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假染色鹽醃……
新快報記者 邱春燕
十月中旬一到,國內北方黃海、渤海海域又迎來了海參捕撈季,市面上的各種幹海參、活海參也陸續增多。記者了解到,因為產地和銷售地距離遙遠,廣州市面上90%的海參都是幹海參,而據業內人士透露,活海參較容易辨別是養殖參還是野生參,但幹海參因歷經多道加工程序,不但從外觀上完全無法分辨海參本身質量好壞,而且更容易被不法商販鑽空子,以摻假、染色和鹽醃等方式制出劣質幹海參,趁機牟取暴利。
鹽分越少越天然可靠
記者上周走訪了廣州一德路的海味乾貨市場,發現大多數批發檔口賣的海參都是幹海參。一位檔主告訴記者,海參是很嬌貴的生物,活海參非常難保存,只要外界環境稍微有些不好,就產生自溶等變化或死亡,所以並非海參主產地的廣州市場,一般銷售的都是幹海參。
記者在該市場看到,雖然大多數海參都是幹海參,但在外觀上有很大不同:有些顏色很黑,有些顏色較淡,有些則是海參外面裹了厚厚一層的鹽。對於裹著厚鹽的海參,有賣家向記者表示這是幹海參應有的外觀,因為海參本來就是在大海裡生長的,表面有鹽很正常。
「嚴格來說,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中國飯店協會會長範光煜告訴記者,海參本身的確帶有鹽分,但活海參身上的鹽分非常少,而且即使是經過加工的幹海參,也並不一定帶有很多鹽分。「幹海參有三種,即鹽幹海參、半乾海參和凍幹海參。其中鹽幹海參是將海參泡在鹽水中煮完以後,經草木灰乾燥再加大量的鹽醃製。顯而易見,鹽醃得越多,海參本身的成分就越少,海參真正的品質如何也因此而被掩蓋。」範會長稱,半乾海參是用飽和鹽水煮熟的海參,因此還是有少量的鹽分;而凍幹海參則是完全不使用鹽、真空低溫乾燥製成的幹海參,因此基本不含鹽分。也就是說,鹽分越少,幹海參中的各種雜質成分也越少,海參也越天然營養,發泡時附水性也明顯好很多。
幹海參難辨真假
因此,範會長建議消費者在選購幹海參時,儘量選擇鹽分較少的幹海參,「有些對海參醃鹽醃得厲害的商販,兩斤海參裡醃了一斤鹽,這也是不法商販做得出來的。」範會長稱。
而且,這種鹽幹海參裡不但鹽分多,其他的雜質也容易在一遍又一遍的醃製過程中混入。「比如說石灰、木炭等,這些混入鹽幹海參裡既不容易看出來,又能明顯為幹海參增重。還有些會加墨水,因為好的海參一般都是黑參,用黑墨水染色後就能讓差的海參也擁有好海參的外觀,以此矇騙消費者以高價買回差海參。」範會長稱。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鹽幹海參消費者只能看出表面的鹽分較多,卻無法辨別出海參裡是否有石灰、木炭等雜質,更不用說查看出是用人工養殖海參還是野生海參了。「只能買回去用水泡時才能看出來,用水泡後這種劣質幹海參有的會掉色,有的會有雜質析出,有的發泡出來體積和原來買回來時差不多,但實際上由於幹海參是由大量活參幹制而成,因此發泡後的體積肯定要比買回來時大好幾倍才對。」範會長告訴記者。
市售幹海參價格懸殊
從外觀上無法辨別,那麼從價格來看呢?近日有國內媒體報導稱,今年海參價格已經總體上漲30%左右,幹海參的成本已經在3000元/斤以上,所以市場上3000元/斤以下的幹海參,基本都存在貓膩。記者就這一消息向廣州市海味乾貨協會秘書長伍惠漢求證,其表示海參的品種有很多,其價格與海參的生長環境、品種等都有很大關係,所以不可一概而論地稱3000元/斤以下的幹海參都有問題。「廣州海味市場上的幹海參價格相差較大,三千多元到五六千元一斤的有很多,但三千元以下的也有不少。如幾百塊一斤的豬婆參,雖然沒什麼刺,但肉質很厚,品質還是比較受顧客認可的。」
小知識
如何鑑別養殖參和野生參?
雖然較難直接從幹海參的外觀辨別品質優劣,但如果購買的是活海參,你在購買現場就能很快地區分出來,你要買的究竟是圈養長大的人工養殖海參,還是在深海裡未受保護長大的、真正的野生海參了。據悉,因為數量較少且食用原料純天然,野生海參的價格要比人工養殖海參高30%左右。
鑑別方法一:數底足。一般來說,底足比較多、比較密、比較粗壯的多為野生海參。
鑑別方法二:看刺形。如果海參身上的刺生得比較密且長度大小不均勻,這也是野生海參。
鑑別方法三:摸內壁。海參內壁肉厚的就是野生的,因為人工養殖的海參一般只養一年就可以達到較大的個頭了,但內壁的肉也因只長了一年而明顯較薄;而野生的海參一般生長得較慢,要長到4年個頭才會較大,所以內壁會明顯厚很多。
鑑別方法四:聞腥味。由於人工養殖的海參養殖密度較高,且生長環境不如野生海參的好,所以會有比較重的腥味;野生海參則幾無異味。