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眾的創造力超乎想像。俗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含了全國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它產生於民間,是來自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經歷,沒有摻雜統治者官方正統思想,真實而可靠。到了現代,俗語也從未跳出人們的視野,經久不息的流傳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俗語是先輩在生活中積累的無數經驗的總和,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句俗語「4大緊,4大松,4大嫩,4大蔫」。這句俗語究竟是何意思?什麼是松、緊、嫩、蔫?
首先我們來說說「四大緊」,它其實是指開新鎖、穿新鞋、溼透的麻繩、螺絲帽,這四個是最緊的。我們就以第一個為例,來說說為什麼新鎖最緊。我們都是知道新買來的鎖都是剛剛製作好,鎖芯和鑰匙孔都是能死死的咬合住,新鎖剛開始用還沒有經過磨合,所以就會很緊。剩下的新鞋,螺絲帽,基本上都是這個道理。
說完了四大緊,接下來我們說說四大軟,四大松分別指的是姑娘腰、棉花包、曬紅的柿子還有饅頭,這幾樣東西就是四大軟。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繼續看。一般來說,柿子熟透了之後,一口下去滿口都是汁水,所以是很軟的。鬆軟可口的饅頭和軟綿綿的棉花,這個「軟」就更不用多說什麼。最後一樣姑娘的腰,我們知道女子的腰很纖細,柔韌度也很好,就帶給人一種軟軟的感覺,所以才有「四大軟」的說法。
俗語的第三句中所說的「4大嫩」,它們分別為嫩豆角、剛結出的茄子,新長出的韭菜以及麥子苗。眾所周知,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植物煥發生機,這「四大嫩」都是農村常見的東西,一到了春天就是滿眼的綠色,總能帶給人希望。「四大嫩」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也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俗語的最後一句「4大蔫」,則和「四大嫩」剛好形成反差,俗語中「四大蔫」是指風后麥,霜後草,籠中鳥以及輸錢以後的漢子。
風后麥指的是大風吹過後的麥子,全部都倒下了,死氣沉沉的一片。霜後草指的是被霜打過的草,看起來也是沒有一絲活力。鳥被困於籠中,沒有辦法翱翔與藍天,失去自由也就失去了活力。最後賭錢的漢子也很好理解,賭錢之人十賭九輸,損失了錢財還得面對家人的責怪,這種人看起來自然就蔫蔫的。
這句俗語短小精煉,僅僅只用十二個字,就精準地總結出那麼多道理,先輩的聰明才智真的令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