建新中國。   2016年9月23日,北京。   兩萬五千裡路留下的珍寶   習近平在參觀中說,紅軍長徵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
  • 《二萬五千裡長徵》原文節選
    不論我們對於中國紅軍和他們的政治觀念有什麼感想,但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的長徵西北是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業績。 紅軍自己總是說「兩萬五千裡長徵」,其實連所有的轉折和走回頭路都算起來,從福建最遠的一點到陝西的西北,長徵軍中的某一些部隊所走的路程無疑要超過上述的數字。
  • 回憶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溯源
    然而如今已深入人心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之說,在國內外史著和歷史學家那裡,卻常有不同的註解,於是普通讀者難免疑惑重重。本文從"長徵"一詞的由來,以及二萬五千裡路程計算等角度為讀者溯源,作為一家之言,冀望在紀念長徵勝利70周年的時刻,共同緬懷那段不能忘卻的紅色歲月。眾說紛紜的"西進""西徵"1934年秋,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使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連遭失利,根據地日益縮小。
  • 鐵流兩萬五千裡 紅軍威名天下揚
    (原標題:鐵流兩萬五千裡 紅軍威名天下揚)
  • 國內最早記錄紅軍長徵的單行本文獻:《二萬五千裡長徵記》
    今年恰逢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現據這本小冊子,再說幾個小「故事」,以饗天下同好。    1、《二萬五千裡長徵記》幾個版本的「故事」。這本《二萬五千裡長徵記》扉頁上標明由抗戰出版社1937年出版,並印有「抗戰叢書第二種」字樣。遺憾的是,因書後殘缺,無法判斷後扉頁是否有具體出版的月份及版次。
  • 「紅軍」、「長徵」、「六萬五千裡」的由來和演進
    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在民間流傳,紅軍、長徵這樣的字眼,被支持革命的農民們傳來傳去,慢慢地也就廣為人知,成了一種固定用語。關於長徵的裡程,大家都知道是兩萬五千裡,卻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得來的。1935年,沙窩會議、俄界會議以及紅一方面軍抵達吳起鎮那天,都提到了行程問題。
  • 二萬五千裡長徵,鄧小平怎樣「跟著走」
    艱苦卓絕的長徵,孕育了不屈的長徵精神,鑄就了不朽的豐碑。長徵路上的點點滴滴,匯成黨史上的段段佳話,賡續傳承至今。在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推出長徵專題,一起追憶長徵,重溫那段光榮的歲月。   ——編者   「長徵的時候你都幹了些什麼工作?」鄧小平的女兒毛毛曾好奇地問父親。鄧小平用了他一貫的簡明方式回答:跟著走!毛毛後來評論道:「父親講的倒是大實話。
  • 長徵冷知識① | 《「二萬五千裡」是怎麼算出來的》
    「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對中國工農紅軍所進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意義的高度概括。然而,您知道嗎,「紅軍」、「二萬五千裡」和「長徵」這三種稱法是如何產生,又如何演進的嗎?
  • ...我再行「二萬五千裡長徵」路|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幹部何秀昌
    我於2014年進駐新寨村至今,一幹就是六年。這六年駐村扶貧,我相當於再走了一次「二萬五千裡長徵路」。新寨村是貴州省二類貧困村,位於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北部,與鄰鎮倉更接壤。村公所距政府所在地3公裡,全村國土面積12.03平方公裡,轄10個村民組574戶2542人,是漢族、布依族兩個民族聚居的村寨。
  • 走完餐飲兩萬五千裡長徵 中國名菜成師傅汴京烤鴨全球首發5種吃法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中國烹飪大師、河南美食新名片成師傅汴京烤鴨董事長成國富說,好食材是餐飲人的命·河南餐飲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12月9日下午,鄭州花園路豐產路口南約50米路西,河南美食新名片成師傅汴京烤鴨2019年新品發布會隆重啟幕。
  • 「二萬五千裡」是怎麼來的?
    「二萬五千裡」,基層作戰部隊走得最多  軍事科學院軍史專家王建強:  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的裡程不是在地圖上測量出來的,更不是憑空編造的,而是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的。  「二萬五千裡」指的是中央紅軍的行程。
  • 單腿走完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開國將軍是誰?
    提起鍾赤兵的大名,經歷過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革命老同志,無不為他豎起大姆指。鍾赤兵同志是出色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是深受毛澤東敬重的開國將軍之一。鍾赤兵是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將軍,他英勇善戰,雖然三次截腿,仍然堅持單腿走完二萬五千裡長徵。
  • 哈達鋪:長徵路上的「加油站」,保證紅軍有肉吃,每天都像在過年
    詩雖如此,可長徵之路真的一點都不等閒。眾所周知,在經歷了決策上的失敗之後,紅軍被迫開始了兩萬多公裡的長徵,這一路走來熬過了無數艱難困苦,人數也從出發時的八萬多人在達到甘肅的時候只剩下了七千多人。除了敵人的攻擊之外,食物匱乏也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吃樹葉啃樹皮簡直是家常便飯。
  • 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了哪些詩詞?
    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將士們在艱苦的行軍與作戰間隙創作的詩詞,則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璀璨寶石。其中,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詞尤為光彩奪目。長徵時期,毛澤東主要創作了《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等多首詩詞。
  • 長徵路上的「歷史烙印」——腳馬子
    英雄的先輩們一路上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行走了兩萬五千餘裡路
  • 《長徵大會師》三地開拍 獻禮長徵勝利八十周年
    該劇以恢弘的史詩巨製、深厚的精神開掘、以及準確獨到的細節呈現,全景式的向世人再現中國工農紅軍歷經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大會師的壯闊歷史畫卷。《長徵大會師》作為紀念紅軍勝利會師八十周年的獻禮片,被陝西省列為重大文化精品工程,預計今年十月與觀眾見面。    電視劇《長徵大會師》由著名編劇雷獻和創作,著名導演萬盛華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