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般都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但是也有些就比較難理解了,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一年三個大,什麼都不怕」,到底什麼是「一年三個大」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什麼是「一年三個大」呢?
「三個大」說的就是一年中連續出現三個大月,大小月也是陰曆的一種說法。在陰曆的月份中,每個月有三十天的月份就是大月,二十九天的月份就是小月,而「三個大」指的就是連續三個月都是大月,或許很多人都好奇,一年中怎麼可能出現連續三個大月呢?其實不僅會出現連續的三個大月,連四個大月都會出現。
雖然很多人都喜歡把農曆和陰曆聯繫起來,其實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簡單理解為農曆就是陽曆和陰曆的合體,也可以稱為「陰陽曆」。陰曆是根據月球圍繞地球的周期來計算的,也就是月球圍繞地球一周就是一月,準確時間是二十九天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
因此陰曆也叫「月亮歷」或者「太陰曆」,由於陰曆是根據月亮變化來判斷的,因此陰曆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反映潮汐。而陽曆則是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來計算的,一般是一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會出現一個閏年,每一百年減少一次閏年,不過到第四百年的時候再閏一次,也就是說每四百年中會出現97個閏年。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首童謠:「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唯有二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臘」指的就是臘月,也就是十二月,「冬」指的就是十一月。這個說的就是陽曆的月份。
從上面的分析也能看出來,陰曆每個月比陽曆要少,但是以前人為了保證農曆過年後的正月到三月份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也就是說月份與季節相對應,也是為了避免陰曆年和陽曆年中相差太大,因此就用「閏月」來填補。
由於陰曆每月的準確時間是二十九天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也就是二十九天半,這個半天只能放到另一個月中,因此大月就是30天,小月就是29天,為了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必須是朔日,也就是初一,因此大小月也就不固定了,這樣在農曆中出現連續三個月是大月或者小月的也是常有的事,比如今年就是就出現了連續的三個大月,就是農曆的三月四月和閏四月都是大月,而1990年的時候還出現了九、十、十一、十二連續四個大月,當然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
一年三個大,什麼都不怕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年之中如果出現連續的三個大月,一般這一年就會風調雨順,糧食就會大豐收。雖然今年出現了疫情,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但是對糧食的影響並不大,相反一些糧食的價格還漲了不少,比如之前的玉米就漲了不少。
當然「一年三個大,什麼都不怕」這句話也只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肯不不是那麼準確,只能說有一定的概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